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語道出人們對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美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陶醉。陶冶兒童美感,培養(yǎng)其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一、用活語言揭示藝術美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對于教師來說,他的語言恰似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看出教師思維的邏輯性、感情的豐富性、知識的廣闊性、認識的深刻性、表達的藝術性及反映問題的敏捷性??梢韵胂?,教師語言缺乏美感,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語言深奧,學生就難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好的語文老師,語言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課堂上要盡量做到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邏輯性,富有吸引力,有條有理,聲音抑揚頓挫,給學生一種藝術的美。
二、創(chuàng)設情景鑒賞語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無情物,大部分課文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但如果教師不能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只作為旁觀者,作一般的敘述,學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的。因為文學作品是用形象來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語言塑造出來的。在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具體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身臨其境,與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意境,制造氣氛,表情范讀,看圖描述,配樂朗誦等多種藝術手段,以情動情,使語文教學達到一個更完美的境界。
三、巧用插圖感受形象美
美感的獲得,首先在于對形象的感知。有些課文,學生可以依據(jù)語言文字,經(jīng)由想象,直接浮現(xiàn)出作品所描繪的形象,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審美想象力尚不發(fā)達,加之表象儲存貧乏,有時僅憑文字的敘述,很難使學生呈現(xiàn)形象,喚起美感。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利用插圖,把文字內容訴諸于視覺的畫面,使學生直接地產(chǎn)生意象整體,以達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四、利用板書展示結構美
人們都說當老師的是每天與粉筆打交道。不錯,課堂上教師離不開板書。寫得一手好字,自然給每天都望著黑板的學生一種美的享受。板書美,不僅強調老師要寫得一手好字,還要求老師在板書時必須注意板書的位置,板書的條理。板書應力求簡潔、明了,既要給學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有的教師本身素質好,板書時,還可以即興配合圖畫來增添美的色彩。
五、啟發(fā)想象體味整體美
如果說理解比較能夠再現(xiàn)形象美的話,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創(chuàng)造意境美。想象的觸覺伸得越長,由文字所喚起的意象愈豐富,對課文的感受就愈生動,愈深刻。對于小學生來說,依靠具體的視覺形象,比依靠抽象的文字符號更容易喚起想象,而且由前者喚起的想象較后者的更生動得多、豐富得多。
六、引導朗讀領略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過“一片風景是一個心靈的結晶”。外在的自然風景與內在的心靈互相疊印,相融為一,這即是意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美好的意境,朗讀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的特點,運用范讀、自讀、引讀、議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遵義縣龍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