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教育形勢發(fā)生了深刻變革,各級各類教育如火如荼,而處于“夾縫”位置的中等職業(yè)教育語文教學卻相對滯后:教學理念呆板,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nèi)容簡單,教育意義淡薄,脫節(jié)現(xiàn)象明顯。這已經(jīng)嚴重制約了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成為亟待解決的突出的問題。為此,必須加強中等職業(yè)教育的語文教學。
中等職業(yè)教育的語文教學改革應以學生為本,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堅持人文精神教育這一條紅線,一切從學生出發(fā),以學生精神升華為歸宿。這里所說的人文精神是指人類文化中的先進的、科學的、優(yōu)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進的價值觀,其主要內(nèi)容是指先進的規(guī)范。對于中等職業(yè)教育本身來說, 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體和客體要置身于語文教學環(huán)境中,努力發(fā)掘語文教學中蘊涵的人文精神,注重學生的內(nèi)心和精神,注重教學中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注重教學中的精神體驗和感悟,注重對厚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接納,由提高學生的欣賞閱讀水平,逐步過渡到研究性閱讀的層面上來,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性情和品行,提高學生的人文氣質(zhì)和修養(yǎng)。
一、注重學生的內(nèi)心和精神
是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出發(fā)點?!案腥诵恼吣汝P乎情”,情感的教育意義是第一位的。語文教學中,必須堅持情感教學,透過人性看人文,帶著批判與感動教授課文,才能起到好的作用。以抒情散文《中國的?!窞槔恼卤砻鎸懙氖侵袊呐?,實際上寫的是中國的勞動人民。它以真摯的感情熱烈表達了對中華民族及其傳統(tǒng)美德的贊美之情。
二、注重教學中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
這是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點。審美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系狀態(tài)。人之所以審美,除了愉悅自己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完善自己。將人生歷練作為一種難得的財富加以咀嚼和收藏,則能夠從人生的風浪中,變得成熟。
首先學會自然審美。這是最為直接和直觀的方式,也是最為容易接受的方式。以《雨中登泰山》為例,著重欣賞的就是課文中的人文歷史和文化遺產(chǎn),“五岳之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然后要學會性格審美。性格是人格中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是一個人比較穩(wěn)定的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學會性格審美就是為了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和正義意識。在教學中需要關注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變化。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它揭示一正一邪兩類人的性格沖突。陸謙心理陰暗、鼠肚雞腸,做事卑鄙、不擇手段,遺臭萬年。而林沖性格狹義、待人友善,做事磊落,流芳后世。性格作為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將會外化為人的行為,本文暗示了我們一個人生道理,在對待別人的成績與成功時,是該表示祝賀還是暗自發(fā)奮圖強,還是鬧紅眼病。帶領學生來討論這個問題將回給學生帶來深刻的人生啟示。
三、注重教學中的精神體驗和感悟
這是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融合點。當讀者把自己的情趣外射到欣賞對象又把對象的形象情趣吸收到自身上時,就出現(xiàn)了審美中的“物我同一”的境界。拿到語文課堂上,就是要引領學生來“悟”,在讀者與作者之間架起一座無形的橋梁,以達到心與心的溝通。以文藝短論《舞蹈?悟道!》為例, 舞蹈,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美的曲線、深邃的意境,它還給人以思索與感悟。因此,觀舞的過程就是悟道的過程。作者指出,舞蹈欣賞的最高境界就是“悟道”,這是欣賞藝術的核心所在。
四、注重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接納
這是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落腳點,也是人文教育的最終歸宿,更是學生完善自我的原動力。關注歷史,是進行人文教育的深層次要求,正視歷史,是對現(xiàn)代學生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現(xiàn)實要求。
文學教育的本質(zhì)在于“立人”,人文精神教育是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途徑,只有使人文精神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內(nèi)在的本質(zhì)的東西,語文教育才會煥發(fā)出無窮的生命力,廣大學生才會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廊坊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