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強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國際商務英語學院,廣東廣州 510420)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時代,國際范圍內(nèi)的商務交際越來越頻繁,與此相伴的商務書信往來也日益增多,人們更多地需要通過信函 (包括函電)的形式進行交流。作為商務英語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商務英語寫作通過分析各類商務交際活動指導學生完成具有特定交際目的的寫作任務。商務英語寫作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規(guī)約性,它依賴于特定的商務交際情景,通過選擇適當?shù)恼Z言表達方式來實現(xiàn)各種交際目的[1]。因此,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對詞匯語法的表層分析,而應更多地考慮語篇生成的交際情景和目的。
以體裁分析為基礎的體裁教學法不僅將語篇看作是一種語言建構 (linguistic construct),也看作是一種社會意義建構 (social meaningful construct),將掌握主導語篇生成的語境和交際目的作為學習英語寫作的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分析、模仿英語范文掌握英語語篇寫作的步驟[2]。因此,體裁教學法的理念符合商務英語寫作高度規(guī)約性的特點,可以作為改進這門課程教學的有益嘗試。
體裁教學法以體裁研究和體裁分析法為基礎,是針對Graves于1983年提出的過程寫作法和整體語言教學法而提出的一種新型的寫作教學理念[3]。目前體裁研究和體裁分析主要有兩個學派:以悉尼大學的Martin為代表的“悉尼學派”(Sydney School,或稱SFL School/系統(tǒng)功能語法學派)和以密歇根大學的Swales和香港城市大學的Bhatia為代表的“專門用途英語學派”(ESP School)?!跋つ釋W派”對于體裁的理解深受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家韓禮德的影響。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派認為語法是一個意義潛勢 (meaning potential)或意義建構系統(tǒng),這一意義潛勢由音系/書寫系統(tǒng)和詞匯/語法系統(tǒng)構成。人們說話、寫作都應依據(jù)相應的社會語境從作為意義建構系統(tǒng)的語法中作出選擇。Martin以圖1為例,說明了體裁 (genre)與語域 (register)及語言的三個元功能 (metafunctions)的關系。
概念意義 (ideational meaning)作為建構各領域知識即語場 (field)的資源;人際意義 (interpersonal meaning)作為建構語旨 (tenor)的資源;語篇元功能 (textual meaning)根據(jù)特定語篇的語式 (mode)糅合概念意義和人際意義?!绑w裁的作用在于整合 (以上)資源,確定一種特定的文化如何組織這一意義潛勢使之成為反復出現(xiàn)的意義構造 (configurationsof meaning),意義在每一種體裁的不同階段得以實現(xiàn)……體裁可以被定義為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意義構造 (configuration of meanings),文化則是由一系列體裁所構成的系統(tǒng)”[4]。為了能使語言教師們更容易接受體裁這一抽象的語言學概念,Martin給出了用于語言教學的體裁的概念:“體裁是一個分階段的以目標為導向的社會過程,包括以下三個要素:(1)分階段的:我們經(jīng)常在一種體裁中經(jīng)歷多個階段的意義;(2)以目標為導向的:不斷呈現(xiàn)的各個階段是為完成某些事情而設計的;如果我們被阻礙,我們會有一種挫敗感或不完整感;(3)社會的:我們必須與他人互動才能運用體裁”[4]。
專門用途英語學派的代表人物John M1Swales則認為,體裁是指“包括具有共同交際目的的一組交際事件”[5]。專門用途英語學派特別注重同一語言社團 (language community)的交際目的,如特定的學術或職業(yè)群體等出于交際目的而采取的常規(guī)性和針對性的行為。因此,專門用途英語學派認為體裁是使用它的某一語言社團的特征,而不是一種文化特質(zhì),但這并不妨礙專門用途英語學派同時注重語篇使用的更為廣闊的語境[6]。
盡管悉尼學派和專門用途英語學派對“體裁”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兩個學派都認同由交際目的決定的體裁的規(guī)約性和重復性,即同一類型的體裁具有自身鮮明的修辭組織結構和語言特征;實施體裁分析的重要步驟在于運用語言學工具對語篇進行分析,揭示語篇如何分階段地達到相應的交際目的。因此,兩個學派在將語言學工具運用于語言教學這一點上沒有分歧[6]。
體裁教學法即是將語言學中關于語言的知識 (K AL,Knowledge about Language)貫穿于語言教學的實踐中[7]。體裁教學法將體裁分析理論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以對語篇的圖式結構的展示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作為對于在西方主導寫作教學30年的過程教學法的回應,體裁教學法反對過程模型中內(nèi)在的固有的自由個人主義觀念。體裁教學法將寫作看成是有目的的、在社會環(huán)境中對特殊語境和寫作群體的回應。體裁教學法認為寫作不僅僅涉及認知因素,更包含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對于自己和他人,對于環(huán)境和目的的感覺”[6]。
運用體裁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核心是得出各類商務英語信函的“圖式結構”(schematic structure)。圖式結構是“一種假設的心理結構,表達儲存在記憶中的體裁概念”[8]。這些圖式結構由邏輯上具有高度關聯(lián)的語步構成。語步是“被定義的和有界限的為了達到一個重要的交際目標的交際行為”[9]。每個語步都是實現(xiàn)信函特定的交際目的所經(jīng)歷的不同步驟或階段。
圖1 體裁與語言的元功能及語域的關系[4]
體裁教學法實施于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關鍵是通過解構范文、分析交際情景樹立學生對語篇的目的性、規(guī)約性和社會性意識,引導學生掌握各類商務英語寫作的體裁,培養(yǎng)學生以特定的交際目的為指導,分步驟、有計劃地完成各類體裁商務信函的寫作。Martin教授提出了以體裁為導向的針對一般寫作教學的循環(huán)模式[4]。體裁教學法的實施應當包括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1)解構目標體裁范文;(2)共同建構目標體裁范文;(3)個人獨立建構目標體裁范文。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順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商務交際情景和目的在教學中靈活安排。筆者借鑒這一教學循環(huán)模式,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以下在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1.個人獨立建構階段
在此階段中,教師指派學生一個特定的寫作任務,根據(jù)自己對某一交際情景及目的的理解獨立建構語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并不要求學生能夠依照某一體裁的交際目的完成符合其社會規(guī)約的語篇,而是給予學生建構語篇的自由,尊重其創(chuàng)造性,避免出現(xiàn)千文一面的情況。
2.解構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教師的任務是收集同一體裁的范文,建立小型語料庫,運用體裁分析的理論向學生介紹、分析和解釋以交際目的為導向的某一體裁范文的圖式結構。對于范文的分析可以分兩部分進行:教師首先基于相當數(shù)量 (一般不少于20篇)范文抽象出其圖式結構,從宏觀層面上幫助學生們培養(yǎng)寫作的規(guī)約性、步驟性意識;第二,教師設計排序練習,即將同類體裁的某一語篇的語句順序打亂,要求學生按已學到的圖式結構概念重新對其排序。
3.共同建構階段
基于以上兩個階段的成果,學生在這一階段中采取伙伴互助協(xié)作的形式,首先對教師給出的另一篇范文進行合作分析,找出范文中蘊含的圖式結構,然后對對方在第一階段獨立創(chuàng)作的語篇進行互相評價 (peer assessment)。評價的依據(jù)主要來源于第二階段中教師對同一體裁范文的圖式結構分析。學生們根據(jù)相互評價的結果修改語篇,使其符合該體裁語篇的宏觀圖式結構。在此過程中,學生應同時記錄自己的修改過程和心得。
4.教師反饋及學生修訂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教師對學生在第三階段中共同建構的語篇及修改心得進行批改、閱讀。教師對學生作業(yè)的反饋集中于圖式結構、句型和用詞等三個方面。學生在得到反饋之后對作業(yè)再次修訂并輸出打印,將其歸檔,以備查閱使用。
5.個人獨立再建構階段
在第四階段之后,教師給學生布置心得寫作任務,要求其獨立完成對不同交際情景中同類體裁語篇的建構,通過寫作運用并鞏固前四個階段所學到的圖式結構。
筆者收集了八類約200篇商務信函并通過體裁分析歸納得出了這些信函的圖式結構。為了確保信函的真實性,信函來源是由英語為本族語的作者編撰的三本教材:Longman Model Business Letters for the 21st Century[10]、The Mc Graw-Hill Handbook of Business Letters[11]和商務英語寫作實例精解[12]。這些信函包括詢問信(inquiry)、投訴信 (complaint)、銷售信 (sales)、邀請信 (invitation)、致謝信 (thanks)、道歉信 (apology)、祝賀信 (congratulations)和申請信 (recommendation)。每一類信函特定的交際目的決定了其特殊的圖式結構。這些結構的語步中分為“必需”(compulsory)和“可供選擇”(optional)兩種語步,其位置和數(shù)目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交際情景作出調(diào)整。
1.詢問信的圖式結構
詢問信的目的是請求收信人提供某方面的信息。詢問信的圖式結構大致由三個語步組成:語步1“設定詢問信息的背景”→語步2“詢問相關信息”→語步3“敦促對方提供信息并致謝”。在具體的寫作中,語步1和語步2是必需的,而且它們的位置可以互換,即語步2可以在信函的開始提出,直接實現(xiàn)“詢問”這一交際功能;語步3作為可供選擇的一個部分存在。
2.投訴信的圖式結構
投訴信的目的在于要求收信人更正交易中的錯誤并及時作出補償。投訴信的圖式結構一般為:語步1“投訴不當?shù)慕灰仔袨榛蚪Y果”→語步2“列出投訴的具體原因和事項”→語步3“要求對方對投訴進行回應”→語步4“進一步敦促對方作出回應”。語步1是實現(xiàn)“投訴”這一交際目的的最為直接的手段,也是“投訴信”的必需構件。語步2的目的在于為具體的投訴行為提供依據(jù)。語步1和語步2的位置在寫作中可以互換。語步3是語步1和語步2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語步4的目的在于加強前三個語步所期望取得的效果,可以采用威脅和鼓勵收信人兩種不同的方法。
3.促銷信的圖式結構
促銷信的目的在于向特定的消費群體推銷某種商品或服務。促銷信的圖式結構一般為:語步1“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激發(fā)讀者對某一產(chǎn)品的興趣”→語步2“根據(jù)客戶需求介紹產(chǎn)品特點”→語步3“敦促讀者采取行動購買產(chǎn)品或服務”。語步1的作用在于最大程度上使讀者對所推銷的產(chǎn)品產(chǎn)生興趣,是開展語步2的前提。語步2的作用在于從讀者的立場出發(fā),通過陳述產(chǎn)品的特征滿足讀者某一方面的需求。語步3旨在通過呼吁讀者采取行動完成對產(chǎn)品的推銷。
4.致謝信的圖式結構
致謝信的交往目的決定了具有“致謝”功能的語步在寫作中的核心位置。一般來說,致謝信的圖式結構由以下三個語步組成:語步1“向對方直接表示感謝”→語步2“具體說明致謝的事由”→語步3“以再次向對方表示感謝結束”。語步1既能讓對方立即感受到作者的誠意,也能高效率地完成致謝信的交際目的。語步2將自己致謝的具體事項或原因清晰地表達,使自己的致謝更合乎情理,并使讀者的感受更為真切。語步3的作用是增強作者謝意。在一些致謝信中,語步3中還可包含通過某種方式回饋讀者的語句。
5.邀請信的圖式結構
邀請信的圖式結構可以歸納為:語步1“直接向讀者發(fā)出參與某一活動的邀請”→語步2“具體列出活動的相關事項”→語步3“再次向讀者發(fā)出邀請”。語步1的功能在于通過直接的邀約行為實現(xiàn)邀請信的交際目的。語步2詳述活動的具體時間、地點及相關事宜。語步3是語步1的增強和重復,但在一些邀請信中,語步3還具有詢問對方能否參加活動并予以答復的功能。
6.道歉信的圖式結構
道歉信一般用來對己方在商務交易中的不當或過失行為致歉。道歉信的圖式結構可以歸納為:語步1“提及自身在商務交易中的過失”→語步2“向對方說明過失行為的緣由”→語步3“對過失行為致歉”→語步4“期待對方的諒解或對對方的合作表示感謝”。語步1向讀者說明道歉行為的緣由。語步2向對方解釋過失行為的原因,為語步3的正式致歉作鋪陳,但語步2并非道歉信寫作中的必要組成部分。語步3是道歉信中的核心部分,是實現(xiàn)“致歉”這一交際目的的必要構件。語步4的作用在于實現(xiàn)在致歉的基礎上修復交易雙方受損的關系,維持雙方的商務往來。
7.祝賀信的圖式結構
在商務交往中撰寫祝賀信的事由紛繁復雜,可以是因他人的晉升而祝賀,也可以為他人所取得不俗的銷售業(yè)績而祝賀。祝賀信的圖式結構可以歸納為:語步1“對對方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和感到欣喜”→語步2“列出與祝賀有關的消息來源或背景”→語步3“以對對方的再次祝賀結束”。語步1是祝賀信的核心構件,亦是實現(xiàn)祝賀的交際目的的第一步。語步2是祝賀信中的可選部分,作者可以在此部分中靈活地選擇寫出引起祝賀行為的消息來源或者對對方的才能進行稱贊等內(nèi)容。語步3的目的在于增強語步1的“祝賀”效果。
8.推薦信的圖式結構
推薦信的交際目的在于向某一商業(yè)機構的人事部門推薦某位前來應聘的人員。推薦信的圖式結構大體如下:語步1“直接表明推薦某人應聘某商業(yè)機構”→語步2“對此人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語步3“以再次推薦應聘者或希望對方給予應聘者機會結束”。語步1中對應聘者的直接推薦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推薦信的交際目的;此外,語步1還可包含有關作者與被推薦人之間的關系的信息,以增強推薦信的可信度。語步2是語步1的重要補充和支撐,為信函的推薦行為提供了理據(jù)。語步3可采取多種形式對應聘者進行再次推薦。這三個語步都是推薦信圖式結構中的必要組成部分。
體裁教學法將語篇的交際功能、規(guī)約性及由此決定的圖式結構置于教學的核心地位,強調(diào)通過師生間互動幫助學生掌握這些結構,印證了Vygotsky倡導的通過互動將學生逐步引至他們所能達到的語言水平的支架理論 (scaffolding)[15]。體裁教學法同時考慮語篇生成的文化因素,學習某人身處的文化中的體裁既是理解并融入這一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發(fā)展必要的能力改變這種文化的前提[3]。因此,在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對各類商務信函體裁的掌握能使我們更好地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減少語言和文化上的誤解,有效增進溝通效率。
[1]王興孫.對國際商務英語學科發(fā)展的探討[J].國際商務研究,1997(1):24-28.
[2]秦秀白.體裁教學法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42-46.
[3]HY LAND,K.Genre-based pedagogies:A social response to proces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3(12):17-29.
[4]MARTIN,J.R.Genre and language learning: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2009(20):10-21.
[5]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58.
[6]HY LAND,K.Genre pedagogy:Language,literacy and L-writing instruction[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7(16):148-164.
[7]CARTER,R.Politics and knowledge about language:The LINC project[C].In R.Hasan&G.Williams(Eds.),Literacy in society[M].London:Longman.1996:1-28.
[8]胡濤.論信函的體裁分析[J].外語教學,2004(1):87-91.
[9]SWALES,J.M.,&Feak,C.B.English in today's research world:A writing guide[M].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0:35.
[10]K URDY LA,F.J.Longman Model Business Letters for the 21st Century[M].Hong Kong:Pearson Education China Ltd.2000:2-641.
[11]POE,R.W.The Mc Graw-Hill Handbook of Business Letters(3rd edition)[M].New York:The Mc Graw-Hill Companies.2004:53-353.
[12]泰勒.商務英語寫作實例精解[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