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玲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 150111
項目教學法在《動物病理》教學中運用
任玲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 150111
為了提高《動物病理》課的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我們開展了相應的項目教學法,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動物病理》是動物醫(yī)學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學習領域課程,是將動物病理解剖和動物病理生理進行整合的一門課程。是動物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重要橋梁學科,為其專業(yè)課的學習構筑理論和基本技能平臺。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動物病理課的教學效果,采用項目式教學,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調整為1:1。體現(xiàn)實踐和理論一體化,筆者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了相應的項目教學,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在動物醫(yī)學專業(yè)的職業(yè)崗位中,疾病的診斷與預防是一個很重要的職業(yè)崗位,要學會疾病的診斷,必須要能識別動物的病理變化,學會動物剖檢。所以我們將動物剖檢技術確定為典型工作任務,按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逆向反推的方法,將典型工作任務分解為若干能力項目,確定項目任務,根據項目任務選取教學內容,確定學習單元。根據能力項目與教學內容確定學習情景。依據各學習情境的內容總量以及在該學習領域中的比重分配各學習情境的課時數。
我們擁有牛、羊、豬、馬、犬等的動物各器官常見疾病病理標本,主要器官組織病理組織切片,此外還有病理圖譜、全套教學光盤以及教學課件等。利用這些素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各種手段可以使教學內容直觀化、生動化,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開始就告訴學生學習本學習領域的典型工作,使學生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程,這門課程與職業(yè)崗位有哪些聯(lián)系,使之起到職業(yè)導向的作用。要學會綜合技能還需要單項技能支撐,所以我們又圍繞動物剖檢劃分出十個能力項目,每個能力項目又分1~2個不等的二級項目,這些項目的選擇充分考慮了他的實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使學習任務對應實際工作任務的需要,并包含整個工作過程。
學習情境實施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信息資料單、工作任務書、評估表等材料,指導學生按項目式教學法順利完成工作任務。用“了解”表述事實性知識的學習程度,“理解”表述原理性知識的學習程度,“能”或“會”表述技能的掌握程度。在課前,教師將學生分組,確認組長,發(fā)放課業(yè)工作單及資料單,學生依據課業(yè)工作單明確任務、制訂計劃、做出決定、實施計劃。組長分配任務,有的組員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有的上網查閱相關問題,有的按教材學習,有的到標本室識別、觀察。最后匯總,同學互相學習、互相討論、甚至互相辯解。在課堂上:教師首先檢查學生課前的學習情況。然后依據檢查情況教師總結課內主要內容。學生再練習、觀察、識別。最后再進行考核評價。通過項目實施過程,充分體現(xiàn)教-學-做,實踐-理論-實踐一體化。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
在教學過程中,以項目教學法為主。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運用,結合運用的教學方法有:
(一)啟發(fā)式教學 在講前或課上,我們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此基礎上深入淺出地講解分析。
(二)任務驅動式 每個學習情境分幾個學習單元,每個單元有一至兩個項目任務,學生帶著各自分配的任務,進行自主和合作學習,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情景模擬式教學 在剖檢室或室外選擇剖檢場地,按動物剖檢術式進行現(xiàn)場教學,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討論式教學 在課前或課上,引導學生對項目問題或發(fā)現(xiàn)的問題展開討論,旨在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拓展知識的目的。通過學生自我討論、教生的交互,培養(yǎng)學生的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
(五)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 在廣泛使用幻燈機、投影儀、DVD、電視錄像等電化教學手段的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將教師的講授與圖片展示、實物展示融合,使抽象復雜的教學過程變得直觀、具體、生動形象,教學效果好。近幾年,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可針對性地反復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了不同系列、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積極性。
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分析病例,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自學能力;項目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對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最后通過討論得出明確結論,從而訓練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同學間互相學習、互相討論、甚至互相辯解,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動腦的能力。
[1] 任毅梅.關于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技能教學實踐研究.北京: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24: 44~45
[2] 周祥瑜,呂紅.探索“模塊式標準化”教學新模式.北京: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20:16
[3] 單嵩麟,張成銘,等.對兩年制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北京:中國高教研究.2005;2:21~23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1.112
任玲(1971-),女,黑龍江雙城人,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