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潔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THR)是目前國際公認較好的一種髖關節(jié)成形術,其目的是以解除髖關節(jié)疼痛為主,同時保證關節(jié)穩(wěn)定,增加關節(jié)活動范圍,使肢體等長,恢復運動功能,減少殘疾等[1]。大部分髖關節(jié)疾病最終都可以造成髖關節(jié)損壞,THR目前較理想的、有效的治療方法。用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重建一個接近正常功能的關節(jié),以緩解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我院2004—2008年共施行46例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手術過程順利,切口愈合佳,無手術合并癥,效果良好?,F(xiàn)將手術配合情況報告如下。
共施行全髖置換手術4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齡52~73歲,平均65歲;按骨損傷和骨病分:股骨頸骨折16例,股骨頭壞死14例,髖關節(jié)骨關節(jié)病16例;單側置換32例,雙側置換14例。
2.1 心理護理 進行THR的患者多為年老體弱并且長期臥床者,由于對手術相應知識缺乏了解,大多對手術會出現(xiàn)恐怖心理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有些患者還可因為高額手術費而產生心理負擔。因此手術護士在術前訪視過程中應用心理學相關知識,了解手術患者的心理活動,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術前宣教,利用各種宣傳資料和模型圖片向患者講解人工關節(jié)置換的目的,介紹麻醉方法、手術體位、手術方法、手術時間及術后康復計劃等,盡量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處于最佳心理狀態(tài),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2.2 常規(guī)準備 HTR術前進行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化驗,X線攝片或CT檢查,以及骨密度測定;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等疾病患者給予積極的治療;術前1d清潔備皮,并用清潔單包裹,根據(jù)患者情況酌情備血;術前禁食水6~12h。
2.3 器械準備 包括骨科下肢手術器械1套,進口電刀、吸引器各1臺,特殊器械包括全髖置換術專用器械1套,電鋸1套,備好各種型號的髖關節(jié)假體材料。
2.4 手術房間的準備 全髖置換手術對無菌條件要求極高,我院是層流手術室,術前1d徹底打掃手術房間,并行空氣消毒后密封備用。
2.5 其它準備 備無菌生理鹽水、1%碘伏用以沖洗髖關節(jié)和創(chuàng)面。備負壓引流球。對骨水泥型全髖置換手術應備好足夠的骨水泥,肥胖患者備深拉鉤。
3.1 手術體位的放置 患者側臥手術臺上,患側向上。用骼托前后固定。一只置于后背骶部固定,另一小骼托于前方固定恥骨聯(lián)合上方,以不影響髖關節(jié)伸屈活動為宜。兩側同時均勻加壓,牢靠固定,使患者絕對90°側臥位,幫助醫(yī)生在手術中準確的髖臼假體定位。雙側置換中途更換體位及敷料。
3.2 加大消毒范圍和規(guī)范輔巾方法 用5%碘伏或0.2%安爾碘消毒,面積要大,上至乳頭平面,加大消毒范圍。規(guī)范輔巾方法下達膝關節(jié)遠端20~30cm,然后以手術薄膜封閉會陰及肛門。手術輔巾不得少于4層,患肢以消毒手術巾雙層單獨包扎,最后用防水手術洞巾穿過患肢,覆蓋整個手術臺。
3.3 手術配合 (1)器械護士配合:器械護士應熟悉手術過程和手術器械,及時傳遞各類測試模具。估計骨水泥配制時間,掌握好攪拌技術,不進行過度攪拌,以免氣泡進入,影響牢度,盡量使用骨水泥加壓注入。關閉創(chuàng)口前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髖關節(jié),如手術時間較長則使用1%碘狀沖洗髖關節(jié)后,再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放置適當?shù)呢搲阂髑颉?2)巡回護士配合:巡回護士在術前建立2條靜脈通路,并保持通暢?;颊哌x用全身復合麻醉,麻醉后采用全側臥位,患側在上,對側下肢置于伸直位,使用腰架及體位枕固定,并適當固定雙上肢。確保術中能順利輸血、輸液和靜脈用藥。根據(jù)手術切口,安置合適的手術體位。監(jiān)督術者的無菌操作,限制參觀人數(shù)及其活動,配合麻醉師調整用藥。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手術發(fā)展動態(tài),作好記錄,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通知醫(yī)生,并作好搶救準備。
4.1 嚴格無菌操作 全髖關節(jié)為植入型材料,一旦感染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們制定了嚴格的措施:嚴格器械消毒;所有術者及器械護士在嚴格刷手后戴雙層滅菌手套;限制參觀人數(shù)不超過2名,并且不得隨便在手術間內活動;手術中嚴格無菌操作,盡量爭取縮短手術時間:在傷口縫合前,用大劑量1%碘伏和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4.2 并發(fā)癥的觀察 THR常見并發(fā)癥為肺栓塞和深靜脈栓塞[2],術中的預防和觀察至關重要。因此巡回護士在術中要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對于不明原因的血壓下降、心率加快、血氧飽和度降低等,要立即通知術者和麻醉師,及時查找原因,以便采取應急措施;手術中保持合適體位,患肢避免長時間髖關節(jié)內收位;手術后留置負壓引流球,防止髖部、腹股溝部出血腫脹,減少局部壓迫。
4.3 防止關節(jié)脫位 關節(jié)脫位與人工關節(jié)放置位置不當有關,因此應選用合適的人工關節(jié),使假體植入后達到三維固定,將假體與骨組織之間的相對運動減少至最低損傷,正確掌握角度,將全髖關節(jié)放置在最佳的位置上;關節(jié)復位后患肢立即保持在外展中立位,避免過早內收屈曲。
4.4 合理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 積極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康復,根據(jù)術前制訂計劃,鼓勵患者進行有控制的早期功能鍛煉,如肌肉收縮,在肢體外展中立位進行屈膝髖訓練,加快術后功能的恢復是十分必要的。出院后予以康復計劃制訂和隨訪指導。
[1]吳盂超,仲劍平.外科學新理論與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教育出版社,1996:582~583.
[2]陸裕樸,胥少汀.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6:28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