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聆聽整個家族一次次遷徙的跫音。我真的無法找到故園的感覺。既然人生、家園、歷史都在旅途,我只能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裝進行囊,隨時準備出發(fā)?!}記
一
我的故鄉(xiāng)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
1998年的那場特大洪水洗劫了我的村莊——梓橋一這個從明朝萬歷九年開始,由我的先祖?zhèn)兛嘈慕?jīng)營起來的江南小村。400余年的風吹雨打、生息繁衍,400余年的創(chuàng)造與構建,一夜之間被一場肆虐的洪魔無情洗劫,只留下村口一座已傾塌的小石橋和一排排枯死的老柳樹。那些曾經(jīng)閃耀著我的村莊昔日繁榮景象的翹著牛尾巴垛子、粉布著白檐、描繪著花鳥魚蟲的青磚瓦屋?,F(xiàn)在只留下了一堵堵斷墻殘壁,蟄伏在一人多高隨風搖擺的蒿草叢中。訴說著我的叔伯兄弟們曾經(jīng)的創(chuàng)造。
回首搬遷至遠處山坡上的村莊?;也涣锴锏膲w,鋼筋水泥澆筑的屋面,參差凸擠在光禿禿的荒坡上——看不到我夢中的青磚瓦屋,桑柳環(huán)抱;聽不到我懷想已久的雞鳴狗吠,鴨鬧牛哞。每多看一眼,只能在我心頭平添幾份失落和傷感。我的村莊銷聲匿跡了!我的故鄉(xiāng)面目全非了!
她重建在荒坡上。她背離了我的祖先們依水而居的傳承。盡管在重建的村莊里,生活著的依然是我的叔伯兄弟,我的嬸嫂姊妹,但那已喪失了我原先村莊的精髓和魂魄,我真的無法接受她。而村莊的遷徙已成事實,我無法回避,就像我的族人無法回避1998年的那場特大洪水。只是我不知道,我這顆飄蓬般深深眷戀著故土的心將遷徙何方。
二
遠在明朝萬歷九年(公元1582年),我的故鄉(xiāng)還在離我們現(xiàn)在這個小村30里開外的荷塘村。我想那一定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江南小村,在那里,至少會有一方美麗的荷塘,夏日早晨,清風徐來,清香四溢;傍晚,皎潔的月光照映在荷塘里。月色與蓮花交相輝映。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所在。我的祖先為什么舍得背離她。而遷徙到鄱陽湖邊這十年九淹的梓橋呢?這個答案早在10年前,我的家族修族譜時我就找到了。
據(jù)族譜記載,陳氏子孫自宋朝仁宗嘉祜七年(公元1062年)自德安縣車橋鄉(xiāng)析產(chǎn)遷徙到流芳陳荷塘村后。又經(jīng)歷了520年的生息繁衍,人丁不斷興旺。兄弟的兄弟。兒子的兒子都長大成人了,而田地卻不會因丁口的增長而增長。為了生存,便析分出一支遷徙到這個叫梓橋的地方,筑舍而居,一邊墾荒耕種,一邊漁獵補給。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總是一個人獨自想象著那時候我的先祖?zhèn)兾黾疫w徙的場景:在連接流芳市通往梓橋的那條大道上,人馬嘶鳴,車轍縱橫,塵土飛揚;叔伯兄弟,姑嫂妯娌們一邊互道珍重,一邊唱著一支離別的謠曲:山不會長高,田不會增廣,可我兄弟的兄弟,兒子的兒子都長大了。讓我們分家吧!讓我們分家!
我的先祖?zhèn)冋浅@樣一支傷感的謠曲。一邊懷著對故土對親人的深深眷戀,朝與他們朝夕相處、血脈相融的親人和這方熟悉的山水——美麗的荷塘頻頻揮手,依依惜別;一邊噙著淚水,懷著一股再創(chuàng)家業(yè)的憧憬和豪情,毅然踏上了遷徙之旅。
三
我無法想象我的開基先祖?zhèn)冊阼鳂蜷_莊筑舍、墾荒擴田、建設新家園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苦難和艱辛,但我知道,一定是從那時候起,就流傳下來了這首唱著我的村莊的樸素而美麗的歌謠:西梓橋,西梓橋,麥米飯,魚湯淘……
這樸素而美麗的歌謠。已經(jīng)傳唱了400余年。一直傳唱至今。我知道。在我的先祖?zhèn)兯?jīng)歷的歲月長河里,除了洪水之災,還有戰(zhàn)爭和瘟疫這些叢生的魔虐。聽老一輩人講,我的村莊到太平天國年間已發(fā)展到100余戶,因為出了一位反長毛(太平軍)的秀才,一夜之間被長毛燒光了所有的房舍,殺絕了50多戶人家。然而,面對血腥和殺戮,我的先人們沒有背離村莊,他們頑強地堅守下來了。直到民國27年。一場洪水過后。緊接著一場特大的瘟疫又無情地襲擊了我的村莊。父親告訴我,那年夏秋交替時節(jié),我的村莊最多一天死了40多個男丁,倒了11戶灶臺。劫難過后,只剩下了17戶人家,并成為梓橋最后的堅守者。一重接一重的災難毀滅了許多的生命和創(chuàng)造,撕斷了許多血脈的鏈條。在這樣殘酷的生存環(huán)境里。我的先人們之所以能成為梓橋最后的堅守者,正是因為災難撕不開他們對故土的眷戀和依靠,泯滅不了他們世代相傳“麥米飯,魚湯淘”的生存信念和理想。
而我飄搖在鄱陽湖濱的村莊。終于在1998年那場特大洪水中像一陣風一樣消散了。我的眷戀再也尋找不到一個具象的歸依。我這只飄搖的風箏的注腳,連同我的族人遷徙到那個山坡上重建的新村里。我知道她絕對沒有拽住我身后連同我和我的故鄉(xiāng)這根赤繩的力量。因為在重建新村的過程中沒有浸泡我的汗水,除了缺少我的創(chuàng)造外,還缺少“麥米飯,魚湯淘”對她的滋養(yǎng)。我知道她無法融進我的血脈,而我也離她越來越遠。就像我的村莊終究要隨水而逝,最后變成一朵美麗的流云。高懸在我心底的天空!
四
我心底的這塊美麗的云朵總是在我的心域飄忽不定。有時她近得觸手可及,有時她又高遠得飄杳無蹤。在一次閱讀的過程中,我才發(fā)現(xiàn),我對故鄉(xiāng)濃得難以化開的情結,有如秋風里的一片落葉。永遠也落不到根上。我才悟出,只要有土地就可以生長樹木,土地對樹木而言,哪里都可以成為它的故鄉(xiāng)。但有一點我們無法否認,那就是任何一個家族的遷徙都要經(jīng)歷生存的考驗,苦難的磨礪。一部遷徙史,就是一部苦難的創(chuàng)業(yè)史,一部傳奇的發(fā)展史。
從一部早已泛黃的《說文解字》里,我聆聽到了我遠古時代的先祖?zhèn)冞w徙的跫音。一個結構復雜的象形文字:陳(繁體左邊抱耳像無數(shù)面獵獵飄揚的旗幟,右邊是一輛戰(zhàn)車,戰(zhàn)車之上,刀槍林立,戰(zhàn)車之下,是廣袤的土地)!總是像一支利箭穿透我的胸膛??偸亲屛以诒淮┩傅倪^程中??吹竭@樣一幅壯烈的場景:在皇天后土之上。迎風獵獵的旗幟之下。一輛輛戰(zhàn)車呼嘯而來。透過戰(zhàn)車卷起的滾滾黃塵。林立在車轅上的刀槍劍戟閃耀著翟翟寒光……
后來在讀《史記·陳杞世家》時,我又看到這支隊伍從草原出發(fā),經(jīng)媯水至河南、奔齊田(山東)下秦淮、歷長江入彭蠡,最后這支疲于奔命的隊伍,在我有譜序可查的第67代祖先陳旺的帶領下,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徙居江西德安縣太平鄉(xiāng)常樂里(今車橋鄉(xiāng))。成為江州義門陳氏的開基先祖。
五
我之所以敘出江州義門陳。是因為與當時震驚北宋朝野的一次大遷徙有關。據(jù)有關典籍記載,陳旺以孝義治家,代代相傳,歷時332年,形成一個擁有3700多人,300多處田莊,前后19代同居共飲的龐大家族,直到宋仁宗嘉祜七年。由皇帝派朝廷大小官員協(xié)助析遷。才分散于全國16個省125個地方。
一個家族的析遷牽動朝野,影響和規(guī)模之大,除了江州義門陳外,歷史上是絕無僅有。江州義門陳自建莊至析居,跨唐宋兩朝,3700余口同居共飲,秩序井然,士農(nóng)工商,各盡其才。最早建立了全國第一家譽滿士林的家族書院——東佳書院,男丁8歲進學,12歲比考,優(yōu)者繼續(xù)留院深造,次者或農(nóng)或工或商。人人崇忠義,個個講孝悌。唐宋兩朝帝王曾親筆敕賜“真良家”匾額和“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來孝義家”的門聯(lián)。由于門庭顯赫,書香傳世,至宋朝仁宗嘉祜年間,考中進士入朝為官者多達150余人,顯官要爵者30余人,門生故舊遍布朝野,若振臂一呼,則應者如云,因而便成為仁宗皇帝心頭大患。為此,仁宗暗示包文拯、范師道等大臣上書奏議將陳氏的“文章道德、忠孝典范布于海內(nèi),教化神州”。然后下旨,遣包文拯、范師道、江州知府、德化知縣等赴太平鄉(xiāng)常樂里為陳氏分家析產(chǎn),督促徙居。
史籍記載簡單明了。而我的祖先們流傳下來關于江州義門陳的軼事卻充滿了傳奇色彩。一說江州義門陳選舉族長民主透明,在某一屆選舉中。一個13歲的學童陳先慶被陳氏家族推舉為族長。千年前的江州義門陳就打破了尊卑長幼、論資排輩的用人格套,體現(xiàn)了任人唯賢的現(xiàn)代理念。二說江州義門陳氏具有強烈的大局意識和愛國熱情。某一年江州大旱,顆粒無收,陳氏家族為了如數(shù)交納國家的稅賦。一門3700余口勒緊褲帶,連續(xù)3個月同飲萊羹湯?;实鄣弥@一情況后。深為感動。親筆敕書賜其“真良家”金字匾額……
六
如果說前文提及江州義門陳的故事略帶張揚,那么宋仁宗嘉祐祜七年朝廷親自為其主持分家析產(chǎn)中的一個細節(jié)。卻讓我感到格外的悲壯!我的先祖?zhèn)冊陔y逃家園破碎的厄運面前,在不停地遷徙的途中,經(jīng)歷了太多的戰(zhàn)爭與災難,面對人口的迅速繁衍和糧食的入不敷出。為了血脈的延續(xù)和生存需要。我的先祖?zhèn)儺斎粺o法拒擋朝廷的旨意。只有再一次整理行囊,作好了遷徙的準備。
宋仁宗嘉祜七年,在包文拯等這些朝廷要員蒞臨江州。監(jiān)督義門陳氏分家析產(chǎn)的前夜,族長將全族男丁召集到祠堂里,將那口全族人同吃一鍋飯的巨大鐵鍋懸吊在祖祠的橫梁上。祭告祖宗的儀式結束后,族長含淚揮刀斬斷了吊繩。巨大的鐵鍋從高高的橫梁上重重地摔落下來,摔成了無數(shù)的碎片。然后,族長按全族27大房,125小支分發(fā)給每一位主事,讓他們每人懷揣一塊曾經(jīng)哺養(yǎng)過他們的鍋鐵,作為陳氏家族曾經(jīng)血脈相融的見證和祀奉的圖騰,供奉在他們遷徙落腳、重建家園、生息繁衍的地方。
仔細解讀這個細節(jié)。你會發(fā)現(xiàn)它以最民間的方式。最深刻的物語訴說著生存的意義:它與鋼鐵有關。卻柔情似水,讓刀槍劍戟斂盡寒光;它的過程悲壯,卻直達人活著的本質(zhì)。讓政治和謀略顯得丑陋而輕?。核宰钪苯幼顟嵟谋憩F(xiàn)形式。撕裂了當時統(tǒng)治者的虛偽面孔。有關這個義門陳氏代代口授心傳下來的故事,雖然我在有關史籍中沒找到記載,但我相信它一定是真的,因為它符合我的先祖?zhèn)冃惺碌娘L格和精神內(nèi)質(zhì)。
我不知道我們這一支從陳荷塘發(fā)脈。繁衍到現(xiàn)在擁有東西二陳、上下各九村的支族所供奉的鍋鐵現(xiàn)在流落在哪?!但我相信她一定還在民間?;蛘咚鸦髁颂焐弦欢涿利惖幕馃?,只要我一抬頭,就能仰望到她。
責任編輯 陳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