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風不正的成因
1. 誠信教育的缺失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利益關系更為復雜,造成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部分學生為了追求一時之利而產生考試作弊等不誠信行為。與校園外的花天酒地相對應,校園內的弄虛作假更加影響學生在道德上的自我認知,如治學態(tài)度松散、盜用他人學術成果等使教師在言傳身教中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念,圍墻內外的雙重影響導致誠信教育缺乏有效的根基。
2. 教育理念的錯位
毋庸置疑,堅持正確的人本教育理念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轉變教育觀念,轉變傳統(tǒng)的以學校為主體、以教育者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和諧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但以人為本并非放任自流,也不是包攬一切,更不是否定教育管理者的主導地位。高校正常的教學管理活動只有在制度的框架內運行才能形成穩(wěn)定的秩序。另外,由于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校管理者缺乏敢作敢為的勇氣,遇事退讓,得過且過,結果是直接縱容了各種不良風氣。
二、考風不正的危害及應對
考試作弊已成為高等學校的一個突出問題,它一方面嚴重干擾了正常的考試秩序,背離了考試目的,直接影響高校的校風、學風;另一方面,它踐踏了社會的誠信理念,加劇了社會的信用危機。尋求切實有效的預防策略進行標本兼治是當前高校考風學風建設中的重中之重。
1.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態(tài)度不是行為,但行為一定以態(tài)度為先導??荚囎鞅鬃犯菰淳褪钱敶髮W生功利心強,求學態(tài)度消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獨立的個性和判逆傾向從根本上排斥教育的強制性,給予他們特定的自由選擇權并引導其學習、內化科學的價值觀念,使之認識到道德認知的評價標準并識記之,時習之,實踐之,從而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感悟并將教育內容內化為自己的意識進而形成自覺的行為習慣。換句話說,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代替教育對象開展思想斗爭,而是啟發(fā)、引導、激勵、加速教育對象內部的矛盾運動,充分發(fā)揮教育對象自我教育的作用??傊?,對待考試作弊,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懲罰或說教等方式粗暴對待,而是要站在對學生、社會和國家負責的立場上去思考深層原因,并把握它的發(fā)展趨勢。要靈活把握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運用貼近學生實際的教育方法,最終使學生內化教育的理念,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2. 完善考試理念
當前高??荚嚩嗍菍W科成績的終結性測驗,缺乏其它相關的補充標準和途徑,考試的形式單一,內容陳舊,這種的特定的考試形式在當前的素質教育浪潮中已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和學生成長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要勇于創(chuàng)新,更新教育理念,創(chuàng)設有助于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考試方式,將傳統(tǒng)的單一知識型人才觀轉變?yōu)槿姘l(fā)展型人才觀,在重視對學生知識傳授和考查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的綜合考核。當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和定向思維測試,它忽視了對學生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考察,束縛了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無法全面正確考量教師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與高校培養(yǎng)具有動手實踐能力的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相脫節(jié)。而這種單一的、格式化的考試形式為考試時學生夾帶、抄襲等提供了較大的可能,亦成為考試作弊的原因之一。
3. 嚴格懲罰制度
因此,高校應當建立一套嚴格的違規(guī)懲罰制度,在貫徹防重于治的原則下嚴格按照管理規(guī)章對違規(guī)學生從嚴處理。對待違規(guī)學生要堅持管理與教育并重的原則,在制度的硬性條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使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懲罰并不是目的,而只是端正考風考紀、引導優(yōu)良學風建設的一種手段。因此,在懲罰中要堅持對社會、教育和學生負責的原則,要把握懲罰的“度”,既要防止“不及”,又要避免“過度”。在高校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中,決策者要保證制度的嚴謹性,同時也要為教育留下空間,讓社會認可,對學生負責,還教育以應有的尊嚴,這是教育管理最基本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