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末,“BT中國聯盟”(bt@china)等一批提供P2P(點對點,peer to peer)視頻搜索和下載的網站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網站因沒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不具備從事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的資質為由予以關停。這一系列事件和消息引起了廣大網民的強烈反響。P2P共享中體現出來的開放和共享的互聯網精神與為了鼓勵創(chuàng)新和進步的版權保護之間的矛盾再次凸顯出來。同時,這一輪對網絡視聽節(jié)目服務網站的治理會對相關網站日后的發(fā)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已經習慣了通過P2P技術下載上傳各種影音資源的網絡用戶將轉向何處以滿足自身的試聽需求?本文將試圖對以上這些問題做一分析和梳理。
一、互聯網精神與版權保護的矛盾
互聯網之所以能夠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為人們的無障礙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使得人類的智力成果——各種知識和信息——能夠跨越地域等的限制,在互動性的傳播活動中得到共享,不斷推動現有知識的完善和發(fā)展,從而實現創(chuàng)新與社會進步。與此同時,隨著自身的不斷發(fā)展,互聯網也形成了相對獨立于現實世界的一套準則與行為規(guī)范。版權則是從保護版權所有人的權利出發(fā),認為對個人的這種占有權的尊重和保護,才能夠激發(fā)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熱情,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發(fā)展。
現實總是先行,法律才隨之跟進,在飛速發(fā)展的數字化時代,作者權利和公眾權利之間的利益平衡常常因為立法的考慮不當而被打破。以2007年中國版權局總結的網絡侵權盜版十大案例(分別是:金互動公司侵權案、玖玖音樂網侵權案、鄰會來私服案、濟寧信息港侵權案、吉亞特電影網侵權案、“四海影院”網站侵權案、“江漢寬頻”、“輝煌網絡”侵權案、“書香門第”網站侵權案、麗聲影院網站侵犯影視作品著作權案、“中天在線影院”網站侵權案)為例可以分析看出,目前我國的數字版權保護在更多的時候是企業(yè)之間的一種利益博弈,大眾的利益仍然缺乏代言人。從行政保護的角度來說,管理者的管理目標主要是為了促進產業(yè)的發(fā)展,技術保護措施是為了保護企業(yè)和版權人的商業(yè)利益,這些利益明顯地帶有和大眾利益背道而馳的現象(張大偉,2009)。勞斯·萊斯格在《免費文化》一書中指出,“今天,法庭和大公司一道,正試圖瓜分網絡空間,設立重重藩籬。就這樣,他們正在摧毀互聯網的潛能,阻止全球性的進程和經濟增長?!比R斯格說道,“這就是我們的未來。這告訴我們一個開放的空間是如何被關閉的。在這個封閉的空間,少數人控制著多數人的接觸;少數人控制著內容。在哪里使用、觀看,或者發(fā)表批評意見,或者分享內容,你都需要其他某些人的許可。公有領域化為烏有……”信息時代的規(guī)則必然不能照搬工業(yè)時代的那套傳統(tǒng),不能只體現原有既得利益者的意愿,而是應該站在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和歷史進程的高度,重新加以協商確定。
面對代表互聯網精神內核之一的“開放和共享”與作者的“壟斷權”之間的矛盾,不可能通過某一法律的制定或是行政部門的管理來得以解決,它們只能以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的形式存在,隨著傳播手段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這種平衡不斷被打破,要重新達到平衡,必須不斷對現有法律和管理手段加以修正,使之真正能夠代表利益平衡和公平正義。在法國,近年來甚至爆發(fā)了要求在法律確立“P2P共享合法”的集會和游行。
二、現有對P2P分享的管理現狀
在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對于無版權影視節(jié)目下載行為及相關網站的態(tài)度和處理措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2008年,日本曾以“涉嫌違反著作權法”的罪名逮捕了三人,指控他們使用共享軟件“Share”發(fā)放多部正在電視臺播出的動畫作品。2005年,香港地區(qū)公民陳乃明因由BT上傳兩部好萊塢電影被判入獄三個月,成為全球第一位因為使用BT分享視聽文件遭到控告的人。同樣也是在2005年,臺灣地區(qū)的“中華民國財團法人電影及錄影著作保護基金會”向刑事局偵九隊檢舉“臺灣論壇網”(一個提供網友上傳與下載各種不同最新好萊塢電影數碼檔案的平臺)。在大陸,長期以來,對無版權文件的上傳和下載采取的是較為默許和放任的態(tài)度(胡綺珍,2009)。
國內之所以對此類網站采取這樣的態(tài)度,與P2P下載的自身特點有關,它具有很強的易得性、隱蔽性、國際化、難以監(jiān)控取證等特點,而P2P分享網站通常都只提供對可下載內容的搜索(如“BT中國聯盟”)或是僅提供BT種子文件等的下載(如各個BT下載論壇),真正實現內容上傳和下載的都是網民個人,這就使得追究侵權行為變得十分困難。在我國,還廣泛存在著多頭執(zhí)法的不規(guī)范監(jiān)管模式。目前數字媒體行政監(jiān)管的主體幾乎遍及所有政府部門,信息產業(yè)部門、宣傳部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安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信息產業(yè)工業(yè)部門、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科技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保密局等。諸多行政管理部門多頭管理、分散執(zhí)法,缺乏必要的執(zhí)法力度,難以應付數字媒體迅速發(fā)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違法現象(匡文波,2007)。
2007年12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產業(yè)部頒布《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管理規(guī)定》,自2008年1月31日起實施。其中第七條規(guī)定:“從事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應當依照本規(guī)定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fā)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xù)?!薄拔窗凑毡疽?guī)定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fā)的《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x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但即便是在擁有許可證的一些視頻網站上,仍然能夠看到無版權的視頻文件,這種行政管理的科學性和有限性仍有待加強。
三、P2P視頻網站的生存困境和網民“后P2P時代”的選擇
長期以來的監(jiān)管不力,導致了各類P2P視頻網站的迅猛發(fā)展,但其自身的運營和盈利模式也存在著硬傷。一些影響較大的網站,如VeryCD,多是通過網頁廣告、web應用(如網頁游戲道具收費)以及販賣網站周邊產品等手段盈利,而眾多小型網站甚至要依靠盜版商的贊助甚至是木馬程序來維持運營??梢哉f,先天有免費基因的下載軟件的誕生更多關乎用戶需要,而非商業(yè)理想。面對此次廣電總局對視聽服務類網站的治理行動,一些網站希望能夠利用已經聚集起的用戶和人氣,逐漸將網站改造成以文字影視評論為主的SNS網站。一旦轉型,如何留住用戶,吸引廣告,獲得風險投資并實現良性的盈利模式都是擺在網站面前的巨大命題,從目前的互聯網業(yè)界情況來看,前景堪憂。
近10年來,廣大中國網民通過各類P2P下載手段,形成了一套新的收視需求和習慣。以各個下載論壇為中心,已經建立起了眾多的網絡亞文化群體,其興趣包括國外最新上映的電影、日本動漫、美劇、日劇、韓劇以及搖滾音樂等。這些節(jié)目幾乎都無法在國內通過電視收看,或是購買到正版的音像制品。如果通過國內的P2P下載網站無法滿足網民的需求,那么網民就很有可能轉向各個在線視頻網站、國外的下載網站甚至重新轉向盜版光碟等。目前,網上就有許多介紹國外下載網站的帖子發(fā)布??梢灶A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版權視聽文件的傳播使用仍將存在,“堵而不疏”的手段很明顯無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同時,這一需求也是商機,版權所有者應該及時轉變觀念,積極尋求新的發(fā)行模式。例如,2007年10月10日,英國搖滾樂隊Radiohead開始在官網上提供新專輯《In Rainbows》的下載,采取“由你定價”模式,由下載者決定下載費用(包括免費下載)。網上發(fā)行一直持續(xù)到12月,通過網絡任意定價下載所獲得的盈利就已超過了樂隊之前的一張專輯的總體盈利。
通過以上的分析能夠看出,P2P資源網絡共享與數字版權保護之間存在著的矛盾是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在互聯網語境下,根據網絡傳播的新特點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行政管理手段,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在P2P下載網站的這個“寒冬”,如何進行網站轉型并實現盈利成為一個嚴峻的考驗。而網民的需求也可能會導致視頻網站甚至是文化產業(yè)格局發(fā)生新變化。
參考文獻
[1]張大偉(2009):《數字版權:互聯網精神和版權管理制度》,《國際新聞界》,2009.9,P63-66
[2]胡綺珍(2009):《中國字幕組與新自由主義工作倫理》,《新聞學研究》,2009.10,P177-214
[3]匡文波(2007):《論中國數字媒體內容監(jiān)管體系的創(chuàng)新》,《國際新聞界》,2007.11,P31-35
(作者匡文波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新聞自考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蒲俊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