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悶不再來
菁靈姐姐:
你好。近一個學期來,我總愛胡思亂想,雖然老師、父母對我學習抓得很緊,可我總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我的口頭禪是“郁悶”,看什么都煩,你說我這是怎么了。
采 兒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胡思亂想”有助于消除工作、學習、生活中的緊張疲勞,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特別是感到緊張、疲乏、無助的時候更容易胡思亂想。不過,這種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只能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補充而絕不是替代,要適可而止,如果過度沉迷于胡思亂想,就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困擾。
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青春期是一個人成長中重要的轉(zhuǎn)折點,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認知意識最強,但是此時他們的人生經(jīng)驗和心智尚未成熟,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問題,無法獨立解決。這時,要學會客觀評價自己,積極地面對挫折,明確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
生活是一個多面體,我們要經(jīng)常換角度去看待。當你沉湎于某一個特殊想法中,是否想過別忘了要用心發(fā)現(xiàn)和欣賞其他許多美好的東西呢?平時要多和同學交流,有快樂的事同他人分享,有煩惱的事可以請他人一起分擔。要多與父母溝通,對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包括他們對你期望值的看法,爭取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此外,還可以積極參加有意義的文體活動,如唱歌、長跑、打籃球等,很快讓抑郁的情緒得到宣泄和排解。
給\"打架王\"的幫助
菁靈姐姐:
你好。我班上有個全校有名的打架王,總是惹是生非,欺侮小同學,頂撞老師,還把人打得住院。家長和老師拿他沒有辦法,聽說他再惹事就要被學校開除,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他嗎?
小 剛
青少年學生的身心正處于成長期,這時體內(nèi)分泌的激素使他們的情緒容易激動,自制力不強,就難免出現(xiàn)過激行為,做事不顧及后果。人的不良情緒往往只需要幾秒至幾分鐘就可以平息下來,但如果不良情緒不能及時轉(zhuǎn)移,就會更加強烈。所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我們不妨這樣做:一、反復提醒自己要冷靜,采取理智的對策,例如:進行心理暗示,“不要做沖動的犧牲品”,“沒什么大不了的”等;做幾次深呼吸,再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找一個安靜平和的環(huán)境,幫助自己冷靜下來。二、父母和老師除了重視對孩子的道德品質(zhì)、民主與法制教育外,還要幫助孩子處理沖突與矛盾,使他們明確沖突的主要原因和雙方分歧的關(guān)鍵,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有哪些?哪些解決方式是對方難以接受的?哪些解決方式是沖突雙方都能接受的?找出最佳的解決方式,并采取行動,逐漸積累經(jīng)驗。三、學生自己平時可進行一些有助于培養(yǎng)耐性的訓練,結(jié)合自己的業(yè)余興趣、愛好,選擇幾項需要靜心、細心和耐心的事情做,如練字、繪畫、下棋等,不僅可以陶冶性情,還能豐富課余生活。
愛打架的青少年往往有著害怕被傷害而去攻擊的心理,或是抱著一種想引起他人重視和關(guān)注的心態(tài),這種表面強悍而內(nèi)心脆弱的表現(xiàn)說明,真誠地走進青少年的內(nèi)心,給予他們切實和積極的支持與幫助,這才是最重要的。
良好心態(tài)是成功的保證
菁靈姐姐:
你好。馬上要中考了,可我的考試成績很不穩(wěn)定,有時處于班級的中上游,有時又處于下游。所以遇到考試我就緊張,患得患失,搞得現(xiàn)在心煩意亂,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復習迎考。時間緊迫,我該怎么辦?
天空多云
良好的考前心態(tài)是中考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保證。平時考試失誤就緊張、焦慮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根本無法取得好成績,或者考前患得患失,不知復習該從何處下手,還有考后不能冷靜、客觀地分析自己的情況,這一切都是不利于自己提高考試成績的。為此,我們需要冷靜和積極地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
首先,要積極地肯定自己,這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缺乏信心甚至感到絕望,這種心態(tài)使大腦對信息的接受、加工、貯存和提取能力都大為降低。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有助于克服困難,提高復習效率。
其次,精神飽滿,思維才能活躍,不要因感到時間緊迫而拼命苦熬,這樣只會使大腦出現(xiàn)“保護性抑制”,造成復習效率降低。
再次,考前緊張、患得患失可能是顧慮太多,需要自己積極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并針對自己的薄弱點查缺補漏。保持一心一意做好眼前事的“瓦倫達心態(tài)”,是取得成功的保證。
最后,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多參加有趣的、有一定對抗性的運動,比如三人籃球、三人足球等,女生們可以踢毽子或打羽毛球,做到張弛有度,勞逸結(jié)合。
拒絕攀比心理激發(fā)潛在動力
菁靈姐姐:
你好。我的同桌學習成績不怎么樣,可在我面前總愛炫耀他穿著名牌,有多少零花錢,去哪兒游玩過。我知道自己家境貧困,不愿和他攀比,因此覺得他很討厭,我不想和他同桌,可是老師又不同意。
云 浦
老師不同意換位子自有其道理,為了同學的和睦相處,老師不會因為你討厭同桌就隨意換位。即使換了位置,就能解開你心中的結(jié)嗎?你討厭的是他的“顯擺”還是家庭對比的自卑感,或者就是你的嫉妒心,并且他只是針對你嗎?如果是他的“顯擺”刺痛了你緣于家境的自卑感,就需要正視現(xiàn)實,樹立自信、自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因為將來走入社會后,你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與事對心靈的刺激與觸動,所以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與意志品質(zhì)豐富和成熟起來,才是應對人生百態(tài)的不二法門。其實,喜愛顯擺或者攀比的人往往有一種想以物質(zhì)財富替代精神滿足的心理,因此,有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往往想以物質(zhì)優(yōu)勢彌補自身不足,以取得別人對他的認可。另外,青少年自我意識的逐漸成熟及外界的不斷誘惑很容易使其產(chǎn)生物質(zhì)追求。在人際交往中積極評價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善待他人,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志。同時,學會關(guān)心幫助同學,真誠友好地去溝通,你會發(fā)現(xiàn)別人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討厭。不論是攀比心、顯示心還是嫉妒心、自卑感都是人之常情,我們只有積極激發(fā)這些心理背后潛在的動力,才會真正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