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是教師們多年來不斷研究與探討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就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提高備課質量是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首先,教師應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既要準確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一旦明確所教學科每年級段的課標,課堂就有了方向感,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便不會漫無目的,而是井然有序地開展。
其次,教師要深入研讀文本,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鉆研教材是教師的必備課。教師只有通過研讀文本,才能使自己真正地理解教材,在課堂上做到“深入淺出”。在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之后,教師還必須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它是恰當展示、傳授教學內容的必要手段。教師應慎選教學方法,合理地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融合起來,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游刃有余。
再次,教師應認真設計教學問題,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課前教師應針對教學難點、重點、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一一進行分析,反復推敲,精心設計教學步驟,積極準備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這些教學安排,既要體現出教學的重點,又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最為關鍵的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遵循的最高準則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特定的認識主體和信息交換主體,是課堂教學成效的關鍵。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教師不應該把學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對其進行強制灌輸,而應把學生看成是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著的鮮活的個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踐行新課程理念,積極轉換角色,由教學過程的操作者、主宰者變?yōu)橐龑д?,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yōu)閷W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求知、合作、競爭。教師還要充分相信學生,全方位放權,讓學生明確目標后自己讀書,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做練習題,自己總結知識規(guī)律等。此外,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學有所得。
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容量是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保障。課堂教學容量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常數,教學容量大,學生接受不了,容易疲勞和厭學;教學容量小,會出現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因此,教師必須精心準備,安排合適的教學容量,在正常完成教學的前提下,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一節(jié)課40分鐘,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非常有限,特別是低年級,要合理安排一堂課的教學,教師應做到準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精講多練。只有教師高效率地教,學生才會高效率地學,課堂教學質量才會真正提高。■
□編輯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