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通常直接關乎到一堂課的成敗,許多卓有成效的教師留下的經(jīng)典課無一不是和課堂教學鮮明的結構形式,問題精彩呈現(xiàn)密不可分。如何針對文本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關鍵性問題,是每個語文老師在備課中思考的焦點。
關鍵詞:問題設計;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方法舉措
常說課堂教學是藝術,如果此話不謬,則雕鑿是成其藝術成就的必由之路。從教學角度來看,如何讓學生找到切口,獲得心靈指示正確解讀文本,是每一堂語文課的重頭戲。結合近年來聽課體悟和本人的從教心得,我深切認識到問題設計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除了認真鉆研教材,我把問題的巧妙設計視為備課的“生命”。為了向提問教學尋得一條空明澄凈的來時路,以下個人經(jīng)驗供同仁商榷,以為拋磚引玉。
一、方法舉措
1. 圍繞“情出點”發(fā)問、追問
無論是哪篇文章,它若隱若現(xiàn)都有一個情感的歸宿點。這是作者之所以“一觸即發(fā)”的根本所在。在備課中,在課堂上,只要教師緊扣這一點來巧妙拋問,就能在班中掀起“軒然大波”。學生在與作者的對話中,自能捕獲精神佳釀,得到情感的滲透與教育。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作者為什么把“爸爸的花兒落了”和“我長大了”連在一起寫?這一問,問在課前,可以引出教學內(nèi)容;問在課中,可以強化主旨的把握;問在課末,可以檢查教學效果。
2. 問在困頓處
從前聽課時曾聽專家言,每一篇文章中的矛盾之處都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地方?!懊堋鼻榻Y恰恰是人類社會所不可調(diào)和的出發(fā)點。語文教師若是能準確抓住文章中的“矛盾點”與“反常點”加以合理的問題設計,不僅可以為學生開啟解讀文本的方便之門,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捕獲未來人生選擇時值得借鑒的方法。如《最后一課》中小弗郎士因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而難過的左右搖晃,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讓學生對比、想象一下,以前小弗郎士答不上時,會像今天這樣難堪、難過嗎?根本區(qū)別在哪兒?學生聯(lián)系自己實際得出:以前答不上,也可能會傷心,但那不過是因為沒有完成老師的問題而傷心。而今天是為以前荒廢學業(yè)而懊惱及無法自我獲得肯定而痛苦著。這已經(jīng)上升成為一種學習母語自覺自發(fā)的需要和迫切的愿望。
3. 問在文外
文本是作者思想的精粹,是作家思維語言的藝術加工,呈現(xiàn)出來的文字大多是經(jīng)過反復雕琢而形成的精辟之語。學生因?qū)W識、經(jīng)歷等造成的不對等,使得文章中看似平淡而筆力千鈞的語句容易被冷落。要是教師在授課中認真關注文中舉輕若重的情感重音,要求學生展開聯(lián)想,往往有意外的收獲。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中寫到:“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宋媽臨回她的老家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刹荒芨愕艿茉俪匙?,他還小。’”我要求學生想一想宋媽回她的老家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她為什么這樣叮囑“我”?她當時的表情會怎樣?
4. 問在“題眉”處
醒目的題目、“題眉”本身就能發(fā)人深思。學生在預習時,一般都會注意到這一點。課堂中教師可以對題目、“題眉”進行發(fā)問,這樣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又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理解盲點,從而有利于針對性的教學。
二、相關鏈接
語文,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真、善、美、智的向往,對理想與未來的追求,對自然與人生的關懷,特別要培養(yǎng)健康有活力的生活態(tài)度。
語文教學是最富有魅力的,課文本身已經(jīng)是一個藝術品,再加上鮮明的情感色彩和人文精神,因此語文教學應該是多元的藝術體,而語文課堂教學節(jié)奏則是影響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因素。設計問題時語言表述上不容忽視的幾點:①注意課堂教學的語言 ②顧及學生情緒的反映。
語文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精彩而充滿了生機。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必須通過動態(tài)的教學設計來完成課堂教學的亮點。另外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單靠一兩個問題的設計是不夠的,它需要教者高屋建瓴,從整節(jié)課或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tǒng)化的提問,這樣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從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化難為易,化呆板為活趣,誘導學生說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達到思考、交流的目的。
三、問題設計需考慮
1. 提問前應考慮學生知識儲備,是否需要呈現(xiàn)概念過程
明確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結合文本為載體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討論中,能力獲得實質(zhì)性的提高。這要求教師在備課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明確可以調(diào)用的知識儲備。如面臨牽涉到專業(yè)術語的教學時,教師不妨將術語概念做具體解說及其在文本中的體現(xiàn),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理解。
2. 可有切中觸碰點——點評問題是否有價值的依據(jù)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生活沒有欺騙你,那又會怎樣?”學生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這樣會使我們陷入更大的困境:欲望不斷膨脹,社會秩序混亂……如此一來學生就在潛移默化中肯定困難的存在,愿意在心中接納它,更意識到解決困難危機對于生命成長的意義。這個含金量很高的問題,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3. 重視反饋,明確目標指向
在啟發(fā)討論式教學中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通過師生之間的及時反饋,以調(diào)整教學活動處于積極狀態(tài),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引導,靈活調(diào)整教學,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到達。對教師而言,反饋信息可使教師及時掌握教學情況,調(diào)節(jié)教學活動,使研討題恰當?shù)赝葡蚪虒W目標。對學生來說,反饋信息可使學生強化正確知識,糾正錯誤觀點,調(diào)節(jié)思維方式,通過群體教育,改進學習方法。由此可見,反饋信息有調(diào)控教學兩方面的功能,使學生學習達到準確化。
4. 關注文本是前提
關注文本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基本手段,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本領。課堂的課文解讀就應該立足于文本本身,搞清楚作者表達的思想,流露的情感,這才是解讀文本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東西。
5. 知情意提升是終極目標
情,就是真情,這是文章的靈魂,沒有真情,便無以為文;知,是智慧和知識,是作者對事物獨立獨到的見解;文,是文采、文體,是作者有個性的表達方式。
同樣在《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中,我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思考以下問題(以獲得知情意的全面升級):英子的爸爸叮囑她要“闖練闖練”,認為“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反觀現(xiàn)今社會,有很多家長事事為孩子安排,絕不讓他們“闖練”。以便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認為我們身邊的孩子太受保護了嗎?另外,你認為“闖練”對孩子的成長是否必須呢?
學生的探究成果豐富得不僅超出了他們自己的想象,也超出了我的預想,或許,這就是細節(jié)探究交流的魅力所在,這就是課堂教學的高效所在——師生都興趣盎然地動了起來,都積極地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并尋求解決的方法,都及時地總結學法上的技巧規(guī)律,都有沉甸甸的收獲感、充實感和幸福感,不僅有知識上的,更有思想上的。難道,這不正是語文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四、反思
作家的文中之意,話外之音,有賴于廣大同仁的傾情解讀;學生潛能的有效發(fā)揮離不開教師伯樂般的慧眼。如何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的異彩紛呈是我不懈的追求。集思廣益,愿“問”之流渠日漸豐盈,清澈透明。
參考文獻:
[1]孫勝.細節(jié)探究——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妙手.語文月刊,2008(9).
(溫州市橋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