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諸多動力中,最直接的驅(qū)動力之一就是經(jīng)濟利益的刺激。美國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起步較早和程度較高的國家,從中受益匪淺。本文以位于麥迪遜市的威斯康星大學的留學生教育為個案,通過運用邊際分析法,探討大學留學生教育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之間的關系,從而揭示出大學留學生教育的經(jīng)濟學意義。
關鍵詞:邊際分析法;邊際成本;邊際收益;威斯康星大學;留學生教育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諸多動力中,最直接的驅(qū)動力之一就是經(jīng)濟利益的刺激。美國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起步較早和程度較高的國家,從中受益匪淺。據(jù)美國改善中學后教育基金會主席的初步估計,留學生每年可給美國帶來33.5億美元的財富。[1]每年都有很多留學生學成后留在美國工作,給美國節(jié)省了一大筆基礎教育經(jīng)費,尚不包括這些人每年給美國社會創(chuàng)造的財富。當然,美國社會和大學在通過留學生教育獲取經(jīng)濟收益的同時,也不得不承擔相應的成本。那么,大學留學生教育的成本與收益孰輕孰重?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這正是本文想要探討的重點。本文以位于麥迪遜市的威斯康星大學的留學生教育為個案,使用邊際分析法揭示大學留學生教育的經(jīng)濟學意義。
一、留學生教育的邊際成本
按照經(jīng)濟學的觀點,運用邊際分析法可以揭示留學生所在大學的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即討論隨著成本的增加,收益會增加多少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探討留學生所在大學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之間關系的問題。所謂“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與之相對,邊際收益則是指每一單位新增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所增加的收入。運用到留學生教育上,邊際成本即是每新增一名留學生,大學要增加的教育成本總量;邊際收益則是每新增一名留學生所增加的收入。
(一)威斯康星大學留學生的邊際成本
在威斯康星大學,傳統(tǒng)上,正常的用于全日制大學生教學與學習活動的成本預算被稱為直接教育成本;而大學的其它的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起著外在作用的費用,如用于研究、用于公共服務和企業(yè)運作的費用則被稱之為間接教育成本。它們共同構成了國家或者私人教育機構接收學生接受大學教育必須承擔的成本。具體來說,大學的直接教育成本包括教學費、學生服務費和學術支持費。它們基本上是由各院系的薪金組成,用作為學生服務和學術支持的費用也屬于薪金這一類。間接教育成本包括設備的維持費、機構支持費以及外圍費用。其中,設備的維持費主要包括現(xiàn)有基礎設施的維持費、建筑物的折舊費和使用公共機構免除的稅收等;外圍費用則包含購買圖書、學生生命活動和院系及其成員的外圍利益等等費用。
如前所述,留學的邊際成本意味著每新增一名留學生,大學教育的成本總量將隨之增加。那么,隨著威斯康星大學留學生的增加,大學在哪些方面出現(xiàn)了邊際成本的增加呢?學者們研究指出,隨著留學生的涌入,學生服務費用方面的邊際成本增加了。一般來說,威斯康星大學的學生服務費主要是指校園活動費用,如學生為專業(yè)做廣告的費用、學生社團活動的費用和娛樂費等等。具體來說,留學生從校園學生服務中受益往往需要得到行政支持,如復雜的移民問題,財政援助問題和文化適應問題等等。另外,這種獲得許可的過程需要工作人員的幫助,如工作人員幫助驗證外國留學生的入學資格,或者定期地帶外國留學生去一些附加的審查機構接受審查等等。當然,留學生也要求更大方向的服務,如移民和稅收咨詢服務。這樣,行政機關的財政援助就會因為上述移民援助的支付和管理問題而增加一些附加的花費。最近,威斯康星大學的那些為了滿足外國留學生特殊需要的項目(包括新成員的加入、非學術的咨詢和就業(yè)服務)有了很大發(fā)展,這些都將增加為留學生提供潛在服務費用的邊際成本。一項研究表明,留學生與本國學生相比,更趨向于使用大學內(nèi)部的服務機構,而不太愿意接受專門的留學生辦公室提供的服務。[2]除去留學生是否以留學生辦公室服務代替其它的一些校園學生服務費用不談,就留學生內(nèi)部和大學校園項目辦公室內(nèi)部的費用作最保守的估計,即使將其單獨地作為一種附加費而存在,它也已經(jīng)超出了機構注冊費的范疇。由此可見,留學生邊際成本的增加集中體現(xiàn)在大學的學生服務費上。
(二)威斯康星大學關于留學生邊際成本的爭議
是不是留學生的增加就一定意味著大學邊際成本的增加呢?學者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探討留學生使用固定設施是否增加了邊際成本為例,學術界就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外國留學生的增加導致了固定設施使用費這一邊際成本的增加,因為留學生在使用學?;A設施時沒有交納歷史上本地居民所交納的稅收。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屬于少數(shù)人口的留學生幾乎很少使用學?,F(xiàn)有的設施,因而不應該把固定設施使用費納入邊際成本增加的范圍。他們甚至認為,過去和現(xiàn)在支持州用于建筑教學和研究大樓以及購買教學和研究設備的經(jīng)費的撥出也并不是根據(jù)留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的。換句話說,即使該學校沒有任何留學生,該項費用也不會因此而節(jié)約出來。因為學校固定設施的興建并不需要考慮留學生,也不是為他們安排的。因此,留學生使用固定設施的折舊費不應該看成是邊際成本的增加。美國學者霍納克(Hoenack)和戴維森(Davidson)教授在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留學生的出現(xiàn)并沒有增加教授規(guī)定課程的機構費用,留學生和本國學生在院系教育中花費的成本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3]
相反,一項關于留學生所受學術影響的研究則表明:留學生較之美國本國學生有著更充足的學術準備,并且趨向于以更快的速度和在最少的學術機構支持的情況下完成其學術目標。從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留學生就讀威斯康星大學并沒有導致教授規(guī)定課程的機構費用方面的邊際成本的增加;相反,由于留學生更充足的學術準備,導致學術機構支持費方面的邊際成本還出現(xiàn)了下降的趨勢。
二、留學生教育的邊際收益
在威斯康星大學,留學生教育的邊際收益包括教育性經(jīng)濟收益和非教育性經(jīng)濟收益。所謂留學生的教育性經(jīng)濟收益,是指留學生消費的與教育相關的收益。它大部分由注冊費組成。表1是1999-2000年度威斯康星大學學生的注冊費用情況。
與上表所示的威斯康星大學本國學生繳納的注冊費相比,留學生需要繳納更高的注冊費用。這是威斯康星大學從留學生教育中獲取的主要教育性收益。當然,支付注冊費僅僅是留學生對他們留學國經(jīng)濟貢獻的一個部分。專家們把留學生超出注冊費以外的對當?shù)亟?jīng)濟的貢獻稱為留學生教育的“非教育性收益”。它分為直接經(jīng)濟收益和間接經(jīng)濟收益兩類。直接的非教育性收益被限定在留學生在大學期間的住宿費用。這筆費用被分成重復和定期的費用、一次性費用以及包括配偶和孩子陪讀的費用。間接的非教育性收益則反映了與留學無關的潛在消費,包括參觀各大學的費用,在美國旅行的費用,醫(yī)療保險費用和簽證費用等。
那么應該如何計算留學生對地方政府的直接經(jīng)濟收益呢?大量的研究報告提供了留學生經(jīng)濟影響的估算方式。這些估算不是以直接評價為基礎的,而是從三項指標進行估算:美國本國學生的費用研究、接收留學生最少機構的學生預算以及生活費用指數(shù)。由于收集財政資料困難和沒有進行消費行為的直接考察,所以一些有關留學生對地方經(jīng)濟影響的研究在計算中實際上減弱了甚至是屏蔽了直接費用的數(shù)據(jù)。20世紀80年代美國頗有影響的經(jīng)濟學家奇斯蒂(Chisti)在分析留學生教育的經(jīng)濟收益時,就由于過分關注輸入的影響而忽略了被他稱作“集體需要貢獻”的因素,并漏掉了重復消費的因素、留學生匯款和由于購買力增加引起的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
(一) 直接的非教育性經(jīng)濟收益
直接的非教育性經(jīng)濟收益包括重復的月花費、一次性或者定期的花費和區(qū)別于間接經(jīng)濟收益的花費。以下是以威斯康星大學為例,對留學生的非教育性經(jīng)濟收益的估算。
重復的消費重復性的月消費是指留學生所有的相對固定的月開支,它是以月為單位進行計算的。據(jù)對威斯康星大學的248名留學生的調(diào)查顯示[5],留學生的非教育性平均月消費是1451美元。留學生15個月的平均花費是15231美元。每學年每個留學生有10個半月的時間都是圍繞著住房、食物和電話展開消費的。由此可見,不論留學生平均月花費的數(shù)量多寡,美國地方經(jīng)濟都從中獲得了邊際收益。
定期的或一次性的消費專家考察了威斯康星大學的留學生在汽車、家具設施、電力和計算機四個方面的定期花費。這四項一次性的或定期的花費平均每月295美元或者每年3543美元,其中包括汽車和計算機一年2620美元的消費。另外,由定期費用組成的月平均費用和在地方主管大學社區(qū)內(nèi)的直接花費的總數(shù)是每月1746美元和每年18777美元。每年18777美元這個數(shù)目是以地方花費的經(jīng)濟多效性和對直接花費的高地方影響率為特征的。[6]但不論怎樣,直接經(jīng)濟估算在定義留學生的非教育性經(jīng)濟收益的影響時是失敗的,因為三個更具變化性的直接花費在進行間接花費估算(抓住與留學生相連的花費但是不會受到參觀者或本國經(jīng)濟內(nèi)花費的影響)前被加入到了國際學生經(jīng)濟影響模式中。
金融市場和金融儲蓄影響留學生花費在當?shù)毓呢浳锖头辗矫娴南M也會對金融市場產(chǎn)生相當?shù)挠绊?,有證據(jù)表明通過留學生的渠道可以進入美國資本市場,并形成巨大的投資源泉。美國金融市場的相對安全性成就了留學生快遞者的角色,以吸引他們家人和朋友以及他們自己用私人基金進行投資。
儲存在美國銀行的剩余資金或投資回扣有效地增加了國內(nèi)資金的供給,這使信貸變得更容易和能以更少的費用換取收支的平衡。在資金以儲蓄存款的形式存入金融機構時,如互助基金或股票購買、美國儲蓄公債等等,資金已以貸款、股息和利息支付的形式注入。但不管怎樣,要估算每個學生財政儲蓄的經(jīng)濟影響是困難的,這是由經(jīng)濟貢獻價值的不確定性和相對資料的缺乏造成的。一項密歇根州的研究發(fā)現(xiàn),除去儲蓄中超越本地區(qū)的投資,留學生在校園金融機構中的活期存款戶頭和儲蓄存款分別是1918美元和2763美元,每個留學生儲蓄的總資金達到了4681美元,其中不包括儲蓄中超越本地區(qū)的投資。[7]另外,也有觀點支持以財政款項代表資產(chǎn)投資而不必推遲花費,這樣,就會從實際費用中產(chǎn)生一個單獨的影響。要對一個精確的儲蓄總數(shù)予以認可就必須弄清它對當?shù)亟?jīng)濟貢獻的價值。經(jīng)濟影響模式將在對留學生儲蓄的投資回報和地方經(jīng)濟的資產(chǎn)價值(年經(jīng)濟貢獻47美元)之間使用一個保守的1%的速度。
來自留學生配偶和孩子的消費留學生經(jīng)濟影響估算必須包括陪讀的配偶和孩子的非教育性花費。一個實際的方法是首先評價單個留學生的經(jīng)濟貢獻,然后再從家庭花費比率的角度推算留學生家庭的經(jīng)濟貢獻。一項關于留學生家庭經(jīng)濟貢獻的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平均留學生配偶的直接非教育性花費占留學生花費的25%,而留學生孩子平均年費用則為20%。
每年有關留學生家庭推測的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85%的留學生已婚,配偶在美國伴讀大約保持在14.8%左右。據(jù)威斯康星大學留學生辦公室和學術服務機構的資料顯示,在威斯康星大學就讀的留學生有26%在1999年秋天結婚,其中包括24%的本科生,幾乎是可接受的美國平均數(shù)的兩倍。一項可接受的決定留學生配偶貢獻的計算顯示了每年在威斯康星大學注冊的留學生配偶的非教育性直接經(jīng)濟貢獻為1037美元。
在美國不僅僅是留學生的配偶伴讀,他們的孩子也同樣是重要的留學生生活的影響因素。下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揭示了留學生孩子的經(jīng)濟貢獻。
每年的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每85%的已婚留學生配偶的平均孩子數(shù)是0.6人次。而研究顯示每個孩子的花費占留學生父母花費的20%。據(jù)估計,威斯康星大學的752對留學生夫婦有451個伴讀的孩子,他們平均每年經(jīng)由他們的父母直接花費3755美元給當?shù)氐慕?jīng)濟,或者每個在威斯康星大學注冊的留學生的孩子平均每年為美國經(jīng)濟貢獻498美元。
(二)間接的非教育性經(jīng)濟收益
人們公認,留學生的教育和生活的花費只有通過其就讀大學才能得到解釋。以威斯康星大學為例,留學生用于學費和住房的花費就直接使威斯康星大學受益,而不是麥迪遜市和威斯康星州。同樣的和經(jīng)濟活動相連的經(jīng)濟估價,如參觀費和旅游花費,它們都不是直接由留學生提供的,而是與非當?shù)亟?jīng)濟相連的,除了在大學學生注冊時出現(xiàn),它們基本上都不存在。因此,間接的非教育性經(jīng)濟貢獻就應該包括簽證費用、醫(yī)療保險費用、往返就讀大學的旅行費用、在就讀國家旅行的費用和作為參觀者的花費。
往返就讀大學的旅行費用事實上所有留學生在新學期開始和結束時只需購買單程旅行票,以到亞特蘭大的旅行或去太平洋的飛行為典型。另外,每年許多留學生在他們海外學習的中期——學術間歇或夏季也要作一次或多次的旅行。這些所有的花費潛在地超出了當?shù)卮髮W經(jīng)濟的范圍。據(jù)調(diào)查,威斯康星大學的留學生國際旅行機票總費用包含于每個學生居住期間的月費用總估算中,這樣,每年留學生的平均機票費用將花掉764美元。[10]
在就讀國家所作的旅行費用留學生趨向于用他們在美國主要城市、國家公園和其它一些具有標志意義地方的旅行來構成其海外學術經(jīng)驗,就像在就讀國家拜訪其它大學的朋友一樣。畢業(yè)后的旅行也是重要的。留學生將他們的財產(chǎn)航運回家并度過他們簽證到期的剩下時間,通常在他們最后的暑假到來之際還有三個月的時間。這樣,他們就利用這段時間在拜訪家庭的成員或朋友的陪同下周游就讀國家。據(jù)調(diào)查,威斯康星大學的留學生用于美國旅行的總費用除以他們所呆的月份總數(shù),結果每年每個留學生估計是1403美元。
拜訪者費用親戚、朋友對大學學生的拜訪構成了重要的但經(jīng)常被忽視的對地方經(jīng)濟的貢獻。特別是留學生,他們對吸引拜訪者到就讀國家和大學起到了強有力的磁石的作用。以威斯康星大學的留學生為例,往往在兩個階段為當?shù)亟?jīng)濟帶來了巨大收益。一是新生期間親戚和朋友的相伴入學;二是在畢業(yè)前夕大約有40%的留學生組織拜訪者來參觀校園。平均每個留學生的拜訪者平均在五人以內(nèi)——4.8人左右。平均每個留學生呆在美國的時間段是68天,或者每年每個學生平均18天。所有拜訪者在學生的學習期間的總費用平均是5054美元,或者每個留學生每年1442美元。表4顯示了所有間接的非教育性花費的總量。
三、大學留學生教育的經(jīng)濟學意義
上文通過邊際分析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學從留學生教育中獲得的邊際收益遠遠大于其支付的邊際成本。留學生就讀外國大學僅僅只會在大學的行政服務費等方面造成邊際成本的增加,而作為回報,大學卻能在旅游費、醫(yī)療保險費、簽證費、生活費、住宿費、配偶和孩子陪讀費等方面獲得巨大收益。大學生留學教育的經(jīng)濟學意義不言而喻。由此看來,雖然一種教育制度包含了復雜的教育成本,但是增加一名額外學生的邊際成本卻非常小,因此根據(jù)學生數(shù)目(教學材料)而變動的使用資源是很低的。這樣一來,單個留學生的成本幾乎為零,因為他們的出現(xiàn)并不會減少其他人的入學機會,或增加其他人入學的難度。當然,這一情況也可能在極限效應的情況下發(fā)生。這即是說,只有在額外的外國學生達到一定數(shù)量,或者在當?shù)厝雽W人數(shù)的基礎上達到限定數(shù)量時,我們才需要關注流動學生的入學數(shù)量。因為人數(shù)太多需要修建新的禮堂、會所,征召更多的教師以保證質(zhì)量。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招收流動學生才需要額外的財政資源,招收留學生的邊際成本也才會提高,理論上來說,留學生的數(shù)量可以增加到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為止。當然,與招收留學生所獲得的收益相比,邊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一點可以從世界各地招收留學生的熱情得到驗證。由此可見,大力發(fā)展留學生教育是大學增加經(jīng)濟收益的一項重要渠道,同時,留學生教育對于國際間文化教育的交流也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K. H. Hanson and J. W. Meyerson(1995). ed. International Challenge to American CollegesUniversities[M].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Pp.20.
[2] Barnett, R.(1992). Administration Perceptions of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Program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Pp.12.
[3] Hoenack, S. A., Davidson, C. T.(1987). University Marginal Instructional Costs: Implications for Charges to Overseas Students[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6(4), Pp.354.
[4][5][6][8][9][10][11] David L. Funk(2001).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on-Madison. Pp.204-245.
[7] Gale, J.R.(1988). Foreign Students in a Regional Economy: A Method of Analysis and an Application [R]. (IIE Research Rep. No.17). New York: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Pp.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