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舉措。為了提高初中教師培訓的實效性,文章針對目前教師培訓所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初中教師群體的特征,從教師培訓績效角度,提出了一種切實可行的績效導向式教師培訓模式。
【關鍵詞】教師培訓;績效技術;績效導向;培訓模型;360度績效考評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實符】A【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3—0068—04
引言
近年來國外教育界對教師培訓都比較重視。美國建立了有效的教師培訓進修激勵制度,五年更換一次教師資格證書,不僅要考察教學實績,還要考察五年內有無培訓進修記錄,培訓內容、時間、學分決定資格證書的等級且與工資密切相關。日本規(guī)定,老師從事教育工作一定時間后,可通過培訓獲得學分,經(jīng)考察后可獲得高一級資格證書。我國教師培訓,關系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迫切要求。[1]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教師在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上引起的績效問題,這種干預手段的價值就在于它可以較為有效地改進績效,避免教師工作差錯和延誤以及防止由于本身知識和技能的缺乏而導致的機會流失。如何創(chuàng)新教師培訓理念、提高教師培訓實效性、加強培訓機制、構建完備的培訓體系等也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績效導向教師培訓模式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培訓的成本,提高培訓的價值。
一 績效導向培訓
1 績效技術
績效技術,又叫做人類績效技術(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簡稱HPT)。目前國內外對績效技術還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斯托洛維奇(Stolovitch)和基普斯(Keeps)認為最有包容性的定義應表述為:績效技術是一種工程方法,它通過確定績效差距和設計低成本、高效率的干預措施,達到獲得所期望的成效的目的。我國學者梁林梅認為[2]:績效技術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工程學思想和方法,它強調解決問題的系統(tǒng)性,它始終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最佳方法。綜上專家對績效技術的定義,可以認為績效技術是使人和組織的績效提高到最佳水平的一個系統(tǒng)化過程。
2 績效導向培訓的特點
“績效導向”即目標導向??冃虻呐嘤柲繕司哂休^強的具體性和實用性,它通過縮小學員與績效模范之間的績效差距,即普通績效水平與優(yōu)秀水平之間的差距,給學校和人都帶來價值提升??冃虻呐嘤柺窃诔扇藢W習理論和人的績效技術理論這兩個新興知識領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主要利用教學環(huán)境中的真實事件和程序作為教學材料,幫助學習者迅速達到良好的績效水平。明確的培訓目標使學習者個人的動機與績效緊密關聯(lián),并使培訓組織的目標與績效產(chǎn)生密切關聯(lián),以促進知識的遷移,并盡可能減少冗余信息的干擾,使學習者學習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從而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使培訓收益最大化,實現(xiàn)個人與組織的雙贏。正是注重績效成果,績效導向的培訓才具備了目的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特點,能夠經(jīng)濟而快速地達到目標。
3 績效技術操作的基本過程
績效技術的操作過程模型借鑒了教學系統(tǒng)化設計的經(jīng)典模型,可以概括為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開發(fā)(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ation)和評價(Evaluation)五個要素,簡稱為ADDIE[3]。在實際中是績效分析、原因分析和介入選擇這三個基本過程的系統(tǒng)結合??冃Х治龅哪康氖谴_定目前所實現(xiàn)的績效狀態(tài)與期望的績效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原因分析則是確定造成績效差距的原因,最后從多種多樣且互相關聯(lián)的原因中做出選擇,績效技術強調從系統(tǒng)的角度宏觀地分析績效問題和確定解決辦法。對于績效問題而言,培訓并不是萬能的,據(jù)統(tǒng)計只有20%的績效問題可以通過培訓解決。利用績效技術的一般過程,如圖1所示:
二 初中教師群體的特征分析
初中教師是義務教育師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不但面臨學生升學的重大壓力,而且還肩負著引導初中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責任。初中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初中生度過快樂、健康的學習生活,所以初中教師更須加強管理技能、講授技能、溝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1 創(chuàng)造性教學行為發(fā)展不平衡。創(chuàng)造性教學一般與教師的年齡正相關,城鎮(zhèn)教師比農(nóng)村教師創(chuàng)造性教學多,中學二級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普遍較高。
2 新課程實施能力的不足。部分青年教師對學科課程目標把握不準,對課程標準中關鍵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對教材缺乏整體上的把握,單從知識的角度來分析教材,認為新教材散而亂、知識點脫節(jié)缺少必要的臺階。
3 知識結構有些單一。綜合課程開設后,各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日趨緊密,要求新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更需要廣博的綜合知識,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而一些青年教師感到自身素質與之相差甚遠。
4 教育科研能力顯得欠缺。大多數(shù)教師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意識,但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表現(xiàn)為科研課題選題不恰當、科研方法手段落后、科研成果的數(shù)量和質量不高等方面,這是初中教師存在的又一普遍問題。
所以,初中教師培訓的內容及培訓的方式選擇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提出的績效導向培訓模式著重研究培訓前的績效分析、培訓方式的選擇,這樣可以更好地把培訓目標與培訓的績效聯(lián)系在一起,使培訓的效果達到最佳。同時,該培訓模式采用360績效總結性評價,把領導、教師、學生評價三位一體化,充分體現(xiàn)在培訓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 初中教師培訓所存在的問題
教師培訓工作是一個整體,我們要以系統(tǒng)的思想來規(guī)劃教師培訓工作,要綜合考慮到學員、機構、師資和內容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目前,初中教師培訓或多或少存在如下問題:
1 培訓者的主體地位被過分抑制。我國現(xiàn)行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大都是獨立于學校之外的教育行政機構組織與安排,這種自上而下的培訓政策一方面容易形成權威,從而導致教師盲目服從、順應,還加重了教師對培訓的倦怠感,教師在培訓中也由主動地位變成被動地位。
2 培訓內容缺少針對性。培訓內容陳舊和缺少針對性的根本原因是培訓者對初中一線教師教學情況沒有深入調查和研究,僅憑培訓組織領導或者培訓者的主觀意念來選擇內容。要根據(jù)成人學習的特點,培訓案例要有代表性,貼近初中課程實際,多選擇與初中教學直接相關的培訓知識,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教師培訓的落腳點。
3 培訓形式過于單一化。培訓從大的類別劃分可以分為兩類:認知式的培訓和體驗式培訓。在選擇培訓方式時,應結合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和培訓的條件綜合考慮,選擇一種能使該培訓績效達到最大化的培訓方式。
4 缺少系統(tǒng)的培訓評估體系。對教師培訓的整體績效缺乏相應的檢查、監(jiān)督、評價機制。培訓評估是培訓中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達到培訓目標,擴大培訓成效的重要步驟。對培訓過程進行有效評估,可以決定是否應在整個組織內繼續(xù)進行培訓活動,以及對培訓進行改進和完善。
四 績效導向初中教師培訓模式
1 績效導向培訓的工作原理
績效導向培訓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內在關聯(lián),促進知識遷移。組織的績效導向培訓旨在縮小現(xiàn)狀與目標之間的績效差距,也就是要求受過培訓的學習者能夠符合工作場所的績效要求。這可以很好的把學習者已有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與實際工作中的績效標準聯(lián)系起來??冃蚺嘤柕淖谥际谴_保教師的“所學”能夠在現(xiàn)實工作中真正“致用”,因此它不僅要與學習者個人的已有經(jīng)驗和期望得到的發(fā)展建立緊密關聯(lián),還要與學校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密切聯(lián)系。所謂建立關聯(lián),一方面是使培訓同學習者的已有經(jīng)驗及未來預期建立關聯(lián)。教師培訓設計者可以通過訪談、E-mail、電話等方式了解學習者已有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了解他們對目前績效改進需求以及障礙的想法和期望,并分析他們自己的現(xiàn)有認識或做法有哪些局限性和好處,針對不同學習者的能力差異,幫助他們設立個人目標等。另一方面是建立培訓與現(xiàn)實工作的關聯(lián)。也就是讓學習者在工作情境下邊做邊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直接產(chǎn)生符合工作績效標準、具有實際價值的績效成果。
2 績效導向初中教師培訓模式的設計
所謂模型就是所研究的系統(tǒng)、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任何模式強調的都是形式上的規(guī)律,而非實質上的規(guī)律。在迪克與凱瑞的教學設計系統(tǒng)方法模型的基礎上筆者經(jīng)過補充、加工構建了一個更適合當今教師培訓的模式,我們稱為績效導向初中教師培訓的模型,如圖2所示:
(1)培訓績效分析
良好的績效是教師培訓的根本。教師培訓績效分析,用通常的術語來說就是績效分析技術人員用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對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情境有深入思考,能否通過培訓的方式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培訓績效分析包括:確定對照目標、分析目前現(xiàn)狀、找出差距和剖析原因。在確定教師培訓對照目標前,要了解教師行業(yè)的基準,可以把某些優(yōu)秀教師的某方面水平作為本次培訓的基準??梢酝ㄟ^調查的方法了解初中教師教學的績效現(xiàn)狀,分析培訓者自身所存在的問題。最后剖析原因:缺乏教學技能、理論知識不足、教學環(huán)境過差、缺乏工作動機、缺乏激勵機制等。分析這類問題能否通過培訓的方式得到很好的解決。
(2)實施需求評估
需求評估是整個教師培訓過程的關鍵成分,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可用一個式子表達:理想狀態(tài)-現(xiàn)實狀態(tài)=需求??挤蚵?Kaufman)對需求分析過程也提出了許多重要見解:根據(jù)組織做什么工作來區(qū)分目的和手段,確定組織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4]比如,某校長想讓他學校所有老師都提高自己操作計算機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技能應視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更有能力的學生。如果實際的需求評估問題是:教師計算機技能的理想水平和現(xiàn)實水平是什么?如果有差距,有哪些提升技能的方法?為所有老師舉辦培訓班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挤蚵嵝盐覀儯斘覀冮_始分析需求,計劃使用組織的資源來滿足這些需求時,應該考察組織的結果之間的差距,而不是組織內部過程。
(3)培訓目標及方式
培訓目標要清晰、簡明,不能含糊不清。比如“對教師的媒體使用能力有所提高”這個培訓目標就不明確,可以改成“老師在課堂中能熟練使用投影儀輔助課堂教學、會熟練制作PPT課件”等。培訓組織者及教學設計者要理解目標提出者所要表達的內涵??茖W的教師培訓方式應分為理論、研究、實踐三大板塊和十種培訓方式[5],如圖3所示。針對技能、思維、觀念、心理等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對象靈活采用不同的培訓方式,如一線教師采用微格訓練法比較好,校長管理技能培訓采用案例分析和專題講座法。
(4)教學及學員分析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和培訓方式后,我們還要逐步得知在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接受培訓的教師在做什么,以及確定在學習之前,學習者必須具備哪些技能、知識和態(tài)度,即他們的起點行為應該怎么樣。而學員分析則要確定當前學員已具備哪些技能、所持的偏好、態(tài)度和學習動機等。如初中骨干教師、普通教師、校長培訓是有差異的。對目標人群和用于實驗的學習者(tryout learners)作出區(qū)別是非常有必要的。
(5)記錄行為目標
其中教學分析以及對起點行為的描述,就可以對教學結束后學員能夠做什么作具體性的表述。這些表述是建立在教學分析之后所識別出的技能。它明確指出要學習的技能是什么,運用技能必須具備的什么條件以及成功的行為標準是什么。
(6)培訓策略及材料
績效導向教師培訓策略可采用指導性觀察和指導性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習者提供相關的實例或現(xiàn)場演示,讓他們在觀察中弄清楚三個W:Why,What,How,即:為什么要學習當前案例示范?該工作具體完成的任務內容是什么?這些任務是怎么完成的?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的求知欲望。同時學習者在指導下對特定的工作技能或程序進行實踐,鼓勵學習者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目標技能,并使之符合工作場所的實際績效標準。教學策略強調的是促進培訓者的學前活動、培訓內容呈現(xiàn)、培訓者的參與、評估以及學習拓展等成分。培訓材料的選擇取決于學習結果的類型、培訓的方式。培訓過程中準備好各種媒體設備、學習課件、教師手冊等。
(7)評價與修改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者在不同的階段進行頻繁的水平證實,開展一對一評價、小組評價和現(xiàn)場試驗評價等形成性評價活動,同時可以采取理論考核和實驗考核兩個維度進行測試??偨Y性評價是對教學有效性的最終評價,對以后再培訓有重要的意義。在總結性評價過程中,我們采用360度績效考評(360-egreefeedback),由培訓者的領導、同事、及被評價者本人擔任評價者,從多個角度對被評價者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通過反饋評價結果,從而達到改變被評價者行為,提高工作績效。[6]這種評價具有可信性、公平性和可接受性。從“修改教學”板塊劃出虛線,表明從形成性評價中獲得的數(shù)據(jù)不是單純地用于修改教學,而且還要用于重新考察教學分析是否可靠,對于學習起點行為和特征的假設是否合理等。同時對教學策略進行審視,把所有的考慮整合到教學修改方案中。
(8)績效導向培訓與傳統(tǒng)培訓的比較
為了提高教師培訓的有效性,績效導向培訓模式注重績效分析、培訓方式的選擇、評估反饋三大核心部分,該模式具有可使教師培訓過程程序化、培訓內容系統(tǒng)化、培訓效益最優(yōu)化的特點??冃蚺嘤柵c傳統(tǒng)培訓的不同點,如表1所示:
五 結束語
教師培訓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一個成功的培訓,不僅要有優(yōu)秀的培訓師資,還要有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合理的培訓預算、齊備的培訓與發(fā)展設施,更需要培訓組織者及培訓學員自始自終都要有強烈的績效意識,追求培訓效益最大化的意識。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更好的模式,每種模式都不是單一應用的,可根據(jù)培訓的需要而綜合各種模式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極大地提高教師培訓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績效導向培訓模式基于教學系統(tǒng)設計基礎之上,主要解決績效分析及培訓實效性方面的問題。當然,該模式還有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在培訓的實踐中不斷地改善和補充。希望該模式對今后的教師培訓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也希望為今后更好、更多的培訓模式的提出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梁林梅.績效技術的起源與發(fā)展[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3,2:25-28.
[2] 何京.中小學教師的管理與培訓[J].山西教育.2004,3:28-31.
[3] 黃友泉,謝美華.中小學教師培訓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探索,2008,2:44-46.
[4] 張祖忻.績效技術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5] W.迪克,L.凱瑞,J.凱瑞.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 李玉萍,許偉波,彭于彪.績效.劍.[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Research on Performance-oriented Training Model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YIN He-dong DIAO Yong-feng YANG Hai-ru HUANG Guan
(Education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apability of teachers, and it’s also regarded as an impro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eacher training,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characteistics of group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and present here a feasible performance-based teacher training model from the analysis of teacher training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Keywords: Teachers’ Training; Performance Technology; Performance Oriented; Training Model; 360-degree Performance Appraisal
編輯: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