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華
(湖南省株洲市四醫(yī)院 湖南株洲 412000)
單純性腎囊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囊性腎臟疾病,多見于成人,尤以老年人居多。有人統(tǒng)計55歲以上的患者中竟占50%[1]。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方法簡單經濟,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老年人也易于耐受。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0月經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58例患者均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29~82歲,平均61.4歲。其中單側單個囊腫45例,雙側單個囊腫9例,單側2個以上囊腫4例。囊腫最大直徑4.5~10.2cm。
使用SDU-450超聲診斷儀及相配套的穿刺架,探頭頻率3.5MHz,穿刺針為18~22G、長15~20cm的帶芯不銹鋼針。先用普通探頭做初步定位,根據囊腫位置采取不同體位,一般取俯臥或健側臥位,選擇囊腫最清晰、距體表最近且能避開周圍臟器的部位為進針點,做好標記。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麻醉,更換消毒探頭并安裝導向器,根據囊腫部位、大小選擇不同型號的穿刺針。在實時超聲顯像監(jiān)視下,將穿刺針從穿刺架的引槽沿穿刺引導線進入穿刺部位。進針時熒屏上可清晰顯示進針道路,當針尖達腎包膜時,囑患者暫時屏氣,同時迅速進針達囊腫中央部,抽出穿刺針芯,接上注射器,開始抽吸囊液。先取兩管送病理查脫落細胞及送化驗室常規(guī)檢查,之后逐漸抽盡囊液,并記錄總量。再注無水乙醇,注入前需確保針尖位于囊腔內。無水乙醇一次注入量以吸出囊液量的1/4~1/3為宜,保留5m in后吸凈無水乙醇后拔針,對最大徑>6.0cm的囊腫及抽液不完全者要反復多次用無水乙醇沖洗囊腔或囊腔內保留5m L以強化治療效果。
本組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治療后感腰部輕度脹痛18例、輕度血尿6例,無其他并發(fā)癥;術后B超隨訪3~12個月,囊腫完全消失,未見復發(fā)。
2.1.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對介入治療缺乏了解,特別擔心治療過程的安全性和效果。因此難免產生恐懼、緊張和焦慮等負性情緒。我們要主動關心體貼患者,并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成功病例講解此技術的治療原理、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項和配合要求。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心,消除恐懼和焦慮情緒,主動地配合治療。
2.1.2 患者準備 術前常規(guī)查凝血酶原時間、出凝血時間、血、尿常規(guī)和腎功能,測血壓及心電圖檢查,了解患者有無乙醇過敏、劇烈咳嗽等,以排除禁忌證。教會患者屏氣。術前排空二便。
根據囊腫的位置,幫助患者擺好體位,腹下或腰下墊枕。根據需要遮蓋身體,注意保暖。進針時囑患者屏氣,準確供給術中所需物品,并嚴格無菌操作。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體征。發(fā)現(xiàn)異常立刻報告醫(yī)生,暫停操作,并予相應處理。穿刺成功后做好標本采集和送檢。術畢用平車將病人送回病房。
2.3.1 常規(guī)護理 術后臥床休息24h,以防出血。3d內不能淋浴以免傷口感染,1周內禁止劇烈活動,鼓勵多飲水,以輕度利尿,避免出血形成血塊阻塞輸尿管。局部使用沙袋壓迫止血,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藥。
2.3.2 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 術后4h內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尿色及有無腰、腹痛等癥狀。如有血壓下降、脈搏增快、持續(xù)肉眼血尿等出血征象,立即報告醫(yī)生并協(xié)助處理。本組有6例于治療后3~12h出現(xiàn)輕微血尿,3d后消失;18例注入無水乙醇后出現(xiàn)局部脹痛,10~15min后逐漸緩解,24h內均消失;所有病例未出現(xiàn)其他并發(fā)癥。患者經留院觀察24h后如無異??呻x院,囑定期來院復查。
單純性腎囊腫是腎臟常見的良性病變,囊腫較小者無臨床癥狀,超聲或CT檢查時被發(fā)現(xiàn),一般不需處理。如囊腫較大(>5cm)、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如腰脹痛、血尿、感染、壓迫血管引起腎性高血壓等,則需要治療。腎囊腫治療方法有多種,如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和近幾年新興的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和穿刺注射硬化劑等。近幾年尤以穿刺注射硬化劑法替代其他手術治療的趨勢。無水乙醇硬化治療腎囊腫其機制是讓無水乙醇與囊壁上的上皮細胞充分接觸,使細胞蛋白凝固變性,細胞壞死,失去分泌功能,產生無菌性炎癥,使囊腔粘連閉合,最后吸收消失[2]。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單純性腎囊腫的方法因定位準確、直觀、患者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治愈率高、費用低而優(yōu)于其他方法,患者及家屬都樂于接受。本組58例患者均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通過對本組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我們認為治療成功除了與醫(yī)生的技術和經驗密切相關外,護士的配合及護理也顯得尤為重要。充分的術前準備和細致的心理護理、術中醫(yī)護的密切配合、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都是治療成功的關健。
[1]王純正,徐智章.超聲診斷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06.
[2]董寶瑋.臨床介入性超聲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