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潮互動

        2010-02-15 18:24:12
        中共黨史研究 2010年2期
        關鍵詞:無政府主義李大釗陳獨秀

        張 世 飛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潮互動

        張 世 飛

        20世紀20年代,“中國化”即濫觴一時,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也在問題與主義之爭后蔚然成風?!爸袊彼汲钡牧餍胁粌H啟發(fā)了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客觀上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不僅為“中國化”思潮的健康發(fā)展確立了正確的方向,也豐富了“中國化”思潮的內(nèi)涵。

        20世紀20年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互動

        Abstract:In the 1920s,“Sinicization”was the vogue and adapting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also became a prevailing trend in the wake of the debate on problems and-isms.The popularity of“Sinicization”trend not only inspired the earlyMarxists in China but also paved,objectively,the way for the trend of adaptation of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which,in turn,set a correct orienta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Sinicization”and enriched connotations of the trend of“Sinicization.”

        20世紀20年代,“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有哪些主要表現(xiàn)?兩者又具有怎樣的互動關系?這些問題在學界還沒有引起廣泛關注。本文擬就這些問題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

        目前,有學者認為,“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均形成于20世紀30年代。如《中共黨史研究》2008年第2期發(fā)表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學術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潮互動》一文,即持此種觀點。但該文也認可“在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前,‘中國化’的概念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已經(jīng)被廣泛使用”的說法。而這一觀點首先是張靜如在《關于“中國化”》一文中提出來的。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大量史料來證明這一觀點,并指出:“總之,在1938年10月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前,亦即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化’這個詞是非常流行的。不管人們從什么角度都可以隨口說出來,就像今天大家常說‘以人為本’、‘和諧社會’似的。”①張靜如:《關于“中國化”》,《黨史研究與教學》2006年第5期。可見,“中國化”思潮在20世紀20年代即濫觴一時。

        那么,“中國化”思潮是在一個怎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呢?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及其后的國際環(huán)境對中國思想界產(chǎn)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如有學者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的分裂是20世紀中國思想史上一大變化。對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以前‘西方’基本是個整體,主張或反對學西方者大致均如此認知(他們均關注中與西的對立或?qū)P系);試圖將西方分而學之的取向?qū)嵺`上雖不斷在做,但理論上卻一直未能成功確立?!鞣健至阎?即使是尊西趨新的士人也開始意識到‘西方’是個復合體,即西方模式有好有壞,至少有不適合于中國者;不同的源自西方的‘主義’此時開始具有非常不同的意義,中國人學西方的選擇性明顯增強?!雹倭_志田:《西方的分裂:國際風云與五四前后中國思想的演變》,《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于是,“一切適合于中國的或不適合于中國的思潮,都先后的被紹介到中國來,而許多國際思想界的爭辯,都在中國重復一遍了?!雹谖閱⒃?《中國新文化運動概觀》,現(xiàn)代書局,1934 年,第25~26頁。這對于“中國化”思潮的流行,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思想界對效仿西方的做法進行了自省,大致產(chǎn)生了兩種傾向。一方面,繼續(xù)模仿外國。如有學者認為,“五四”后十余年間,“中國總逃不出‘模仿’的工作。例如張君勱不過想做中國的柏格森,胡適不過想做中國的杜威,陳獨秀不過想做中國的馬克斯,郭沫若不過想做中國的恩格爾,甚至最近梁漱溟提倡中國文化的文章,也不過是‘模仿’羅素的理論吧!”③伍啟元:《中國新文化運動概觀》,第179頁。還有學者評價:“中國在這十余年新文化運動的過程中,所給予我們的各種思想和論戰(zhàn),都逃不掉模仿的一個階段。他們都忘記了自家的立場,他們只迷信著人家的方法,要想用同一的模型仿效成功。”④陳端志:《五四運動之史的評價》,生活書店,1936 年,第338頁??傊?從康有為的《大同書》和譚嗣同的《仁學》到后來的無政府主義與社會主義,“中國之近代社會思想幾于完全為中西文化接觸之產(chǎn)物”,“大多對于中國社會缺少深刻之觀察與精密之分析”⑤楊銓:《中國近三十年之社會改造思想》,《東方雜志》第21卷第17期(1924年9月10日)。,有明顯的西方特征。

        另一方面,在近代以來西方思想逐漸傳入中國的情況下,人們在學習、效法的過程中慢慢發(fā)現(xiàn)西方國家的很多說法、做法在中國不那么管用。這就引起人們的思考,是不是由于國家的情況不同,再好的說法和做法都不能照搬。大致可這樣說,到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思想界人們已形成共識,即無論引進外國的何種學說,都要力求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即“中國化”。比如,胡適、王光祈、鄭太樸、梁漱溟、舒新城、莊澤宣、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瞿秋白、惲代英、蔡和森等人都曾提出過引進外國的學說應該適合中國國情,這對于當時的思想界無疑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一個外來思想的引進和傳播、發(fā)生和發(fā)展,是需要相應土壤和溫床的??陀^地說,無論是繼續(xù)模仿外國,還是試圖在模仿中“超越”,都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和溫床。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大釗、陳獨秀等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一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時就立即產(chǎn)生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想法,也就不足為奇乃至順理成章了。

        李大釗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倡導者。1919年8月,李大釗在給胡適的復信中指出:“大凡一個主義,都有理想和實用兩面。……我們只要把這個那個的主義,拿來作工具,用以為實際的運動,他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zhì)情形生一種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币虼?“一個社會主義者,為使他的主義在世界上發(fā)生一些影響,必須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于環(huán)繞著他的實境。所以現(xiàn)代的社會主義,包含著許多把他的精神變作實際的形式使合于現(xiàn)在需要的企圖?!边@種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中,李大釗明確提出中國革命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jié)合的思想。他說:“我們批評或采用一個人的學說,不要忘了他的時代環(huán)境和我們的時代環(huán)境”⑥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6頁。。1923 年,李大釗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因各地、各時之情形不同,務求其適合者行之,遂發(fā)生共性與特性結(jié)合的一種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隨時隨地不同者),故中國將來發(fā)生之時,必與英、德、俄……有異?!雹僦袊畲筢撗芯繒幾ⅰ独畲筢撊返?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7頁。這里,李大釗明確表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

        陳獨秀也認為,輸入學說應該“以需要為標準”,而“我們士大夫階級斷然是沒有革新希望的,生產(chǎn)勞動者又受了世界上無比的壓迫,所以有輸入馬格斯社會主義底需要”。1922年5 月,陳獨秀進一步指出,“馬克思的學說和行為有兩大精神”,即“實際研究的精神”和“實際活動的精神”;我們應當“以馬克思實際研究的精神研究社會上的各種情形,最重要的是現(xiàn)社會的政治及經(jīng)濟狀況”,同時應當“發(fā)揮馬克思實際活動的精神,把馬克思學說當作革命的原動力”,“實際去活動,干社會的革命”。1922 年6月,陳獨秀在分析中國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狀況基礎上,論述了中國革命要分“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步走的思想。“第一段是大的和小的資產(chǎn)階級對于封建軍閥之民主主義的爭斗;第二段是新起的無產(chǎn)階級對于資產(chǎn)階級之社會主義的爭斗。”②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4、453~454、468頁。這一觀點,對中共二大提出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民主革命綱領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湖南成立了學生聯(lián)合會,毛澤東是實際領導者。7月14日,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正式出版,他則成為該刊的作者、編輯和校對,此時的毛澤東“已開始走向歷史唯物主義并以此觀察社會歷史”③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49頁。。1920年3月,毛澤東指出:“吾人如果要在現(xiàn)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于這地盤內(nèi)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diào)查及研究”,故“似應先研究過吾國古今學說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學,才有可資比較的東西”④《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474頁。。1921年1月,他進一步指出:“中國問題本來是世界的問題,然從事中國改造不著眼及于世界改造,則所改造必為狹義,必妨礙世界”,故“提出‘世界’,所以明吾儕的主張是國際的;提出‘中國’,所以明吾儕的下手處”。⑤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8頁。

        1923年初,瞿秋白在擔任《新青年》主編后,明確指出辦刊的宗旨是“研究中國的現(xiàn)實的政治經(jīng)濟狀況”,以“求得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新青年》“當盡其所以區(qū)區(qū)的力量,用社會科學的方法,試解剖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討論實際運動”⑥《瞿秋白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5頁。。1927年2月,他在《瞿秋白論文集》的自序中,明確提出了“革命的理論永不能和革命的實踐相離”,“應用馬克思主義于中國國情的工作,斷不可一日或緩”⑦《瞿秋白選集》,第317頁。的論斷。

        1920年底,惲代英在給劉仁靜的信中說:“我們的任務,在尋求一個適合國情,而又合于共產(chǎn)主義的方針來。”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他在1924年的《列寧與新經(jīng)濟政策》一文中,明確指出:“解決中國的問題,自然要根據(jù)中國的情形,以決定中國的辦法”。⑧《惲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58、480~481頁。在分析中國社會性質(zhì)、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惲代英進一步指出中國民主革命的雙重任務。在《何謂國民革命》等一系列文章中,他就國民革命的對象、目的、動力、前途等進行了理論探討,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他的“國民革命”觀。

        1921年2月,蔡和森在《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chǎn)階級》中指出,由于資本帝國主義使其無產(chǎn)階級“常常受其資本家的賄買籠絡而不自覺”,故“東方農(nóng)業(yè)國野蠻國的無產(chǎn)階級”所受的經(jīng)濟壓迫,“較西方工業(yè)國文明國無產(chǎn)階級之所受為尤重”⑨《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75~78頁。。1926年,蔡和森在《中國共產(chǎn)黨史的發(fā)展(提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應當運用到各國去,應用到實際上去才行,要在自己的爭斗中把列寧主義形成自己的理論武器,即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精神來定出適合客觀情形的策略和組織才行?!雹佟恫毯蜕氖恼隆?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1頁。這里,蔡和森所謂“形成自己的理論武器”的思想,實際上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jié)合的思想,即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來說,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從這一觀點出發(fā),蔡和森對中國革命的許多重大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

        總之,在李大釗等人的倡導下,中國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們已形成一個群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也儼然成為一股潮流。盡管在20世紀20年代,這股潮流還只是“中國化”思潮的一個分支,還不能與胡適等人的自由主義甚或其他分支分庭抗禮,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的出現(xiàn),卻給當時的中國思想界帶來了嶄新的面貌。

        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化”思潮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的影響

        20世紀20年代前后,“中國化”思潮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產(chǎn)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中國化”思潮的流行啟發(fā)了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

        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化”思潮,主要包括自由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東方文化派、教育救國論者們發(fā)表的關于外國學說“中國化”的各種思想觀點。這些思想觀點,自然也引起了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們的注意。

        早在1918年3月,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胡適就注意到學界的一個怪現(xiàn)象,即“如今的人,往往拿西洋的學說,來做自己的議論的護身符?!蝗パ芯恐袊袢盏默F(xiàn)狀應該用什么救濟的方法,而去引那些西洋學者的陳言來辯護自己的偏見”。胡適稱之為“奴性的邏輯”②胡適:《旅京雜記》,《新青年》第4卷第3號。。這里,胡適將矛頭直指思想界盲目照搬外國學說的不良風氣,實質(zhì)是主張外來學說應該適合中國的國情。這一觀點很快引起了李大釗的注意。1918年7月,李大釗在與高元討論“強力與自由政治”時,也強調(diào)了這一點。他說:“吾輩立言,不察中國今日之情形,不審西洋哲人之時境,甲引丙以駁乙,乙又引丁以駁甲,盲人瞎馬,夢中說夢,殊慮犯胡適之先生所謂‘奴性邏輯’之嫌,此為今日立言之大忌?!雹壑袊畲筢撗芯繒幾ⅰ独畲筢撊返?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7頁。

        1919年6月,胡適在《歡迎我們的兄弟〈星期評論〉》一文中重申:“前幾年有一般學者做文章時,往往引上許多英文德文法文的句子,末后加上無數(shù)的參考書目”,強調(diào):“現(xiàn)在的輿論界的大危險,就是偏向紙上的學說,不去實地考察中國今日的社會需要究竟是什么東西。”“要知道輿論家的第一天職,就是要細心考察社會的實在情形。一切學理,一切Isms,都只是這種考察的工具。有了學理作參考材料,便可使我們?nèi)菀锥盟疾斓那樾?容易明白某種情形有什么意義,應該用什么救濟的方法”。④《胡適文集》第11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第14頁。7月20日,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中,胡適回顧了他先前的議論,再次強調(diào):“一切主義都是某時某地的有心人,對于那時那地的社會需要的救濟方法?!彼J為,“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這個那個具體的問題下手的。先研究了問題的種種方面的種種事實,看看究竟病在何處,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據(jù)于一生經(jīng)驗學問,提出種種解決的方法,提出種種醫(yī)病的丹方,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后用一生的經(jīng)驗學問.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種假定的解決法,該有甚么樣的結(jié)果,推想這種效果是否真能解決眼前這個困難問題。推想的結(jié)果,揀定一種假定的解決,認為我的主張,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價值的主張,都是先經(jīng)過這三步工夫來的?!雹荨逗m文集》第2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第249頁。

        此文同樣引起了李大釗的重視。1919年8 月17日,在給胡適復信探討“問題”與“主義”的關系時,李大釗說:“不論高揭什么主義,只要你肯竭力向?qū)嶋H運動的方面努力去做,都是對的,都是有效果的。這一點我們的意見稍與先生不同,但也承認我們最近發(fā)表的言論,偏于紙上空談的多,涉及實際問題的少,以后誓向?qū)嶋H的方面去做。這是讀先生那篇論文后發(fā)生的覺悟?!雹僦袊畲筢撗芯繒幾ⅰ独畲筢撊返?卷,第2~3頁。從這段話的措辭和語氣來看,李大釗的態(tài)度還是相當謙厚、客氣的。

        1919年8月24日,在《三論問題與主義》一文中,胡適首先對李大釗等人表示感激,因為他們兩個“把我的一點意思,發(fā)揮得更透徹明了,還有許多匡正的地方”,接著,胡適部分修正了自己的觀點,指出“多研究些具體的問題,少談些抽象的主義?!薄爸髁x本來都是具體問題的具體解決法,但是一種問題的解決法,在大同小異的別國、別時代,往往可以借來作參考材料”,故“主義的應用有時帶著幾分普遍性”②《胡適文集》第2冊,第274頁。。1919年8月31日,在《四論問題與主義》中,胡適專門討論了怎樣認識和輸入馬克思主義,指出“輸入學說時應該注意那發(fā)生這種學說的時勢情形。凡是有生命的學說,都是時代的產(chǎn)兒,都是當時的某種不滿意的情形所發(fā)生的”。③《胡適文集》第2冊,第278頁。1919年12月1日,在《新思潮的意義》中,他特別指出:“研究問題的人,勢不能專就問題本身討論,不能不從那問題的意義上著想;但是問題引申到意義上去,便不能不靠許多學理做參考比較的材料;故學理的輸入往往可以幫助問題的研究?!雹堋逗m文集》第2冊,第556頁。胡適是自由主義的代表,但他提出的輸入外來學說應該適合中國國情的觀點應該說是正確的。

        胡適與李大釗等人在觀念上的碰撞,固然與五四時期的文風不無關系,但也反映出胡適與李大釗在觀念上的互相啟發(fā)。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化”思潮的濫觴對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事實上,李大釗正是在與胡適的論爭中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此后,這種觀念上的關聯(lián)還在延續(xù),1922年1月發(fā)表的《先驅(qū)》發(fā)刊詞,就又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該發(fā)刊詞在評價1922年前一兩年的思想界時指出:“大家都在紙上空談不著邊際的主義,并毫無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決心?!薄氨究娜蝿帐桥拘褔竦淖杂X,打破因襲、奴性、愉惰和倚賴的習慣而代以反抗的創(chuàng)造的精神,使將來各種事業(yè),都受著這種精神的支配而改變。”但“有了這種精神,我們?nèi)舨恢乐袊陀^的實際情形,還是無用的”,主張“努力研究中國的客觀的實際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實際的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⑤《五四時期期刊介紹》第2集下冊,三聯(lián)書店,1979 年,第528~529頁。

        其次,“中國化”思潮的流行客觀上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

        除以胡適為代表的自由主義者外,無政府主義者們也發(fā)表了關于“中國化”的觀點。1919年6月1日,王光祈在《王光祈致君左》一文中也指出:“這種主張如果沒有適當?shù)拿~,就叫他為中國式……主義”⑥《少年中國學會會務報》第4期,1919年6月1日。。王光祈曾一度受到過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時任少年中國學會執(zhí)行部主任?!爸袊健?其實就是“中國化”的意思。1921年5月16日,鄭太樸在《太樸答存統(tǒng)的信》一文中說:“我不是‘克魯泡特金主義者’,不是‘巴枯寧主義者’,不是‘蒲魯東主義者’……我是‘無政府主義者’,我是‘中國式的‘無政府主義者’?!雹摺睹駠請蟆犯笨队X悟》,1921年5月18日。7月,鄭太樸在《論中國式的安那其主義答光亮》一文中進一步強調(diào):“中國式的無政府主義,意思就是說,按照中國的社會情形,人民性情而酌定的無政府;不是貿(mào)貿(mào)然把西洋那個無政府學者底辦法胡亂裝上;因為地理歷史既各不同,斷不能囫圇吞棗的”。“總括一句,我所認定的‘中國式的無政府主義’是‘本無政府原理,參酌中國底社會情形人民性格而成的’。”⑧《民國日報》副刊《覺悟》,1921年7月17日??梢?中國的無政府主義者也知道引進無政府主義,要同中國的實際結(jié)合起來。

        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除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各種思潮外,教育救國也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政治主張。如黃炎培主張以職業(yè)教育來解決生計問題,最后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而陶行知則倡導平民教育、鄉(xiāng)村教育,企圖通過教育的力量去改良社會。在此過程中,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外來的教育學說也應該符合中國教育的實際。1924年,著名教育家舒新城在《論道爾頓制精神答余家菊》一文中指出:“此時我們所當急于預備者,不在專讀外國書籍,多取外國材料,而在用科學的方法,切實研究中國的情形,以求出適當之教育方法”,“使中國的教育中國化”①《中華教育界》1924年第8期。。1927 年,著名教育活動家莊澤宣在其著作《如何使新教育中國化》中說:“現(xiàn)在中國的教育不是中國國有的,是從西洋日本販來的,所以不免有不合于中國的國情與需要的地方。如何能使新教育中國化,這是一件很大的問題,很復雜的問題”?!拔乙詾橐研陆逃袊?至少要合于下列四個條件:一,合于中國的國民經(jīng)濟力;二,合于中國的社會狀況;三,能發(fā)揚中國民族的特點; 四,能改良中國人的惡根性?!雹谇f澤宣:《如何使新教育中國化》,民智書局,1929年。轉(zhuǎn)引自張靜如:《關于“中國化”》,《黨史研究與教學》2006年第5期。這樣,到了1933年3月,陳序經(jīng)在《獨立評論》第43號發(fā)表的《教育的中國化和現(xiàn)代化》中說:“新教育的中國化,的確是數(shù)年來一般教育家的時興的口號,而且是國內(nèi)一種很普遍的思想?!边@說明“新教育的中國化”已經(jīng)形成國民共識。

        可見,“中國化”這個詞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不管人們從什么角度都可以隨口說出來。因此,李大釗等人在剛剛接受馬克思主義時就立即產(chǎn)生與中國實際結(jié)合的想法,固然與其研習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有關,但從更深層次的原因看,也與20世紀20年代思想界引進外國學說應該“中國化”的思路的影響密切相關。從這個觀點上講,20世紀20年代“中國化”思潮的流行,客觀上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對“中國化”思潮的影響

        思想的交流不同于簡單的實物傳遞,它從來就不是單向的。“中國化”思潮固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產(chǎn)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也給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化”思潮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

        首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為“中國化”思潮的健康發(fā)展確立了正確的方向。

        20世紀20年代,思想界涌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派別,每個派別都有自己的文化選擇。如以胡適為代表的自由主義派主張對中國社會進行點滴改良,不贊成“根本解決”。以康有為、嚴復等為代表的復古主義派主張固守中國封建主義傳統(tǒng),反對任何促使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方案和主張。以梁啟超、梁漱溟、張君勱等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派主張光大儒家文化傳統(tǒng)使之世界化,提出中國可以接受但卻不能簡單照搬和效法西方的一切。除復古主義派外,自由主義派和東方文化派均在不同程度上表述了外國學說“中國化”的思想。

        比如,1920年,梁漱溟在論證其文化發(fā)展三路向?qū)W說時,也使用了“東方化”、“中國化”的概念。在討論東西文化時,梁漱溟以日本、印度、朝鮮等國為例,描述了西方化的影響:就是東方各國,凡能領受接納西方化而又能運用的,方能使它的民族、國家站得住;凡來不及領受接納西方化的即被西方化的強國所占領。前者如日本,后者如印度、朝鮮、安南、緬甸。而唯一東方化發(fā)源地的中國也為西方化所壓迫,差不多西方化撞進門來已經(jīng)好幾十年,使秉受東方化很久的中國人,也不能不改變生活,采用西方化!在質(zhì)疑“東方化究竟能否存在”的基礎上,梁漱溟對東方文化進行了分析,指出:“東方文化的兩大支,是中國化和印度化?!雹邸段逅那昂髺|西文化問題論戰(zhàn)文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416頁。在他看來,對待西方文化、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態(tài)度,就是一要防止過早地采取印度人的態(tài)度;二要接受西方文化,但要改造地接受;三要批判地把中國人生活態(tài)度中的怡然自得、自得其樂等重新拿出來,讓它們對世界發(fā)生作用。

        之后,瞿秋白在《東方文化與世界革命》一文中,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了東西方文化問題。他明確闡述了反對封建宗法制度、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思想,提出通過世界革命建設無產(chǎn)階級新文化的道路。在批駁東方文化派的錯誤言論時,瞿秋白指出:在無產(chǎn)階級新文化時期,“才有真正的道(德)可言,不但各民族的文化自由發(fā)展,而且各個人的個性亦可以自由發(fā)展呢。要達到此種偉大的目的,非世界革命不可”?!爸挥惺澜绺锩?東方民族方能免殖民地之禍,方能正當?shù)臑榇蠖鄶?shù)勞動平民應用科學,以破宗法社會封建制度的遺跡,方能得真正文化的發(fā)展?!雹佟段逅那昂髺|西文化問題論戰(zhàn)文選》,第601~602頁。瞿秋白的這篇文章,是五四前后東西文化問題論戰(zhàn)中唯一深刻揭示封建文化和資產(chǎn)階級文化實質(zhì)的一篇力作。盡管在文章中也表現(xiàn)出一些理論上的稚嫩之處,如簡單地將東方文化等同于封建文化,把西方文化等同于資產(chǎn)階級和帝國主義文化,并不加分析地反對;但實事求是地說,這篇文章把東西文化問題論戰(zhàn)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可見,以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等為代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從中國國情與世界文明發(fā)展大勢出發(fā),摒棄了“全盤西化派”和東方文化派的局限,在“認同”西方的同時又努力“超越”西方,因此不僅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化”思潮的發(fā)展,也代表了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正確方向。

        其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潮也豐富了“中國化”思潮的內(nèi)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是以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在與非馬克思主義者進行論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論爭的過程中,爭論的雙方出于論爭的需要,不斷提煉、概括自己的觀點。比如,在問題與主義之爭中,胡適與李大釗的爭論,就使雙方的觀點不斷被修正、提升。這就使“中國化”思潮的內(nèi)涵不斷豐富。其實,陳獨秀與鄭太樸、區(qū)聲白的互相商榷,也對充實“中國化”思潮的內(nèi)涵很有幫助。

        在鄭太樸標榜自己是“中國式的‘無政府主義者’”后,1921年6月1日,陳獨秀在《中國式的無政府主義》一文中批評說:“近來青年中流行的無政府主義,并不完全是西洋的安那其,我始終認定是固有的老、莊主義復活,是中國式的無政府主義,所以他們還不滿于無政府主義,更進而虛無主義而出家而發(fā)狂而自殺。”針對鄭太樸對“中央集權(quán)的政治組織”和馬克思主義的攻擊,陳獨秀進一步強調(diào):“若要遷就中國國民性和社會情形而不加以矯正,只有袁世凱、張勛一班人贊成罷;因為袁、張都正是口口聲聲根據(jù)國民性和社會情形發(fā)揮他們的主張呵!”②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376~377頁。

        與此同時,陳獨秀和區(qū)聲白之間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區(qū)聲白為陳獨秀在廣州發(fā)表的《社會主義批評》的演講,曾三次給陳獨秀致信,闡述其無政府主義的觀點。陳獨秀也三次復函答辯。陳獨秀指出:“我原來知道你不是相信Stirner派個人無政府主義的,但你卻是相信人人同意人人可以自由退出社會這種思想仍舊建筑在個人的自由權(quán)上面”;“我原來知道你也不是相信Toktoi無抵抗的無政府主義的,但你卻是相信不以多數(shù)壓服少數(shù)的”;“我所以說你若是反對個人的無政府主義和無抵抗的無政府主義,便是把無政府主義打得粉碎?!蓖瑫r,陳獨秀也指出:“聲白雖相信無政府主義,卻也極力贊成階級戰(zhàn)爭和革命的行動”;“聲白底思想是信仰克魯泡特金的,不是中國式的無政府主義,所以什么虛無主義無抵抗主義個人的無政府主義,他一概反對;他的行為算得是一個純潔的青年”。③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404~405、409頁。通過這些論辯,“中國化”思潮的內(nèi)涵也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fā)展。

        總之,20世紀20年代“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潮互動,構(gòu)成了當時中國思想界的一幅壯觀的圖景。當歷史進入20世紀30年代后,兩者的互動仍對中國思想界產(chǎn)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本文作者 中央財經(jīng)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北京 100081)

        (責任編輯 占善欽)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ends of“S in icization”and“Adapt ing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in the 1920s

        Zhang Shifei

        B17

        A

        1003-3815(2010)-02-056-07

        猜你喜歡
        無政府主義李大釗陳獨秀
        李大釗《青春》
        金橋(2022年9期)2022-09-20 05:51:36
        與李大釗一起就義的路友于烈士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48
        李大釗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英勇就義前后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30
        網(wǎng)絡空間無政府主義思潮審視
        《家》中的人道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
        青年周恩來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嬗變
        論我國無政府主義者的表現(xiàn)及加以肯定的行為
        商(2016年15期)2016-06-17 15:12:34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漢語世界(2016年2期)2016-03-14 20:06:38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亚洲午夜无码AV不卡| 国产av久久久久精东av|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福利| 双腿张开被9个黑人调教影片| 波多吉野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av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电影久久久久久久9999| 久草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色图在线视频| 丝袜美腿丝袜美腿丝袜美腿丝袜| 欧美变态另类刺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 精品淑女少妇av久久免费|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福利|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射进去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99久久婷婷国产精品网| 性按摩xxxx在线观看| 护士奶头又白又大又好摸视频|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久久dvd|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地址| 激情综合丁香五月| 亚洲黄色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青青青免费在线视频亚洲视频| 日韩av东京社区男人的天堂|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3d|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日韩丝袜亚洲国产欧美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