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初中、小學教育在管理銜接、知識銜接、學習方法銜接、心理教育等方面還不盡如人意,相當多的小學生進入初中后,不能很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造成學習成績下降、人際關系緊張、心理焦慮,以致輟學的不良后果,這一問題引起了學校的高度重視。
我校初中學生中有80%左右為本地學生,近20%學生是由外省市轉過來的。特別是初一新生,包括回、滿、朝鮮、蒙古、苗、侗等少數民族學生70多人,他們的學習、生活習慣各不相同,學生的學習熱情、聽課方法等存在著很大差異,學科基礎參差不齊。這一問題給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很大難度,我校參加市級課題《以提高學生學習適應性為突破口,促進中小學銜接》的研究,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乃至今后學校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學校研究的子課題是“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促進中小學銜接”,我們把初一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初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研究,以促進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后能及時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實現從小學到中學的平穩(wěn)過渡。學校通過以下途徑,積極推進課題研究,切實幫助學生完成中小學學習、生活的順利過渡。
組織參觀活動 激發(fā)學習熱情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校組織初一學生參觀了“校史館”。校史館內容豐富,用學校歷年取得的榮譽和涌現的優(yōu)秀人才對學生進行教育,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學習熱情。
學校組織初一學生參觀了“亦莊開發(fā)區(qū)”、“通州區(qū)物流園區(qū)”、“金橋科技產業(yè)基地”。參觀后學生紛紛表示:學校組織的參觀活動,對我們觸動很大,不僅感悟到家鄉(xiāng)的變化,還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
通過初一學生祭掃“革命烈士紀念碑”活動,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在祭掃活動中,學校團委書記給大家講了馬駒橋的解放史,學生們備受教育,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家鄉(xiāng)的進一步發(fā)展努力學習。
參觀教育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努力爭做優(yōu)秀中學生的學習愿望。學生明確了崇高、正確、長遠的學習目的,樹立了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實現了從小學到中學在學習熱情方面的延續(x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制定學習計劃 提高學習效率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痹谛W階段,往往由教師安排學生的學習計劃,學生們照做?,F在學生已經是初中生了,為了做好中小學學習計劃的銜接,我們嘗試引導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要做到3點:1.計劃要全面。思想、學習、身體是相互影響的。計劃里除了安排學習的時間外,還要安排進行社會工作、為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娛樂活動的時間。2.安排好常規(guī)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常規(guī)學習時間,就是按學校規(guī)定的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以后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3.制定長計劃和短安排。確立自己的長期學習規(guī)劃和近期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思路 培養(yǎng)正確聽課方法
對初一新生進行聽課方法指導,使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與小學比較,中學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特點都有很大的變化。小學教師會把課程講深講透,演練、作業(yè)布置到位,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幫扶明顯。但到了中學,課程的深度、廣度、難度,知識的密度都大得多,教師的課堂教學只是作點撥,主要依靠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做好預習、聽課、閱讀、演練、總結等學習的全過程。但我們發(fā)現很多學生上了中學之后,仍沿襲小學的聽課方法,作業(yè)做完就算完成當天的學習,不會去復習和預習,另外,現在使用的是新教材,部分學生感到不適應,因此要幫助孩子盡快了解中學學習任務,盡快掌握中學的聽課方法。我們經過認真總結,要求學生上課要做到以下幾點。
預習是聽課的前提。通過預習,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聽講就有了目的性和針對性。這樣做有兩大好處:一是避免分心走神;二是容易聽懂,便于接受。
會聽是聽課的關鍵。聽講時,要聽老師的分析、推理過程;聽老師解決問題采用的方法、技巧;聽老師對問題有哪些延伸的提問和解釋。這樣才可把握住聽課的重點。聽課中,要把自己在預習中的理解與老師講解相比較,找出自己和老師理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這種比較,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fā)現自己在預習中的錯誤原因。
聽課要達到的三種效應。一是完成對預習內容的再認識,從而達到加深印象、加強理解、鞏固經驗的效果。二是完成對預習中存疑內容的釋疑和印證,從而達到提高認識、釋疑解惑的效應。三是完成對所學知識的貫穿把握,從而達到感悟、自得的效應。這三種效應體現為三個層次:把握教學的基本內容;體現思維訓練和能力的提高;體現對知識內容的融會貫通,屬于素質水平的提高。聽課時,要從第—層面考慮重點聽什么,從第二層面考慮該解決什么問題,從第三個層面考慮該怎樣得到提高。
聽的過程伴隨思。只聽不思,那是傻聽;只思不聽,那是走神。聽思結合,同步進行,才叫會聽。聽到的與想到的相契合,想法就得到了印證;聽到的與想到的相矛盾,就要進一步去聽個究竟,弄清到底為什么。思而不得,就不能輕易放過。
聽記同步的學習過程。聽用耳,思用腦,而記則要動手。學會合理地利用筆記本:—是做預習記錄,以明確聽課的目的性;二是在課堂上記下老師講解的整體構思或板書樣式,以利于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或知識要點;三是課后總結,用它來對聽課內容進行條分縷析的課后整理,為的是消化、吸收和鞏固所學的知識,為今后的復習留下—份完整的資料。
為了讓學生掌握一般規(guī)律和特殊方法,師生一起總結了“聽課要領百字訣”:
課前要預習,聽課要入腦。溫故才知新,歧義見分曉。
自學新內容,要把重點找。問題列出來,聽課有目標。
聽課要專心,努力排干擾。扼要作筆記,動腦多思考。
課后須復習,回憶第一條??磿钏迹毦捉?。
重視做作業(yè),切勿照搬抄。編織知識網,簡潔又明了。
收獲與體會
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提高。通過“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促進中小學銜接”的課題研究,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能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學會了自我管理、自我安排,學習的主動性和科學性增強了,較快地適應了初中的學習和生活。絕大多數學生能掌握正確的聽課方法,把飽滿的學習熱情投入到中學的學習生活中去,學習成績顯著提高。
教師教研能力的發(fā)展。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通過積極參與、認真鉆研,研究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教師把教研成果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讓教研指導實際教學。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有多位課題組教師撰寫的論文獲獎,大大激發(fā)了教師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從而也使他們的研究能力在課題研究中得到了鍛煉。教師們通過課題研究,對教育科研工作產生了濃厚興趣,踏上了教學研究之路?!?/p>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第一實驗中學)
編輯 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