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延萍
遼寧省寬甸縣中心醫(yī)院婦產科(118200)
寬甸縣中心醫(yī)院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年間,住院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總數為360例,再次剖宮產257例, 占71.5%。孕婦26~45歲,孕周34~42周, 距上次剖宮產時間1~15年, 前次剖宮產術式均為子宮下段剖宮產術。 前次剖宮產指征,胎兒窘迫為106例,試產失敗58例,妊娠合并癥(羊水少早破膜內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41例,社會因素42例,臀位14例, 巨大兒19例,骨盆狹窄24例,前置胎盤9例,胎盤早剝1例。
瘢痕子宮71 例;社會因素 64例;試產失敗33例; 胎兒窘迫23例; 妊娠并發(fā)癥及合并癥 13例; 狹窄骨盆19例; 胎頭位置異常13例;過期妊娠 11例; 臀位 8例;巨大兒 4 例。
瘢痕子宮、社會因素、試產失敗、胎兒窘迫、妊娠并發(fā)癥、狹窄骨盆、妊娠并發(fā)癥、胎頭位置異常、過期妊娠、臀位、巨大兒。妊娠并發(fā)癥包括羊水少6例, 胎膜早破2例,妊高征4例,內科疾病1例。社會因素:怕痛要求剖宮產26例,擔心子宮破裂18例,珍貴兒3例, 臍帶繞頸6例,拒絕試產要求做絕育手術4例, 試產失敗包括試產過程中出現胎兒宮內窘迫10例,繼發(fā)子宮收縮無力處理無效9例,先兆子宮破裂4例,滯產5例。
新生兒死亡0。新生兒阿氏評分≤7分5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3例,新生兒濕肺1例, 新生兒顱內出血2例。
剖宮產作為解決難產及母嬰并發(fā)癥的一種手段,其安全性已經得到社會及醫(yī)學界的廣泛認同,隨第一次剖宮產率不斷升高,再次剖宮產率也不斷升高,認為社會因素使很多產婦及家屬認為剖宮產絕對安全,對剖宮產的風險缺乏正確的認識。另一原因是產科醫(yī)師害怕子宮破裂,一旦發(fā)生子宮破裂,使自身遭受醫(yī)患糾紛,所以在選擇分娩方式時,傾向于剖宮產。事實證明,剖宮產率增加至一定程度不能降低孕產婦死亡及圍生兒死亡[1]。如果前次剖宮產手術指征不存在,且前次手術子宮切口為子宮下段橫形切口,無撕裂,此次陰道試產機會與初產婦相似。試產指征:①前次下段橫切口,術后無裂傷及感染、B超示子宮前壁下段瘢痕厚達3.0mm以上;②時間間隔>2年(寬甸縣中心醫(yī)院有1例相隔1年正常分娩,入院時宮口開全S+3);③前次剖宮產指征不存在;④宮頸成熟,宮頸評分>6分,無頭盆不稱;⑤醫(yī)院有搶救條件;⑥無合并癥及并發(fā)癥[2]。陰道分娩失敗的原因有繼發(fā)性宮縮乏力、應用催產素,要嚴格掌握指征,嚴密觀察。醫(yī)務人員應與產婦及家屬溝通,對產程嚴密觀察及時處理,嚴格按剖宮產、試產指征行事。
[1]溫百瑞.剖宮產率增加的有關因素[J].實用婦產科雜志,1995,15(2):92-93.
[2]郭紅燕.影響醫(yī)生剖宮產決策的因素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0,16(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