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彬 李鵬飛 李俊曉 林賽珍 (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人民醫(yī)院 315200)
臨床上需要長期輸液的病人很多,如何建立一條長期、穩(wěn)定、安全、便捷的血管通路一直是我們臨床上面臨的一項難題。完全性植入性輸液港(又稱化療泵)能夠建立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深靜脈通路,避免反復外周靜脈穿刺,便于護理。在國內(nèi),化療泵用于胃腸、肝膽腫瘤手術中的腸系膜、門靜脈插管化療較多,但作為一種替代常規(guī)淺靜脈補液的方法報道較少[1]。我院從2006年至今,采用經(jīng)鎖骨下靜脈穿刺輸液港植入術解決需要長期輸液病人的血管通路問題,效果較好。
1.1 一般資料 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使用植入式輸液港的患者共有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16例中腦血管意外后遺癥5例,腦外傷后遺癥6例,惡性腫瘤3例,呼吸衰竭長期呼吸支持2例。我們選擇同期使用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的病人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10例,腦外傷后遺癥12例,惡性腫瘤5例,呼吸衰竭長期呼吸支持3例。兩組病人的性別比例和疾病構成相似。
1.2 方法 選擇單腔標準型巴德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巴德單腔的PICC管。植入式輸液港采用深靜脈穿刺置管術,方法為:常規(guī)鎖骨下靜脈穿刺插管,長度15~20cm;在上胸壁內(nèi)側切開皮膚,在一側做皮下囊袋,植入泵體,經(jīng)皮下隧道連接導管。術中記錄導管插入的深度,術后均行X線攝片檢查,觀察并記錄導管走向和導管頭的位置。
截至2009年9月1日,16例病人輸液港的平均使用時間為(350±45)天,除2例因原發(fā)病死亡外,其他病人仍在使用。并發(fā)癥3例,均為輸液不暢,處理后通暢;其中圍術期1例(1/16),遠期2例(2/14)。PICC的平均使用時間為(210±56)天;其中9例因原發(fā)病死亡,7例因出現(xiàn)并發(fā)癥而拔管。圍術期并發(fā)癥9例(30.0%,9/30):導管入口處出血 5例;靜脈炎2例,其中1例拔掛管;輸液不暢2例,處理后通暢。遠期并發(fā)癥9例(42.9%,9/21):輸液不暢4例,其中2例拔掛管;導管堵塞3例,均拔管;導管相關性感染2例,其中1例拔管。輸液港組的使用時間明顯長于PICC組,拔管率也明顯低于PICC組;并發(fā)癥的圍術期及遠期發(fā)生率也低于PICC組。
臨床上需要長期輸液的病人很多,如惡性腫瘤晚期、呼吸衰竭需長期呼吸機支持治療、血管意外、重度顱腦外傷后遺癥等,這些病人需要長期的營養(yǎng)支持和靜脈輸液治療。目前臨床上對于需要長期輸液的病人常使用淺表靜脈穿刺的方法,但長期靜脈穿刺后,這些病人的表淺靜脈被毀損,且有些藥物如脂肪乳、化療藥物也不宜通過表淺靜脈輸入。對于這些病人的輸液,PICC及植入式輸液港成為主要方法,這些靜脈留置途徑位于深靜脈,既能滿足藥物輸注的需求又能長期留置[2]。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是一種可植入皮下長期留置在體內(nèi)的靜脈輸液裝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靜脈導管系統(tǒng)組成,可用于輸注各種藥物、補液、營養(yǎng)支持治療、輸血等,同時也可用于血樣采集。通過使用無損傷針穿刺輸液港即可建立輸液通道,減少反復穿刺的痛苦和難度,同時輸液港可將各種藥物通過導管直接輸送到中心靜脈處,依靠局部大流量、高流速的血液迅速稀釋和播散藥物,防止刺激性藥物,尤其是化療藥物、營養(yǎng)支持類藥物對靜脈的損傷,是腫瘤患者靜脈輸液的永久性綠色通道。除了用于腫瘤化療病人也應用在長期需要營養(yǎng)支持和輸液治療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擴展了它的臨床用途。我們通過和PICC的比較,發(fā)現(xiàn)了輸液港的優(yōu)越性,日常維護相對簡便,使用壽命長;但輸液港的操作技術要求較高,操作過程相對復雜,相對于PICC也有較多的手術風險。
[1]陳明遠,夏良平,陳直華,等.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不同植入術式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7,28(3S):145-147.
[2]陳偉,刁光娥.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應用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8,48(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