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zhuǎn)型期,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并日益趨向多元。潮水般不斷涌來的新思想、新理念時時讓人眼花繚亂,心理尚不成熟的中小學生可能會因此而無所適從。一些孩子意志力薄弱,敏感而脆弱,心理承受力和受挫力較差,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與行為的能力明顯欠缺;一些青少年存在逆反心理、攻擊行為或自殺傾向,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當孩子身上出現(xiàn)問題時,人們很容易就認為,這是家庭教育失誤或是學校教育目標窄化造成的惡果。然而,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教育不是單線式的,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需要健康而完善的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單獨指責某一方面的教育失誤是片面而武斷的。我們尤其要明白:兒童的每個活動都是他總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表達,不了解其行為背后隱蔽的生活背景就無從理解個體的行為。與其一味地去責備孩子“為什么不聽話”“為什么不好好讀書”“為什么撒謊”,不如先了解孩子的整體人格,了解孩子的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他們面臨不同的任務(wù)時所可能采取的態(tài)度,從而去對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引導。
“少年強則國強”,百年前梁啟超的這句話言猶在耳。本期《特別關(guān)注》把目光聚焦在“中小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上,就是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夠更多地承擔起培養(yǎng)孩子健全人格的重任,讓教育真正成為開啟新世界之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