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別分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研究方法。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研究、思想史研究、認識論研究、價值觀研究、解釋學的研究方法等。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新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分析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通過分析,本文試圖找出正確對待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的辦法。
關鍵詞:中國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0)01—0030—03
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本研究
文本理解的視野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基礎性的視野。所謂文本理解就是閱讀馬恩的著作,把握他們著作的含義。著作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在文本理解的視野中。要解決:文本的意義是什么?馬克思在他們的著作中說了些什么?他們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歷史條件下說的?是針對什么說的?等等。文本研究所極力強調的是解讀文本。努力做到對文本的正確理解和避免誤讀。馬克思文本研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開展的一項研究工作,但對于中國來說,這項研究才剛剛起步。
(二)思想史研究
思想史研究,即在歷史的視野中研究馬克思的思想,就是要從馬克思思想發(fā)展的歷史中把握馬克思主義。要把馬克思主義當作隨著歷史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著的思想體系,要把思想家的思想當作發(fā)展著的思想來研究。馬克思思想的發(fā)展,是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量變過程,是從非馬克思主義到馬克思主義的演進過程。能否說馬克思的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的任何一篇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這是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內容。
按蘇州大學王金福教授的看法,從哲學上來說,馬克思的思想經歷了四個不同質的時期。第一個時期是理想主義時期從中學到大學初期,在此階段上,馬克思的思想主要是受康德、費希特的影響,“理想”是他的哲學的出發(fā)點。第二個時期是黑格爾主義的時期,從1837年初到1842年,在這一階段上,馬克思的世界觀受黑格爾思想的深刻影響,“理念”是他的哲學的出發(fā)點。第三個時期是“費爾巴哈派”時期。從1843年到1844年,在這一階段上,馬克思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的世界觀受費爾巴哈人本主義思想的深刻影響,“人性”仍是他的哲學的基本出發(fā)點:另一方面,馬克思也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因素,在一些方面能從實踐出發(fā)來理解問題。在這兩方面中,第一方面在當時的馬克思思想中占有主導地位。第四個時期是馬克思主義時期,從1845年至馬克思逝世,“實踐”是他的新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出發(fā)點。前三個階段,是馬克思思想發(fā)展中的非馬克思主義時期,或者按西方學者的說法,叫“青年馬克思”。1845年以后的馬克思,西方學者叫“老年馬克思”。只有“老年馬克思”,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馬克思,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馬克思??梢姡R克思并不生來就是馬克思主義者,他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在自己思想發(fā)展的一定時期才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馬克思有一個從非馬克思主義者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的思想進程。這是我們思想史研究要注意的問題。
(三)認識論研究
認識論研究,即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歷史現(xiàn)實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視野,要求審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歷史現(xiàn)實的關系。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來看,只有達到和歷史相統(tǒng)一的邏輯才是科學的邏輯,只有符合歷史現(xiàn)實的理論才是具有真理性的理論。
認識論視野需要處理好三種思潮:(1)馬克思主義是絕對真理。馬克思已經為后人提供了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案,提供了萬能的靈丹妙藥,我們只要照著馬克思說的去做就行了。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然而這種思想在歷史舞臺上曾經一度占據(jù)重要位置。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研究不能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來對待馬克思主義。它的研究是從“馬克思主義是真理”這個前提出發(fā)的:它不向這個前提發(fā)問,不給自己提出“馬克思主義是否是真理”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研究只是接受真理,而不是首先依據(jù)歷史現(xiàn)實審視馬克思等人思想的真理性。誰要是提出馬克思主義是否是真理的問題,誰就會被看作是懷疑、反對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這種認識論視野的缺失,是導致教條主義錯誤的一個重要認識論根源。(2)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與第一種思潮針鋒相對,這是另一種極端的認識。即從“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這個前提出發(fā)來對待馬克思主義。從“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這一前提出發(fā)來對待馬克思主義同樣表現(xiàn)出一種非歷史的觀點。正確的態(tài)度是用實踐或實際生活來檢驗馬克思主義是否過時?,F(xiàn)實生活證明馬克思正確,我們就回到馬克思,而當實際生活證明馬克思的某些理論已經過時了,我們就在這一理論上堅決地離開馬克思。(3)馬克思主義是相對真理。這是一種科學的認識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視野來看,一切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其真理性是相對的。沒有一個人包括馬克思在內。可以最終為人類發(fā)現(xiàn)絕對真理,以后的人類只要去實現(xiàn)這種真理就行了,用不著再去認識自己的時代,去發(fā)展真理。馬克思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以來,已經過去一個半世紀了,世界的情況,中國的情況,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認識也有了新的發(fā)展。我們必須總結新的經驗,吸取人類認識的新成果,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而不是教條的對待馬克思主義。
我們反對從任何預設的前提出發(fā)來研究馬克思主義,主張從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的視野來研究馬克思主義。審視馬克思等人的理論和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凡是為歷史發(fā)展證明為真理的,我們就應當堅持;凡是為歷史發(fā)展證明為錯誤的理論,就應當放棄:凡是為歷史發(fā)展證明為有片面性的理論,就應當修正。邏輯和歷史相統(tǒng)一、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這是我們在認識論視野中研究馬克思主義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價值觀研究
價值觀研究,即遵循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服務的原則。目前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意識形態(tài)取向與學術取向中。有的學者主張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意識形態(tài)取向與學術取向應分離。認為這是克服在學術上面臨來自非意識形態(tài)學科巨大壓力的理論危機的需要,也是接受國際通行的學術規(guī)范約束的需要。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應自覺走向意識形態(tài)取向與學術取向的相對分離,二者間較為合理的狀態(tài)是:相對分離、各盡其責、功能互補,兩性循環(huán)。有學者指出,這種研究傾向宜稱“學術化”,實際上并不能擺脫政治。如果丟掉了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性”。這對研究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是有害的。
(五)解釋學的研究方法
解釋學的視野即以科學的解釋學指導馬克思主義研究,重建馬克思主義解釋學。解釋學在研究馬克思的時候提出這樣的問題,馬克思的著作是否具有確定不變的不依賴于讀者的意義?這些著作的意義是由作者賦予的還是由讀者賦予的?這些著作的原意能否被研究者正確把握?閱讀馬克思的著作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實用還是為了文本自身的意義?在理解、把握馬克思思想的時候是否應當和可能“回到馬克思”?
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解釋方法有四種:以恩(恩格斯)解馬、以蘇(蘇聯(lián))解馬、以中(中國)解馬、以西(西方馬克思主義)解馬。但是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往往又帶有一種絕對主義的傾向。目前國際學術界基本有五種研究和解讀“馬克思文本”的方法:解釋馬克思、發(fā)現(xiàn)馬克思、發(fā)展馬克思、重構馬克思和解構馬克思等。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研究方法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流派。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概念肇始于1936年科爾施撰寫的《<馬克思主義和哲學>問題的現(xiàn)狀》一文。他把匈牙利哲學家盧卡奇及其所代表的“今日無產階級運動中一切批判和進步的理論趨勢‘稱作’西歐的馬克思主義”。但是,科爾施“西歐的馬克思主義”的提法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真正使“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得以確立的人是法國哲學家梅勞一龐蒂。1955年。其出版的《辯證法的危險》一書正式提出了這一概念。一方面,梅勞一龐蒂繼承了科爾施關于“西歐的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的內涵;另一方面,又使其外延有所擴大,即不僅將盧卡奇、科爾施的理論包含進來,也將自己和法蘭克福學派歸人這一概念的外延中;此外,梅勞一龐蒂還將自己界定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同列寧主義公然對立起來。1976年,英國《新左派評論》主編安德森在自己的著作《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一書中,重新探討了“西方馬克思主義”,他認為:從時代和地域來界定,西方馬克思主義是1924年斯大林執(zhí)政蘇聯(lián)后在西方國家出現(xiàn)的有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西方馬克思主義包含“形式的轉移”和“主題的更新”兩個部分的內容。雖然在國內外都保留有爭議。中國理論界比較主流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概念,就其內涵和外延來說。主要接納了安德森的觀點。
西方馬克思主義從總體上看,是一種體系龐雜、觀點各異的、非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混雜的、具有國際性影響的社會思潮。從流派分類的角度來劃分。主要是有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兩大類。前者受整個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著重發(fā)掘馬克思主義的人本主義的淵源。試圖發(fā)揚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其內容主要包括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后者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影響下,盡力把馬克思主義科學化,作實證主義或結構主義的解釋,其內容包括新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分析主義的馬克思主義?,F(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所謂的生態(tài)學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等多個學派。各學派之間還不斷相互影響甚至交叉。
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流派的研究方法。西方馬克思主義各個流派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各異。
(一)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該學派是利用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盧卡奇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精華是辯證法,最能表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性質。但馬克思的辯證法并不是恩格斯及一些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所理解的自然辯證法,而是從黑格爾哲學中繼承來的最寶貴的“主體客體辯證法”,正是這種主客體辯證法才使馬克思主義具有革命的本質,才能揭示社會發(fā)展的辯證過程。
(二)帶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其特色是將馬克思主義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結合。該學派認為,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可以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補充。法蘭克福學派宣稱他們的觀點是“社會批判理論”。
(三)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其為法國的馬克思主義流派,代表人物為薩特,他的主張是將存在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薩特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存在著一個“人學的空場”他希望把存在主義的部分內容補充到馬克思主義中,填補這一空場,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
(四)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它所注重的是事物的模式研究,而不注重事物的本質研究;強調事物客觀結構的作用,而否定人對事物的主觀作用;強調事物的整體結構,而忽視事物的局部:強調事物的形式(例如記號、符號等等),而忽視事物的真正內容:強調以“共時態(tài)”方法去研究事物,而反對用“歷時態(tài)”方法去研究事物。
(五)新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其主要的特征為:第一,在理論內容上重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研究,并認為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一種“實證的邏輯”。第二,在理論取向上有折衷主義傾向,試圖把實證主義、新實證主義不同流派的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實證的邏輯”調和起來。第三,在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特別是辯證法的理解中,它強調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深入的、透徹的批判,強調馬克思的辯證法作為科學的形態(tài)而與黑格爾的辯證法相對立。
(六)分析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代表人物為G·A·柯恩。該學派源于英國分析哲學,目前在全世界都有影響。他們主張語義分析,認為馬克思原著不準確,概念含糊,應給予加工。強調重讀和加工馬克思原著,使之嚴謹起來。
由此可見,西方馬克思主義是將現(xiàn)代西方的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的思想“嫁接”到馬克思主義中去,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人們也正是根據(jù)他們各自所結合的思想流派,把他們的理論體系分別冠以不同的名稱。進而形成了以上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
三、正確對待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
(一)尊重和借鑒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西方馬克思主義”實質上就反映了在當代西方具體歷史條件不同于馬、恩時代的歷史背景下,人們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西方革命實踐的一種探索。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革命勢必會以一種新的形式存在和發(fā)展,而不能按照第二、三國際時期的傳統(tǒng)方式去領會和解釋。我們不能因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理論模式和革命策略上不同于列寧,就全盤否定西方馬克思主義。這種研究方法不是歷史主義的科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應該承認西方馬克思主義存在的合理性。繼而,我們要借鑒國際特別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成果。來完善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中,不僅存在著僅與西方國情相適應的局部性正確的方法,也存在一些普世性的方法。借鑒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就是要借鑒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中那些具有普世性價值的方法。用這些普世性的方法來完善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同時,我們也應該防止洋教條,洋迷信的出現(xiàn)。洋教條、洋迷信是指迷信西方發(fā)達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理論。洋教條、洋迷信是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表現(xiàn),忽視了不發(fā)達國家的特點。這樣實際上導致科學的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的失敗。因此,在借鑒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的同時。也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二)豐富和完善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
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至關重要,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取得了很大成果。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研究、思想史研究、認識論研究、價值觀研究、解釋學的研究方法等。但是,也應看到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的最致命癥結是學術性不夠強。迄今為止,許多人并不是把馬克思主義看成一種學術工具來進行探究,而主要是將其視為一種解釋社會問題的工具。與“學術性”對立的不是“現(xiàn)實性”、“政治性”,而是“非學術性”,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有待豐富和完善,期盼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發(fā)生。
總之,在探索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時。要正確對待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一方面,尊重和借鑒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我們要豐富和完善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此外,要不斷吸收人類文明中的優(yōu)秀成果,即吸收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研究方法,豐富和完善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