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讀龍應臺的《目送》,是近來每個夜晚睡前的最后程序。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尋常的這一句感受,輕輕易易地擊中內心的一隅,我迷離了雙眼……
年少時,我們就像牢籠里渴望飛出去的鳥兒,像井底渴望看看廣闊世界的青蛙,像泥土里渴望見到光亮的種子,奮力掙扎著飛出牢籠,跳出井口,鉆出地面……我們興致勃勃、義無反顧地向前向前再向前,把背影留給身后默默注視著我們的父母,并且用挺直的脊梁強硬地告訴他們:不必追。在他們的目送下?lián)P帆起航,一帆風順,或頭破血流……
父母無微不至,處處關心,我們總嫌束縛和繁瑣;父母諄諄的教導和叮囑,我們總嫌啰嗦嘮叨;媽媽在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我們總嫌小家子氣;父母的生活方式,我們總覺得過時、老套,和我們有代溝……曾幾何時,我們總是看不慣這,看不慣那,我們一心想著能獨立飛翔,而忽視了身后的目光是多么執(zhí)著與熱切,永不冷卻、永不熄滅……
是這本書,是龍應臺,用她溫婉的筆觸,柔靜的文字,讓我漸漸醒來,從那些往事的迷夢中。
恍惚記起,那年初中畢業(yè),自作主張在志愿表上填寫了北方一所學校,媽媽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拉住我,說:“你報了蘇州,雖然有點遠,起碼我還是能經常去看你,報那么遠,萬一出了什么事,我都不知道?!庇谑?,我最終選擇了蘇州。想起了,每一次外出遠方,母親總是叮囑:“隔一天給個電話,讓我知道你平安,一切都好?!庇浀媚菚r總是不屑地說:“不會有事的,別那么緊張……”而現(xiàn)在想來,這些是愛我、牽掛我的人所慷慨贈予我的無上情感,而這些,也總是需要經過了歲月才知道珍惜,才能體會回味的甜蜜與痛楚。
那一年,一向疼愛我的五伯伯走了,帶給我的感受如此劇痛。永遠忘不了,合棺前的最后一次凝望,深深地,深深地,記住了那最后一次的目送。之后,工作人員推著他去了,用堅定不移的步伐告訴我:不必追,不用追了……
那一年,70多歲的老父被確診為慢肺阻,盡管情況還比較穩(wěn)定,但畢竟是不可逆的“進行性疾病”。元旦三天假,陪母親去了五官科醫(yī)院,她的眼睛需要做個手術……身為教師,每天生活在天真爛漫的孩子中間,再加上沒有與父母住在一起,我并沒有強烈地意識到父輩的老去……而《目送》,讓我驀然間意識到,他們開始需要我的照顧,意識到我和他們的緣分已經走在目送他們漸行漸遠的路上……
一屆一屆學生來了又走了,身邊子侄逐漸長大,不再輕易地讓你擁入懷中,不再輕易地讓你牽著手逛街過馬路,不再長久地靜靜陪伴在你身邊……他們開始有了他們的世界。在你想找他陪伴時,也許他正戴著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也許他正在網上暢游,那個無所不有的空間,在那一刻是他的全部,他不再需要你的介入;也許他正熱鬧在同齡的朋友中,嘻嘻哈哈,那個世界,有著與你的“代溝”……正如同我們曾經認為的一樣。更為年輕的下一代,將背影留給我們,默默地告訴我們:不必追。
于是,我慢慢地明白:生命,就是這樣一種輪回,只是,依然掩不住抹不去的落寞,和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