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已經(jīng)在各地展開,在原有培訓模式的基礎上,筆者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和自身條件,做了新的培訓模式的嘗試。希望能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這一復雜的工程做出實踐的創(chuàng)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機構及培訓者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0)02-0087-02
引言
根據(jù)教基[2005] 5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通知》,[2] 我國啟動了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2005年首先在部分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啟動試點工作。從2006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到2007年底,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完成對全國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和國家統(tǒng)一組織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考試認證,使廣大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水平顯著提高。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宗旨是: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為依據(jù),以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目的,建立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和考試認證體系,組織開展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
一、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一般模式
目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正在各地展開,培訓的模式一般是集中授課,時間為6天(3個周末或連續(xù)6天)。這種模式培訓效果很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通過對參加培訓的中小學教師的訪談,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中小學教師日常教學任務的過于繁重,如果花費連續(xù)6天或3個周末的休息時間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無疑加重了他們的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過程中,開始嘗試一種新的培訓模式來改善這種狀況。
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新模式嘗試
1.新模式概述
以何克抗教授主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術培訓教程》(初級)為例,鄭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一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驗班是這樣進行的。
改變6天培訓時間為4天,第1模塊、第2模塊占用2天(1個周末);第3模塊、第4模塊、第5模塊、第6模塊、第9模塊為課下通過網(wǎng)絡學習;第7模塊、第8模塊、第10模塊再占用2天(1個周末)。這樣從時間上把集中面授培訓的時間減少了2天,縮短了原來的培訓模式培訓時間的1/3。
2.新模式的準備工作
(1)硬件、軟件準備
學校已具備教師教育網(wǎng)的資源,如錄課系統(tǒng)的硬件、軟件,放置數(shù)據(jù)的服務器,接通的教師教育網(wǎng)站。錄課的硬件攝像機、采集卡、計算機等硬件也已經(jīng)具備。錄課系統(tǒng)的軟件功能十分強大,攝像完成后能自動生成課件內容畫面、教師畫面、目錄畫面三個畫面組成的三分界面。
(2)教師準備
學校有8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國家級教師。教師一同舉行研討會,研討新模式實施方案,對課程內容進行分章負責,即每位教師負責2個模塊,進行分頭備課,做到精益求精。
(3)技術人員準備
針對新模式的環(huán)節(jié),專門配置了兩名技術人員,負責攝像和教學內容網(wǎng)站制作。需要完成的任務有攝像、網(wǎng)站開發(fā)制作,如在網(wǎng)站上學習時間統(tǒng)計程序的開發(fā)、記錄每個登錄網(wǎng)站學習教師的學習時間等。
(4)內容準備
以上準備就緒后,就是授課內容的準備了。每位教師根據(jù)自己所承擔的講課內容,進行集中授課內容的錄制。錄制完成后,由技術人員將自動生成的錄像內容網(wǎng)頁連接到學校教師教育網(wǎng)站上。
3.新模式的實施
準備工作完成后,下面就是具體的實施了。
(1)第一個周六、周日集中面授,完成第1模塊、第2模塊的內容,并告訴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回家后的一周時間里所必須完成的任務。
(2)下面的周一至周五幾天時間,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進行遠程網(wǎng)絡學習。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在工作的空余時間按照所分配的用戶名、密碼登錄指定的網(wǎng)站,觀看錄制好的第3模塊、第4模塊、第5模塊、第6模塊、第9模塊的視頻內容,并完成這幾個模塊的作業(yè),記錄遇到的問題。
(3)第二個周六、周日集中面授,完成省下的第7模塊、第8模塊、第10模塊的內容。解決通過網(wǎng)絡自學的第3模塊、第4模塊、第5模塊、第6模塊和第9模塊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遇到的問題。
4.新模式的優(yōu)越性
通過新模式的使用,有下述優(yōu)越性。
(1)減少了集中面授的時間。整個一期的培訓時間由原來的6天減少為了4天。這樣,使工作繁重的中小學教師可以多兩天休息時間,減輕了學習的負擔。
(2)教師可以在業(yè)余時間學習。在學校的一周時間里,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學習第3模塊、第4模塊、第5模塊、第6模塊和第9模塊的內容。其實,中小學教師不僅在培訓期間可以學習這幾個模塊的內容,而且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登錄網(wǎng)站重復學習這些內容。
(3)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資源。前期做的很多準備工作,在后期的培訓過程中可以重復使用。整個培訓過程少了兩天的時間,更是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4)擴大了受教育面。網(wǎng)站里的教學內容,不僅是接受培訓的教師可以登錄網(wǎng)站學習,接受培訓的教師的同事也可以登錄網(wǎng)站學習。其他中小學教師,只要申請一個用戶名,也可以學習“在線學習網(wǎng)站”里的教學內容。
5.實施中的問題
雖然我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是在新模式嘗試實施的過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沒有在線交流系統(tǒng),導致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有問題只能在下周面授時間提問解答。
(2)個別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因網(wǎng)速慢,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3)個別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因為工作忙等原因,沒有登錄網(wǎng)站進行第3模塊、第4模塊、第5模塊、第6模塊和第9模塊的學習。
6.進一步改進的辦法
根據(jù)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做了如下改進。
(1)增加網(wǎng)絡學習的在線交流系統(tǒng),可以方便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提出遇到的問題,以及主講教師及時解答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在視頻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多媒體教學課件,解決視頻網(wǎng)上傳速度較慢的問題。多媒體課件打開的速度遠比打開視頻的速度快,這樣,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內容學習,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學習。
(3)增加每個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在線學習時間統(tǒng)計系統(tǒng),這樣可以統(tǒng)計每位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的在線學習時間,從而判斷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是否進行了在線學習。
結束語
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迫切需要;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建設專業(yè)化教師隊伍的必然要求。面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這一復雜的工程,一線的教學人員要勇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從而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正是基于這一思想,我們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進行了實踐嘗試,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者提供參考建議。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教育技術培訓教程(教學人員·初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師[2005]5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通知”[Z].
(編輯: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