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羅素年輕時,時?!霸骱奕松?,并徘徊在自殺邊緣”。但他畢竟是個強者,慢慢成熟后,他覺得不能枉此一生,人生應(yīng)該有所追求才對,而他對知識的熱烈追求,不僅救了他的命,而且活得越來越好。他寫道:“我的一生,是由三種單純而又強烈的熱情支配著,即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探索,以及對人類苦難無法抵制的同情心。”許多科學家、藝術(shù)家之所以比一般人快樂,就在于他們對世界抱有強烈的興趣,對未來充滿美麗的幻想。人活著,總該有所寄托與追求,或是為了愛,或是為了成功,或是為了某種信念。這不僅使得生命充滿意義,更使自己活得有奔頭,有樂趣。
確實,好人總是快樂的,愛心的奉獻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身心一直處于緊張、痛苦的狀態(tài)下,易得心臟病、胃腸炎等,而且不利于健康性格的形成。一位美國醫(yī)生說:“不要把注意力只盯在食物上,夫妻同吃一樣的食品,可是為什么丈夫患冠心病的概率要比妻子多5倍呢?”問題就在于男人承受的心理壓力比女人來得大。
應(yīng)該說,生活中不可能沒有壓力,關(guān)鍵是你要如何去看待它。悲觀主義者開窗看到的是烏云,樂觀主義者開窗看到的卻是烏云縫里那縷陽光。
也許快樂改變不了什么,但至少可以改善些什么。
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會把平凡的生活調(diào)弄得有滋有味,他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有人認為,英國人特有的幽默樂觀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所起的作用,僅次于英勇的皇家空軍。
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倍钪?,就要快樂地活著,浪漫地活著。生命的美麗,不僅在于追求什么,奉獻什么,還在于應(yīng)該享受什么。
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命中只有兩個目標,其一是追求所要求的;其二是享受你追求到的。只有最聰明的人,才可以達到第二目標?!蔽覀兪腔钌娜耍覀冇胸熑螢檫@個世界奉獻光和熱,也有權(quán)利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好天地,里面充滿陽光、花香、愛人的夢話和美酒的色彩……“仰臥在樹蔭下面的草地上,嚼著一根青草,凝視天空,看看偶爾飛過的鳥。”天堂里住的是懺悔的人,而我們無悔,我們永遠年輕的心,就是塵世最好的天堂。
如果說,痛苦是一種深度,那么快樂則是一種高度??鞓返娜送〔饺顼w,對工作感到稱心,對生活感到滿意??鞓氛绻?,可以相互感染,所以快樂的人總受人歡迎。能與你共同患難的朋友忠誠可靠,能與你分享快樂的人,豁達而無妒心。
但不管怎么說,快樂永遠是一顆年輕的心,誰都可以擁有。重要的是,你想不想擁有或懂不懂得擁有……
(稿件編號:090813002)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大新鎮(zhèn)新凱學校,215636,電郵:daqian0593@yeah.net)
編輯/何 妍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