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人生原本是一杯白開水,平靜與浮躁,貧乏與富足、高尚與卑微等,都不過是人根據(jù)自己的心態(tài)和能力為它添加的調(diào)味品。有人喜歡豐富刺激的生活,把它調(diào)成多味醬;有人喜歡苦中作樂的生活,把它攪成咖啡;有人喜歡在生活中多加點蜜,把它和成甜甜的水;有人喜歡把生活泡成茶,細品它的清香;還有人什么也不加,只喜歡原汁原味的白開水……
本期我們邀請幾位教師,來聊一聊他們的人生,他們?nèi)松凶羁粗氐牟糠帧?/p>
靜,而后能安
木鳳云子
向往出家人的清靜,能追溯到十幾年前。
那時我參加工作不久,大學里的同學工作單位都很不錯,只有我到了中學教書,于是每每感嘆自己懷才不遇,總想換一個更好的單位。面對那調(diào)皮搗蛋、缺乏樂感的學生,我的內(nèi)心充滿悲哀:“我的音樂天分比他們強百倍,為什么讓我燃燒自己,去照亮他們?”其實生活里和我一樣的人很多。那時我自恃有點才能,總是以一種不平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便無故地生出許多是非來,最后卻苦了自己,讓生活變得一地雞毛,讓心情越發(fā)煩躁不安。這樣度日如年的空虛煩悶持續(xù)了一段時間。
似乎是在偶然間放下羈絆、真正解脫的。1997年,我們學校組織老師到普陀山去旅游,在那個海浪聲聲、松濤陣陣的夜晚,我漫步在山間小道上,見一輪明月皎潔、寧靜、美麗,內(nèi)心忽然一片澄明,頗有“頓悟”的意韻,瞬間起了留在山上的念頭。轉(zhuǎn)念一想,萬事何必拘泥于形式呢?留發(fā)不留發(fā)只是個外在東西罷了!“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樣的生活不也和青燈古寺差不多嗎?看歷史上深諳人生真諦的人,他們重修身養(yǎng)性,卻也更講究一個“隨”字,這里的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絕不讓外物干擾靈性的成長。
果真是“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氐綄W校,我不再淺嘗輒止,我不再搖擺不定,我不再認為自己應該是個歌唱家,我不再感覺自己應該干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1997年夏天,我靜下心來,一切都從手頭的小事做起。哲學里講“放下就是快樂”,其實這里的“放下”,就是要學會簡單的生活,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李白詩云:“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p>
我喜歡這簡單的生活,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錦衣玉食,而是能安享逍遙自在,不受牽絆。
幸福是一種心態(tài)
劉風華
生活像一面魔鏡,在我還未來得及應對它的時候,它便把它最實質(zhì)、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現(xiàn)在了我的面前,讓我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特別是結(jié)了婚,組建家庭,有孩子之后,每天要做的事情,似乎一下子就增加了許多。要工作、要生活、要掙錢,柴米油鹽醬醋茶,水費電費氣費話費……大到孩子入托,買房置業(yè),小到待人接物,迎來送往,每天都是一個字:忙!忙得焦頭爛額,顧此失彼。
在無休止的忙碌中,皺紋也一天天增多,肩頭上的擔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再到后來,孩子上了學,但生活的重負依舊只增不減。于是,為了生計,為了家庭,也為了那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我便只能全身心地去繼續(xù)奔波,繼續(xù)操勞。就像是一匹負重的老馬,面對生活這駕笨重的大車,除了使勁拖曳,別無選擇……
累,便成為必然,成為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于是,便時常為生活的重負而苦惱,而煩躁,而悶悶不樂,并時常生發(fā)出一種擺脫的欲望。
一次回老家探親,偶遇多年未見的兒時的伙伴。彼此都感到驚喜,于是便相約徹夜長談。與朋友交談中,我才知道,她經(jīng)受過許多苦難,但是,我卻未能從她那開朗的笑容中發(fā)現(xiàn)絲毫的痕跡。她早年喪母,全靠她把三個弟妹供上大學。后來嫁人了,又遭遇婆婆病重,病愈后卻癱瘓了。她丈夫是個鄉(xiāng)村小學教師,收入也不多,而她本人開始時只是一名代課老師,工資就更低了。為了支撐這個家,她向村里要了人家不愿耕種的田地,下課以后就去侍弄。晚上不但要備課,照顧婆婆,還要安頓年幼的孩子。我還聽說,雖然她總是那么忙,但是她從來沒有因為家而影響自己的工作學習。在學校的教學評比中,她幾乎年年第一。我問她:“覺得辛苦嗎?”她爽朗地笑了。她說:“生活雖然清苦些,但很踏實,很滿足。常常,看著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吃飯,上課時看到孩子們充滿渴望的眼神,勞作時看到那一片綠得流油的莊稼,心里就感到一種難言的幸福?!?/p>
聽了朋友的故事,我的心情豁然開朗。其實,幸福只是一種心態(tài)。當你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時,你應該慶幸、滿意和歡喜,因為這沉重所承載的是幸福的重量。負重越大,幸福的重量越大;生活越豐富,人生的收獲也越大。
吃虧是一種隱性投資
劉 祥
在我的人生詞典里,似乎每一個成功定義的背后,都隱藏著一段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的吃虧經(jīng)歷。
畢業(yè)分配時,分管的書記一聲令下,女生全部留城,男生全部下鄉(xiāng)。我便夾著鋪蓋卷兒走進了山村中學。山里的環(huán)境艱苦,白日里唯一的娛樂是打球,黑夜里唯一的娛樂是讀書。于是,兩年時光,我閱讀了很多書,課堂教學竟然有了一些同齡教師不具備的靈性。
調(diào)動到新學校后,縣里組織教學大獎賽,同事們?nèi)绫芪辽?,唯恐這倒霉差事落到自己頭上。(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這類教學活動,全沒有現(xiàn)在的風光,何況農(nóng)村中學的老師即使參加,也只是做城里教師的分母。)校長不愿浪費了名額,便鼓動我參加。我使出渾身解數(shù),折騰出一堂別具特色的活動課,雖然最終只獲得了一個第四名,卻從此獲得了縣教研室主任的賞識,有了不少外出觀摩學習的機會。
我是學中文出身,我從高中起開始學習哲學,進入大學又鉆研了幾年的古文,我當然知道“吃虧是?!薄暗湼O嘁馈钡牡览?。所以,在精明人看來注定屬于吃虧的事兒,我常喜歡變換了角度,從中解讀出潛在的機遇。我深信一句不知從何處看來的話語——吃虧是一種隱性投資。
不是嗎,因為渾身傻氣,評中級職稱時不會拉票,便連吃了幾年的啞巴虧。有人為我不平,我也暗自委屈。然而,虧已吃了,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能做的,便是進一步修煉內(nèi)功,于是,上好課的同時,致力于教學技藝的研究,一篇篇教學論文相繼誕生。及至評高級職稱時,一切便已水到渠成。
當然,這些吃虧的事兒,最初發(fā)生時,我都處于弱者的位置。我可以像別人一樣撒潑罵娘,也可以消極怠工得過且過。但我不愿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掌控,我必須用我的努力,把本屬壞事的吃虧,轉(zhuǎn)換成能夠促進我成長的隱性投資。
也有一些吃虧事兒,是我自找來的。比如學校里沒有文學社,我數(shù)次請纓,攬下這沒有一分錢補貼的差事。我犧牲休息時間開辦講座,自掏腰包印制文學小報。別人感覺我大腦搭錯了弦兒,我卻從中收獲了別人無法感知的愉悅。我知道,我個人吃了點兒虧,卻為許多學生進行了隱性投資。
我總以為,人在個體利益上不能太過聰明。太聰明的人,很容易被個人的蠅頭微利遮蔽了前方的道路。能吃得下外界強加的虧,能從偶然遭遇的吃虧事中捕捉到促使自己成長的養(yǎng)分,甚至能主動犧牲某些既得利益而以自己的吃虧換來多數(shù)人的快樂,這樣的人生,才能書寫出有價值的文字,描繪出燦爛的圖像。
如今,我已過了不惑之年,雖說不上功成名就,卻也有了足夠的老本,坐吃而不至于山空。來自外界的吃虧事,多已輪不到我的頭上。在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中,安逸舒適所帶來的懈怠,特別容易磨平我所有的思想觸角。作為一種自我警戒,我將這句“吃虧是一種隱性投資”視做高懸頭頂?shù)木?。我深知我的生命還需要永不停歇的投資,還需要在生活中、事業(yè)上主動找點兒虧吃,只有這樣,我才能長久保持旺盛的斗志,以一顆熱愛生活、熱愛事業(yè)的虔誠之心,去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zhàn)。
鄭板橋的“難得糊涂”,將糊涂推演成人生的一種難得境界。對吃虧事的淡化,其實同樣是一種難得境界。在吃虧事上多點糊涂,就會把清醒留給有價值的人生,就會培養(yǎng)出一種淡泊高雅的價值操守,就會讓生命附著特殊的意義。我愿繼續(xù)用甘愿吃虧的心態(tài)鋪平我的未來人生路。
吃虧是一種隱性投資,我只把它投給事業(yè)、生活與生命。
累累若喪家之犬
王開東
有一天,我朋友開我玩笑,說我累得像一條狗。
我馬上說:“不對。我比狗還要累。從哲學上來說,狗很怕累,但是狗沒有對明天還累的恐懼,而我有?!?/p>
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和狗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從孔老夫子開始,我們老師的命運就和狗息息相關,“累累若喪家之犬”,成了我們共同的宿命。
有一天,我和老李在一起吃飯。好像是因為一塊骨頭,老李又說起了他們家的狗……
某日,老李在飯館吃飯,給狗準備了幾塊骨頭。用一個盒子裝起來,帶回了家。
狗老遠就嗅到了,看見了,跳起很高,接著圍繞著這一盒骨頭,狗竟然跳起了舞,前腿彎曲,獲得一種勢能,然后高高躍起,從這邊跳到那邊,再從那邊跳回來,就像日本的相撲運動員。最后,狗才美美地吃起來,吃一會兒回一次頭,朝老李諂媚地笑一笑。狗不會說話,只好把感激寫在臉上,向人套一點近乎。
這個場景,在我的心里劃下一個美麗的印跡。
我想起了我們的先民,一旦獲得獵物,也常常在篝火旁,圍繞著獵物,載歌載舞,歡慶豐收,對生活充滿了感恩之心。
讓我特別感動的是,這條狗,還對人有著天然的親近。
有時候,老李累了,躺在沙發(fā)上,狗很想親近他,也模仿著老李,把后面的兩條腿放在沙發(fā)下,整個身體躺在沙發(fā)上,拿前面的兩條腿做枕頭,歪著腦袋,假裝睡覺。老李大怒,握起拳頭,假裝要揍它,狗嚇得屁滾尿流。一個鯉魚打挺,跳起來,落荒而逃。然后,遠遠地歪著腦袋,看著老李睡覺、打鼾。一有風吹草動,它就要趕過去平息事態(tài),似乎是一個舊式家庭的大管家。
狗其實是通人性的,有時簡直讓人心酸。
這只狗一開始來的時候,常常耐不住寂寞,拼命要和老李家人一道出去。幾次挨打之后,它就老實了。但另一個問題來了,你以為它是狗,就沒有感情了嗎?正如簡·愛所說,有一天,說不定,狗也和我們一樣站在上帝的面前,說“我們是平等的”。
老李一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就把狗關在家里,狗感到極度寂寞。在各個房間里跑來跑去,然后,把全家人的拖鞋都收拾到一起,它就睡在那些拖鞋上,因為那些拖鞋有主人熟悉的氣息和味道,能夠讓狗感到溫暖和踏實。
這就是老李家的狗。
這條狗,讓我感動,而一切感動無非是一種喚醒,有時候我也在自問,我們有沒有失去對家人刻骨銘心的癡情和疼愛?哪怕不是一種付出,只是一種尋求愛護的信任,盡管這種愛和信任近乎偏執(zhí)。
因為這一切,對老師“累累若喪家之犬”的比喻,我理解,并且喜歡。
不看別人的戲,就演不好自己的戲
常作印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障礙賽,需要不斷地跨越自己。
走上教師崗位不久,我就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一是由于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常常在學生目瞪口呆中進行知識轟炸:從四書五經(jīng)到唐詩宋詞,從弗洛伊德到超現(xiàn)實主義,使一些領導不能容忍這種無法無天的教學;二是由于課堂操作能力和考試指導技巧的缺乏,使我經(jīng)常在層出不窮的考試中栽跟斗;三是由于普通話不太好,偶爾會不自覺地露出方言,常常遭學生嘲笑。
記得京劇大師梅蘭芳說過一句話:“不看別人的戲,就演不好自己的戲?!毖輵蛉绱?,上課何嘗不是這樣!我的教育教學就是從模仿起家的,猶如孩童學習說話、走路一樣。
為了練好普通話,我買來著名播音員和著名朗誦家的錄音帶,反復地聽,反復地模仿練習。繼而又把自己的練習錄下來,放給家人聽,讓他們幫我糾錯。無論走到哪里,都隨身攜帶一本《新華字典》,遇到拿不準的字音和聲調(diào),隨時查閱。為此,我竟然翻爛了五本字典。漸漸地,我的普通話越來越標準,學生一致夸我上課的聲音“賽過播音員”!在后來的河南省教師普通話測試中,我順利獲得了一級乙等的好成績。
為了上好課,我認真聽身邊每一位優(yōu)秀老師的課,虛心學習他們的長處;認真收集書刊上登載的教學案例,細細品味別人獨具匠心的構(gòu)思;到處借閱名師的做課錄像,反復揣摩每一個精彩的段落;不放棄每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哪怕是自費也要親耳聆聽專家講座和名師的觀摩課。我不斷地模仿名師上課時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不斷地把他們的“思想玫瑰”移植到我的教學試驗田,結(jié)果常常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沒過多久,我的課堂不但有了生氣而且有了出色的成績。
模仿,最終是要學會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后來,我不再滿足于邯鄲學步,而是把別人的經(jīng)驗、名家的理論融化成自己的東西。開始有目的有選擇地讀書,開始以教材為圓心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開始把每一篇課文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拓展、批判、研究。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說:“科班的孩子練完功了,老師常叫坐下來,靜一靜,默一默?!笔裁唇心?默就是用腦筋去思索、揣摩。我個人認為,書本上的知識只有在善思者的頭腦中才能活化為智慧。只有將粗糙的、混雜的、表面的、膚淺的、零碎的教育大雜燴,經(jīng)過反復思考、過濾、提煉,最終才能煮成一道道精美噴香的教育美餐!為此,我常常一動不動地“默”到半夜,深入鉆研教材,常常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想出別人沒有想出的主意。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實踐,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獲……雖然它讓我經(jīng)歷了蛻變前的焦灼痛楚,但卻讓我聽到學生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
2003年,我加入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實驗團隊,開始與學生一起編織美麗的教育童話,開始書寫屬于自己的生命傳奇。我在改造課堂中不斷追尋和實現(xiàn)自我超越,大膽創(chuàng)設詩意的教育,我小心翼翼地用智慧和愛心給教育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涂上了快樂的底色,讓學生在自由、民主、幸福中領略到別樣的課堂風景。
人生就如一個單程的旅途,重要的不是沿途的風景,而是看風景的心態(tài)。雖然詩人海子說:“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钡抑?,遠方除了遙遠,還有我的夢想和追求。我分明看到了一直在前方召喚著我的極峰佳境和可以自由翱翔的蔚藍天空。
(本欄責編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