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和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感恩母校和他人的意識,增強回報社會的責任感。
第一,開學之初,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通過安排學生飲食住宿、學生軍訓、思想滲透、師生及家長座談會、匯報演出等活動,抓住感恩教育有利時機,按照“四個一”(每天說一句感恩的話,每人講一個感恩的故事,每周做一件感恩的事,每月寫一封感恩的信)的要求,讓新生在交往中、在參與活動中時刻感悟到感恩之心人人皆有,感恩的事處處都在,感恩行為觸手可及。通過讓學生參與活動,密切學生同班主任、科任教師與學生之間課內(nèi)外的交往,讓學生懂得學會感恩是處世哲學,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也是人生智慧,為德育工作全面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第二,結(jié)合學校課題,對學生進行“心懷感恩,回報父母”為內(nèi)容的問卷調(diào)查,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在調(diào)查的基礎上,將感恩內(nèi)容作為德育實踐活動的主題,開展學會感恩,構建和諧校園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在學生心靈深處埋下感恩的種子。
加強德育過程管理,注重感恩思想滲透,以活動為載體,讓感恩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和教育學生,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作用。
1.開展以“學會感恩,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思想宣傳活動。在學生中發(fā)起感恩活動倡議書,開展師生學唱《感恩的心》手語歌活動;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演講比賽、板報評比、主題班會、關注貧困生“手拉手”活動;開展爭做“三愛”先進、創(chuàng)辦“愛心”超市活動,營造感恩育人的良好氛圍,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2.開展以感恩父母和老師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在全校范圍內(nèi)征集以“敘寫真誠、尊敬師長”“敬老愛老”“誠信”“感謝師恩”“我心中的好老師”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感恩文章在全校學習交流,使感恩實踐得到理論提升。
教室里,各班布置感恩教育專欄。把學生成長經(jīng)歷中感恩事件以文字形式表現(xiàn)出來,收集學生及家長照片,舉辦“瞧,我這一家子”照片展,讓學生親自動手上版,制作標題,美化潤色。通過感恩教育專欄,激發(fā)學生愛父母的情感。
3.結(jié)合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和教師節(jié)等節(jié)假日,精心編排,認真組織以“感恩伴我行”為主題的文藝匯演。充分抒發(fā)學生對學校、家人的感恩之情,掀起教育活動熱潮。此外,還可通過學校廣播站開設感恩的心、心靈驛站、家長一席話、新聞聚焦、每周一歌等專欄,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自己生活在愛的海洋。大力營造環(huán)境氛圍,激勵學生,教育學生,強化學生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意識。
4.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德育教學計劃。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有其他活動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學生通過自身體驗和適應,感受勞動的艱辛與偉大,增強感激父母的思想感情。二是學生通過與人、事、物的接觸,體驗勞動的價值與社會的意義,逐步懂得尊重勞動、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并將自己融入社會,奉獻社會。通過組織暑期勞動實踐、參觀工廠、實訓實習、祭掃烈士墓、參加社區(qū)服務、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國情、了解社會、了解職業(yè),認識自我,感恩他人。
5.利用班會,開展一年一個重點,三年一個階段,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感恩教育活動,每月確定一個主題,主要有“爭做文明生”“民族團結(jié)”“三愛”“好習慣”“終身受益”“心存感恩”等主題班會活動。通過文藝演出、才藝展示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使他們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感受大家庭的溫暖。
6.團組織和學生會積極開展多種教育活動。舉辦紀念日活動,開展“我為團旗增光彩”團日設計大賽,舉辦詩歌朗誦和“我向往的校風”演講比賽活動。通過多種形式活動,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使每位學生懂得如何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做一個好孩子。知道如何去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上課認真聽講。
讓感恩教育成為貫穿德育的主線,必須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措施作保障。比如,建立家校聯(lián)系制度和畢業(yè)生跟蹤調(diào)查制度。要求班主任利用多種方式與家長聯(lián)系,每周不得少于2人,每學期的家訪率達到50%以上,切實調(diào)查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情況。
(作者單位:新疆瑪納斯縣成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