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紅
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是忠實的傳遞者,應是課堂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者。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課堂預設,也不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情況。“動態(tài)生成”的理念是追求課堂的真實性,是要求教師充分關注“學生”這個課堂資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據(jù)學生真實的需要及時作出調整,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相互砥礪與啟迪,共同研究與成長。課堂的活力來自學生動態(tài)的發(fā)展,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因素,使之成為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催化劑,課堂才會始終充滿真實和活力。
一、聯(lián)系生活——會生成
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jīng)驗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從生活中提煉出有趣的、有意義的、探索性的數(shù)學問題,從而促進知識的生成。
如六年級教材中有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學校栽280棵樹,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shù),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多少棵?”現(xiàn)在植樹活動與學生的生活不那么貼近,難以激起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我班去年剛好有許多從產(chǎn)油奈鄉(xiāng)鎮(zhèn)轉入的學生,且學習較差興趣又不濃。我把題目改為與他們生活聯(lián)系很緊密的合運油奈上城收購,然后分攤車費的題目:“煒鋒、秀秀、春梅(轉學生名字)三家共同包車運油奈上城收購,油奈重量分別為煒鋒家2000千克,秀秀家800千克,春梅家1200千克,共付車費80元,他們如何分攤車費才合理?”學生(特別是插班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是自身經(jīng)歷的事,很興奮,熱情很高。教師接著問:①三戶平均分攤車費合理嗎?②要根據(jù)什么分攤車費?學生明白這兩個問題之后,很容易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這樣把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解釋和應用,使學習的過程成了知識生成的過程。
二、精心預設——促生成
在一線上的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上課時老是要按事先設計的教案,有序地進行教學,學生要是“越軌”了,總會不知不覺地、情不自禁地把它“牽”回來。由此有的教師可能會產(chǎn)生誤解,現(xiàn)在追求生成式課堂教學,那好了,可以不寫教案,不必預設,這樣既有利于擺脫教案的束縛,又有益于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其實不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比~瀾教授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但并不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僵式地展開學習,而是要求教師有教學方案的設計,并在教學方案設計中預先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條件?!彼晕覀冊陉P注教學生成的同時,更要關注預設。必須認識到,新課程改革對預設不是降低,而是提高,備課時要考慮不同學生有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要通過“預設”去促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目標。
如在制定“圓柱的體積”一課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可能已經(jīng)知道了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這時,教師起碼要預設兩種教學方案:一是學生對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未知,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對未知進行自主探索;二是學生對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已知,又將如何引導學生進一步確認追溯公式的來源。同樣,當學生把圓柱轉換為近似長方體后,由于各人的視角不同,推導的過程也會有所不同。學生可能將其視作“底面積πrr(圓面積)、高為h的長方體”;也可能視作“底πrh(側面積的一半),高為r的長方體”;還可能視作“底為hr(縱截面的一半),高為πr(圓周長的一半)的長方體”。教師只有盡可能地預設各種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臨陣不亂。
三、激勵評價——拓生成
課堂要動態(tài)生成,少不了學生要將所想的、所要說的說出來,否則生成則成無源之水。然而學生所想,有時是一種獨特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精彩見解,有時則是一種錯誤理解或是一種暫時難辨真?zhèn)蔚哪:碚?。教師首先要承認學生思路的合理性,激勵學生將這些思路展示出來,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拓展學生生成的空間,為學生今后生成打下基礎。對后者,學生錯誤或模糊的思路,正是反映了他們當前認知上的沖突,或知識遷移上的障礙所在,教師可以將其作為洞察、開發(fā)學生發(fā)展?jié)撃艿挠行侄危页瞿承╁e誤的“合理性”,以滿腔熱情、殷切期望,及時給予肯定,讓學生在由沖突走向和諧的過程中,獲得認知上的飛躍,情感上的體驗。
1.差異性評價。班級授課制形式中,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有差異的。我們不可以用同一尺度去衡量,我們應尊重差異,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fā)現(xiàn),盡可能以肯定與激勵的態(tài)度去評價。如有些學習上的后進生,課上盡量讓其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即使回答錯了或不全面,也要肯定其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又如計算教學倡導多樣化,教師盡量讓學生自主嘗試發(fā)現(xiàn)不同的算法,并給予充分的展示交流,并讓學生積極展開相互之間的評價,讓學生在自主選擇中內化計算的原理與方法。這樣既有利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也能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
2.拜學生為師。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在就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往往會局限于自己的角度來想象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或答案,而學生卻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或獨到見解,讓老師始料不及。此刻,教師的坦言并不有損教師的形象,相反,教師由衷心的賞識與贊嘆還獲得了學生的信任,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才能直抒己見,才敢質疑問難,校新立異,揚起追求真理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