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啞巴外語”一直是中國人學習外語的最大癥狀,本文從簡化語法教學出發(fā),通過采取形象教學、開展項目教學等手段,以實現(xiàn)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能力;簡化;形象教學法;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4.2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8—0206—02
都說學日語是笑著進哭著出,其實哭倒也未必,只是說明日語越學越難,隨著難度的加大,許多人往往會止步不前。
筆者在教學中努力簡化語法教學,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的辨析與應用能力。
一、拓展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與辨析能力
首先從單詞入手。課本上對單詞的講解一般局限于其出現(xiàn)在課文中的某個詞義,而每一個單詞有的多達十幾種含義,如果授課時一一說來,既浪費時間又會讓學生負擔過重,老師可以結(jié)合日語帶有漢字的優(yōu)勢,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去猜,然后老師再進行梳理。這樣不僅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更主要的是將來的閱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新詞匯,有了這種練習,學生就可以大膽地在未知的情況下猜測并使用。如“亂れる”這個詞,學生們就說出了凌亂、散亂、亂世、心煩意亂、混亂等語義。
其次是擴充語法內(nèi)容。語法是學習的基礎,也是能力提高的保證。有些語法項目,課本只講了基礎,若囿于教材,則只能停留在表層上。如「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書上列出的方法是表示推測,實際這是一種有百分百把握的推測。另外如今在日本年青人中間,出現(xiàn)了傳統(tǒng)語言學者所難以接受的對自身也用此句型的濫用情況。同學們都很年青,也有許多人想留學日本,介紹年青人的用法與詞匯是他們感興趣的。
再次結(jié)合實際,深化教學內(nèi)容。眾所周知日本是個曖昧的民族。日本人生活中最注意的就是不要給對方帶來困擾,從而傷害到彼此的感情。因此說話、處事非常避免突出自我。即使是一句很簡單的日語,其深層次的內(nèi)涵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學生不熟悉這些習慣表達,實際應用中不能充分體會到對方的真正用意,就會帶來不便。
現(xiàn)代教學認為,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得,還要重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更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探究過程。興趣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先導,興趣永遠推動人進取。心理學測試結(jié)果顯示,一個人最強烈的感情最多只能持續(xù)三十個月,對于外語學習而言,其興趣的持續(xù)時間也是有限的,如何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也是教學中要考慮到的一點。最主要的就是老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和教學內(nèi)容。“哈日一族”已蔚為壯觀,上課的時候介紹一些前衛(wèi)文化,會更好的集中起大家的注意力。
二、簡化語法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解決難點的能力
語言也有生命力,教學要做到讓語言活起來,活下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為重中之重。然而多年的外語學習經(jīng)驗及目前以考試成績?yōu)樵u價基準的體制,都讓學生更多的偏重于語法學習,所以如何讓學生即有效地掌握語法知識,又能更好地自由應用,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關(guān)于語法教學,本人采用化繁為簡的方法。
1.抽筋扒骨與添油加醋法
日語其實只有四句話(判斷句、陳述句、描寫句與存在句)和六個句型(被動、使役、授受等),其后所有的復句都脫胎于此。因此對于基本句的教學,一定要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即使隨著教學的深入,接觸到的語法知識越來越多,語句越來越難,但“化繁為簡”,就可以還原到基本句,從而令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到,并且改善課堂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與學習氣氛。
所謂“化繁為簡”既先“抽筋扒骨”后“添油加醋”。如:“小田先生因為忙不出席明天上午九點在新落成的圖書館舉辦的最新科技成果國際交流會議”。初看非常復雜,實則非常簡單?!俺楹灠枪恰奔礊椤靶√锊怀鱿瘯h”,標準陳述句,初學者亦可脫口而出“小田さんは會 に出ません”。接下來分別“添油加醋”。什么會議—國 交流會 ;哪方面—最新科學技 成果について;地點— で,動作進行的場所,名詞+で;什么樣的圖書館—竣工したばかり,“たばかり”的用法;時間—明日午前九 ,具體的時間后加助詞に;為什么不去—因為忙,原因的表達有“から、くて、ので”等,層層的剖析、添加,每個小單位都化簡成熟知的點,最后就可以很順利地做出這個貌似復雜的句子:小田さんは忙しいので明日午前九 に竣工したばかりの での最新科學技 成果についての國 交流會 にでません。隨著學習的深入,還會掌握到更好的表達,比如說選用“ことになる”、“ことにする”,“について”換成“ する”等,如此就簡化練習就可以帶領大家有勇氣走向更進一步的學習。
通過這種練習方法,同學們就不會再因句子復雜而退縮,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去簡化,再復雜化。使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去分析一個長句子:去掉修飾成分,就只有主干,然后慢慢添加,就可以得到一個最合適的表達了。
2.形象教學法
單純講解語法有時未免枯燥,形象教學會讓大家更容易接受。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或事例,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講述命令形與命令句。命令句有若干表達方式,“動詞命令形”是直接命令,語氣比較強硬,是較為少用的一種表達,“動詞ます形+なさい”的用法較委婉一些,而“動詞て體+ください”的用法則更加委婉一些。但究竟如何劃分“較委婉”和“更委婉”呢?通過大家熟知的典故中的一副對聯(lián):“坐 請坐 請上坐;茶 敬茶 敬香茶”,老和尚態(tài)度先后三個層次的不同表現(xiàn),恰當?shù)伢w現(xiàn)了這其中的區(qū)別?!白睂钚蔚挠梅?,態(tài)度不尊重,且高高在上;“請坐”對應“なさい”的用法,態(tài)度相對和緩,不再居高臨下;“請上坐”對應“~てください”的用法,已經(jīng)相當尊重對方。如此一來,命令句的用法大家了然于胸。
講述日本經(jīng)濟“三位一體改革”時,由于同學們并不太熟知社會經(jīng)濟形勢,所以雖然句子的意思能夠理解,但并不能充分把握與理解文章的整體。三位一體的改革思路分三步走。①“ 助金の削 ”;②“稅源移 ”;③“地方交付稅改革”。上課時,通過兔子與獵槍的故事,來幫助大家消化理解上述內(nèi)容。國家對地方的財政補貼,就好象是“兔子”,地方的生存取決于“兔子”的大小和多少,制度上或分配上的問題直接影響地方的發(fā)展,所以國家取消這種做法,交一桿“獵槍”給地方,也就是“稅源移交”。地方有了自主權(quán),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獵到更多的“兔子”,從而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好獵手,所以國家還要給新獵手們準備一些“饅頭”,在他能夠獵到兔子之前,維持生存,這也就是改革的第三步。
把教學過程中那些學術(shù)上無形的知識具體化,通過本事物外的事物為依托,進行形象比擬的方法很有成效。
“啞巴外語”是許多外語學習者最大的苦惱。其實不是不會,只是不敢而已。語言是用來應用的,學習語法不單只為上課造句。筆者在課堂上多次強調(diào),語言重在溝通與交流,目前并不需要完全忠實于原文的每個詞語,而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勇敢地把意思傳達出去。比如人山人海、比肩接踵等,要求大家翻譯成日文時個個緊鎖雙眉,苦苦去尋找地道表達,歸根不過就是“人很多”而已,所以只要一句“人が多いです”就可以了,若再加上“とても”、“たいへん”等之類的副詞,意思就更為接近。
三、開展項目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所謂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能將某一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jié)合起來;項目工作要求學生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學生有獨立制定計劃并實施的機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學生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xiàn)的困難和問題;學習結(jié)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筆者目前亦只是停留在表層的理解與實踐上。
曾給學生布置四個課題:《大和》、《日本與漫畫》、《日本料理與日本國民性》、《日語人與日本語的起源》。教師完全退出指導工作,由學生自行分組,獨立完成。其結(jié)果不盡相同,有完全失敗的,也有尚可安慰的。
《日本與漫畫》算是相對有些成效的例子。由六名同學組成,他們明確分工,通力合作,分別就漫畫的起源、歷史、不同發(fā)展階段及其題材、日本漫畫大師及其作品簡介、漫畫經(jīng)濟、漫畫的文化侵蝕現(xiàn)象等諸多方面,詳細進行了說明與論證。整體而言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上,都表明大家能夠進入到文化領域進行深層次思考。雖然依然存在許多不地道的表達,但“一生 命”的勁頭,足以讓筆者深受感動。事后許多同學都表示通過做一個項目所學習到的東西遠比課堂上背課文或練語法更讓自己印象深刻。
特別是專題活動中,同學們認真探討,從每個人身上挖掘到各自的優(yōu)點,從而更好地促進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項目教學亦可為教師提供很好的教學指導。通過學生的發(fā)表去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不足。如《日本料理與日本的國民性》是一個完全失敗的例子。本意是讓學生探究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但他們卻準備為相對獨立的兩個部分,分別介紹了日本料理與日本的國民性。這反映了教師完全退出指導還是有待時日的。
項目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協(xié)作和互助能力以及交際和交流能力。
中國傳統(tǒng)教育,講究“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很顯然對于后現(xiàn)代化思潮的如今已經(jīng)不適用了。且單單“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不能滿足于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現(xiàn)代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尺度,亦是高校工作者應矢志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靳衛(wèi)衛(wèi).走進日本:透視日本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
[2]張龍林.富士山下的匆匆歲月[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3).
[3]張仁西.談項目教學法的實施[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08,(10).
[4]朱殿祥.我的形象教學法[J].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04,(1).
(責任編輯/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