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國際貿易貨款結算的常用方式主要有托收和信用證兩種,并且每種方式都各有其利弊特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貿易市場上,采用最安全的國際貿易貨款結算方式,對進出口企業(yè)至關重要。根據這兩種貨款結算方式的分析和比較,我國外貿企業(yè)在選擇國際貿易貨款結算方式時最好采用信用證結算方式。
[關鍵詞] 托收 信用證 貨款結算方式
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上升到2.56萬億美元,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排名連年上升,成為僅次于美國和德國的第三貿易大國。貿易量的快速增長,就使貿易結算能否安全收匯問題的重要性逐漸突出。目前中國對外貿易貨款結算及其出口收匯的實際情況已經表明,由于貨款結算方式的選擇不當,貨款結算安全的風險已經比過去明顯增加,并且迄今至少已有1000多億美元的海外應收賬款無法收回,有些地區(qū)對外貿易的逾期應收賬款高達18%~20%,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持續(xù)均衡發(fā)展。因此,選擇最好的國際貿易貨款結算方式,避免收匯風險已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必須引起外貿企業(yè)的高度重視。
國際貿易貨款結算的基本方式包括匯款、托收、信用證。匯款結算方式屬于商業(yè)信用,多用于勞務和資本往來,但在貨物貿易中,由于賣方承擔的風險太大,很少被使用;托收結算方式雖也屬于商業(yè)信用,但托收方式中的跟單托收由于出口商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在國際結算中使用較多;目前,信用證結算方式在國際貿易貨款結算中最為普遍,它屬于銀行信用,對貿易雙方均有約束,雙方承擔對等風險。本文將著重分析信用證和托收這兩種國際貿易貨款結算方式的各自的特點,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托收結算的特點與優(yōu)劣
托收是指出口商為了收取貨款,出具以進口商為付款人的匯票,委托當?shù)劂y行通過它的國外分行或代理行向進口商收取貨款的方式。托收根據使用匯票的不同,可分為光票托收和跟單托收,以跟單托收使用較多,而跟單托收根據交單條件的不同,又分為付款交單(D\\P)和承兌交單(D\\A)。“D\\P”是指出口商將匯票連同貨運單據交給銀行托收時,指示銀行只有在進口商付清全部貨款時才能交出貨運單據?!癉\\A”是指出口商的交單以進口商的承兌為條件,進口商承兌匯票后,即可向銀行取得貨運單據,待匯票到期日付款。由此可見,選擇“D\\P”方式比選擇“D\\A”方式較為安全。只要買方未付款,貨運單據仍在銀行,那么,貨權仍歸賣方,賣方仍可將貨物轉賣他人或運回。而“D\\A”方式的風險就比較大,因為,買方可能簽署了承兌書,取走了單據、提走貨物之后,到期不來付款,賣方損失更大。
國際貿易貨款采用托收結算的方式,優(yōu)點在于其費用低廉,手續(xù)簡單迅速,方式靈活。但托收方式是一種商業(yè)信用,銀行只提供服務,不提供信用,進口商是否付款贖單或承兌,或承兌后是否付款,出口商能否按時收回貨款,完全取決于進口商的信用。假如進口商因商情變化,到時拒不付款或者拒不承兌,出口商就有可能遲收或收不到貨款的危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銀行對此并不承擔任何責任。因此,托收對進口商有利,特別是“D\\A”對進口商更為有利,而對出口商來說則存在較大的風險。比如,經常有進口商在出口貨物出港后提出降價,如果這時出口商不同意,那么出口商只好將貨物轉賣他人或者把貨物運回,有時貨物已經到達目的地,進口商就是不贖單,結果造成了滯港費、倉儲費等。出口商不但沒有收到貨款反而無辜受到損失??梢姡隹谏淘谕惺諛I(yè)務中,不僅資金負擔重,而且收匯風險很大,因此在出口業(yè)務中一定要認真審查進口商的資信狀況。雖然托收從形式上來講,進口商的利益受到較大的保護,但其依然面臨著被欺詐的風險,要防范出口商以虛假單據或發(fā)運殘次貨物等形式騙取貨款。
此外,在國際貿易貨款結算中采用托收結算的方式時,其最基本的交易基礎是買賣雙方必須相互信任,在其他方面沒有明顯妨礙賣方收款的諸如國家風險、政治風險、外匯管制風險等不利因素,托收的貨物往往是跨國公司內部母子公司交易的、非熱銷的貨物,并且雙方都有著減少手續(xù)費用,縮短交易時間,節(jié)約成本的愿望。
二、信用證結算的特點與優(yōu)劣
正因為托收結算方式存在上述弊端,為了解決買賣雙方的互不了解、互不信任問題,信用證結算方式應運而生。所謂信用證結算方式是指,銀行根據進口商的申請,向出口商開出的,保證在一定期限內憑符合規(guī)定的單據付款的書面文件。
信用證結算方式的特點主要在體現(xiàn)三個方面:一是開證行取代進口商承擔起向出口商付款的第一責任,這也是信用證結算中“銀行信用”的根本體現(xiàn);二是信用證是純粹的單證交易,收益人只有按信用證的規(guī)定辦理和提交各項單據,才能保證其貨款得到及時的償付,這是信用證“紙面交易”特點的突出體現(xiàn);三是信用證是獨立自足的文件,也就是說,盡管信用證是進口商依據合同約定向開證行申請開立的,但一經開出就構成了開證行和出口商之間的契約關系。由此可見,信用證是法律意義上的獨立合同,銀行僅憑單據是否與信用證要求相符來決定是否償付貨款,而與任何其他合同無關。
由于信用證結算具有上述三個特點,其優(yōu)點也就十分顯然,能夠把原來由進口商履行的“憑單付款”責任,轉化為由銀行承擔,即通常所說的“以銀行信用取代商業(yè)信用”。由于銀行信用更加可靠、穩(wěn)健,并且銀行的資金也更加雄厚,能夠為進出口雙方提供資金融通的便利,使得買賣雙方都增加了安全感,從而大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fā)展。此外,采用信用證結算對銀行也不無裨益,銀行利用自身聲譽向外開出信用證而獲得一定的開證手續(xù)費收入,并且它所做出的付款承諾也是以賣方交來的代表貨物所有權的憑證以及買方的開證押金或保證金或質押為基礎的。因此,信用證結算方式上的述優(yōu)點,使得它成為當前國際貿易貨款結算中使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結算方式。
但是,目前歐美市場上利用信用證進行國際貿易結算的比例不到20%,而其他商業(yè)信用方式則要占到80%以上。這是因為在國際貿易貨款結算中,采用信用證結算的方式雖然優(yōu)點明顯,但其操作程序復雜,要求嚴謹,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貿易的結算成本,而且還有其本身體制的內在缺陷,稍有不慎則會增大貿易貨款結算的難度。例如,美國Beyene公司以信用證方式給阿拉伯共和國的Mohammed Sofan出口一批貨物,就因為在提單中將“Mohammed Sofan”打成“ Mohammed Soran”僅一字之差就遭到了銀行的拒付,而且法院最終判定銀行勝訴。
從這個案例不難看出,信用證方式結算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信用證是純粹的單證業(yè)務,銀行付款嚴格按照“單單相符、單證相符”而不管貨物,對于出口商而言,即使已經按合同和信用證要求履約,但如果在制單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則同樣可能面臨不能安全收匯的風險。此外,對于出口商而言,還可能因開證行資信不佳或收到虛假信用證、軟條款信用證而遭受風險和損失;對于進口商而言,即使在信用證中設置了約束對對方履約行為的要求,但如果對方提交假單據或單據與貨物不一致,同樣可能蒙受損失。
三、兩種國際貿易貨款結算方式的分析比較
通過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出,托收和信用證作為兩種最常用的國際貿易貨款結算方式,各自都有不同的利弊優(yōu)劣,托收結算收匯風險高于信用證結算,托收結算占用資金多于信用證結算;然而,信用證結算的手續(xù)卻比托收結算的手續(xù)繁瑣,且銀行費用也較高。因此,對于一筆具體的國際貿易業(yè)務來說,進出口雙方應從安全收匯、占用資金、手續(xù)繁簡和銀行費用等方面綜合分析,才能確定并選擇最為合適的貨款結算方式。
特別地,在一筆具體的國際貿易業(yè)務中究竟采用哪一種貨款結算方式,往往還要取決于買賣雙方在對自身收益與風險衡量基礎上的談判,以及與雙方所交易貨物的特點、交易習慣和相應法規(guī)密切相關。如果雙方違約的風險幾乎為零(如跨國公司位居兩個國家的分公司之間的交易)的時候,托收結算優(yōu)于信用證結算;如果有一方存在違約的可能性時,從該筆貨款結算的安全角度考慮,則雙方首選的支付方式就應該是信用證。
我國對外開放時間不長,國內進出口商與國外進出口商之間還沒有建立起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不足,因此在我國國際貿易貨款結算中首先需要考慮是貨款安全因素,因此,很多企業(yè)都較多地使用了信用證方式結算。使用信用證方式結算,雖然手續(xù)比較復雜,要求比較嚴謹,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結算成本,但卻能夠降低貨款結算安全的風險,確保安全收匯,從而提高雙方履約的積極性。畢竟,在規(guī)避風險和降低費用之間,前者更為重要,只有在履約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才能考慮降低成本的問題。因此,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外貿企業(yè)在參與國際經濟競爭,不斷開辟市場空間,擴大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最好是選擇信用證結算的方式,以便有效地規(guī)避貿易風險,獲得最大的比較貿易利益。
參考文獻:
[1]蔡玉彬主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王益平主編:《國際支付與結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3]張宏東:《國際結算方式的變化與發(fā)展趨勢》.《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7期
[4]嚴曉捷:《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的比較》.《調查與研究》,2004年第1期
[5]閔 敢:《論我國出口企業(yè)信用證風險防范》.《生產力研究》,200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