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杰眼里:掙錢、商業(yè)是容易、輕松和愉快的過程,而學術、理想的實現(xiàn)過程卻是“很累的”。比如開畫廊,如果只想著商業(yè),就只有多賣畫這一個目的,那事情就很簡單、很容易操作了。因為如今的商業(yè)運作系統(tǒng)已經(jīng)很成熟、規(guī)律:從策劃、寫作到檔案管理、人員配備,再到倉儲、流程、資金分配,而且整個系統(tǒng)是一體的,沒有矛盾。
但是單一的、沒有交織的系統(tǒng)“缺乏刺激”,所以盧杰的“長征空間”里,除了具備商業(yè)畫廊的全部要素外,同時還在進行著具有公益性、教育性的深度社會參與活動?!八?,我的同行們大多數(shù)都比我輕松愉快”,盧杰說。
作為“中國第一代藝術市場的建立者和參與者”,盧杰告訴記者:其實中國藝術市場第一次的高潮出現(xiàn)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并不太為大多數(shù)國人所熟知。盧杰正是那個時代的首批弄潮兒和成功者。
如果從將近20年前一直持續(xù)“練”到今天,盧杰說自己“一定是整天高爾夫、整天騎馬……不知閑適、舒服成什么樣子了?!钡R杰卻表示:“我無法想象從1992年到現(xiàn)在,自己一直開著畫廊,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并且已經(jīng)對于藝術市場的危機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當危機爆發(fā)時,自己很酷的站在那里……如果真是那樣,我肯定很累、郁悶死了。因為我是一個有浪漫理想的騷人、一個文人墨客?!?/p>
“就像我曾在1994年就已經(jīng)爬過喜馬拉雅山了,如果今天再去,我肯定不能僅僅滿足攀登到6400米那樣的高度,再去就一定要在山上做作品了”。盧杰說,如果總是重復一種方式那樣的生活,我不知道該無聊、郁悶成什么樣子呢?,F(xiàn)在東奔西跑、到處折騰,反而每天精力旺盛。
盧杰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理想主義,也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功利心,不能簡單地把這部分內(nèi)容截然分開。兩人之所以累,其實就是駕馭不了理想主義和功利心之間的平衡,始終處于一種矛盾之中。
既能“在現(xiàn)實中腳踏實地、可持續(xù)發(fā)展、并且愉快和輕松的做事業(yè)”,同時也能“做一些創(chuàng)造的、教育性的和公益性的工作”,很多人覺得同時滿足是不可能的,屬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因此,目前很多人主要的累就在于把兩者分開了,造成自己時刻處在矛盾之中,于是必然產(chǎn)生了累。
1992年盧杰開始做藝術市場,并由此奠定了自己的江湖位置。幾年后他激流勇退,在1995年-1998年開始環(huán)游世界、充分享受起了生活,那是“很徹底地玩過了”;去過南極、巴西亞馬遜叢林、復活節(jié)島、冰島、尼泊爾和喜馬拉雅山。
之后,盧杰就把自己和“長征”聯(lián)系在了一起。徹底玩過之后,盧杰覺得“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于是,他把自己大量的時間、精力開始用于公眾教育事業(yè):1998年開始構思“空前的、純原創(chuàng)的”長征理念,1999年方案成型,之后盧杰開始獨自走了4趟長征路,沿途進行研究、調研和考察,2002年便正式開始啟動、實施了“長征計劃”。
直到今天,盧杰依然堅持著自己浪漫的“長征理想”:他會帶著藝術家,一同去煤礦考察、調研、現(xiàn)場創(chuàng)作,并且深入礦井800米的地下……他的行為并不為大多數(shù)同行和人們所理解,但他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縱橫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