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
內蒙古錫盟蒙醫(yī)醫(yī)院骨科,內蒙古 錫盟 026000
隨著公路交通事業(yè)的日益發(fā)展,城鄉(xiāng)車輛及人口的增加,交通事故所致的骨折逐漸增多。現代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戰(zhàn)爭時有發(fā)生,戰(zhàn)爭所致骨折有相當大的比例。平素骨折的治療原則為早期復位、可靠的固定、積極功能鍛煉。在需要內固定治療的患者中,選擇合適內固定物相當重要,特別是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所致的開放性骨折尤為明顯,否則極易導致治療失敗。國內外許多學者在金屬內固定物研究基礎上,在骨科領域從事可吸收材料的研究與應用開始進入臨床。根據錫林郭勒盟蒙醫(yī)醫(yī)院的患者大多是牧民,摔傷病人較多的特點,所以,新型骨科材料的引入不可或缺。我在這里只是展望與大家共勉。
金屬內固定物在骨科的臨床應用較廣,是目前治療骨折最常用的內固定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屬內固定物應用范圍的擴大,其自身的缺點也逐漸暴露,應力遮擋、電解腐蝕、材料斷裂、二次手術取出及患者精神負擔增加等等。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哪一種材料能在治療骨折上替代金屬內固定物。從上個世紀60年代,人們致力于一種新型內固定材料的研究即可吸收材料,并且取得一定進展,在一些方面可代替金屬內固定物。良好的內固定材料具有以下特征:(1)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抗原性,無排斥反應;(2)無致癌、致畸性,無毒副作用;(3)有足夠的力學強度; (4)在體內能夠逐漸降解并最終吸收;(5)易于塑型、消毒、保存,易于血管化。骨折同時骨缺損的治療始終是骨科領域的一個疑難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自體骨和同種異體骨被認為是最佳的修復材料,但受到來源和其他方面的限制,這就迫使人們去探求另外一些替代材料。常見的骨修復材料有羥基磷灰石、脫鈣骨、生物活性玻璃及各種含鈣的磷酸鹽和聚甲基丙烯酸樹脂等。其中可降解的多聚物成為近幾年研究的焦點,并日益展示出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選擇適當的骨修復材料是骨缺損治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骨生長的生物學特性對骨修復材料有特殊的要求。骨修復材料應通過以下三種機制促進骨的愈合:骨傳導作用、成骨作用和骨誘導作用。骨傳導作用是指植入的材料可作為宿主骨長入的支架,允許原始成骨細胞長入,并在其中分化和成熟,同時有血管單元的長入;成骨作用是指前成骨細胞及成骨細胞分化成熟,形成成骨中心,進而有新骨的形成;骨誘導作用是指能刺激宿主的多功能間質細胞分化為成骨細胞和成軟骨細胞。一種理想的修復材料應該具有骨誘導性和骨傳導性,能促進新骨的形成和生長,在新骨完成了結構和功能重建后,植入物可以被完全吸收,爬行替代。隨著分子生物學和高分子材料工程的發(fā)展,生物可降解吸收材料已具備了成為理想骨修復材料的特性。
有關可吸收材料很多,本人水平有限不能一一說明。用通俗的說法,就是軟性固定,從而達到硬性固定的效率果,可吸收材料多以聚乳類和明膠類為主。將聚乳酸制成多孔塊狀,其結構如同松質骨,這種結構有利于細胞的黏附和移動,增大了細胞和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的接觸率,同時在空隙中充填明膠,被水飽和后膠狀液體與組織間液極其類似??晌詹牧蠎们巴緹o量廣范,特點突出,應用性強,是骨科應用材料的新寵,頗受骨科專家的好評,令我倍受鼓舞。我學習的還不夠,只是寫出應用可吸收材料在骨科中的展望和希望,希望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