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霞
摘要 近年來,家長為兒童聘請家教已經(jīng)逐漸形成一股熱潮,其成因不僅涉及家長、學校、社會,而且與家教市場的有求有應的局面分不開。但家教現(xiàn)象的持續(xù)熱化對學生、教師以及學校教育都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家教活動不能忽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也不能忽視意志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家教;影響;思考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09)30-0058-02
Thinking about Prevalence and Impact on Tutoring//Feng Yunxi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a boom of gradual emergence that Parents hire tutors for their children. Its causes not only of parents, schools, social, But also are seeking tutoring market, a situation that should be separated. The phenomenon of constant heat of tutoring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hool education had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Therefore, we believe that tutoring activities, learning methods cannot ignore the guidance, we cannot ignore the will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Key words tutor; influence; thinking
Authors addres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家教”是指由家庭組織發(fā)起的與學校課程相一致的或同質(zhì)化拓展的教學活動。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學校教育中的“主科”課程內(nèi)容,在有些情況下也可能涉及其他學科或?qū)iL訓練的內(nèi)容[1]。家教的主要對象是在校的中小學生,教師主要由家長所聘請的中小學教師、在校大學生以及專職的家庭教師擔任。
1 家教盛行的原因
“家教”作為在現(xiàn)實中不斷壯大,在教育理論中處于邊緣的教育事實,其數(shù)量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而逐年遞增。家教現(xiàn)象在當今社會如此盛行,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1 家長方面的原因
1)家長期望值的增高。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愿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有好的發(fā)展,能夠有機會接受更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進入理想的大學。
2)家長的補償心理。多數(shù)家長的求學時代未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替自己完成當年未完成的心愿,能出人頭地,謀到一個更好的職業(yè)。
3)家長的攀比心理。當今社會,文憑依然是影響將來工作和收入的主要因素,家長迫于面子與攀比心理,不得不為孩子請家教,以便孩子能考上更好的大學,盲目地讓自己的子女參與家教活動。
4)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多數(shù)家長不精通教育方法和學科專業(yè)知識,無法親自指導孩子,只是一味地依賴家教,認為家教是萬能的,認為只要有家教就能讓自己的子女升入理想的學校。
1.2 學校方面的原因
1)城鎮(zhèn)班級人數(shù)超編。當前城市化過程的加速,使大量農(nóng)民子女進入城鎮(zhèn)學校就讀,而相應的教育設施沒跟上,造成城市學校班級學生數(shù)超編,學校教育難以滿足學生需要,自然促使家庭教育盛行。
2)應試教育雪上加霜?,F(xiàn)在的大多學校,特別是重點學校,每次大考過后的學科排名、班級排名愈演愈烈,導致教師、學生之間的比拼更為殘酷。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落人后并能升入高一級的重點學校,只能以家教作為取勝的籌碼。
3)家教市場有求有供。因社會分配的不均衡,一些受過較高程度教育的人未必有較高的收入,可能通過兼職家教以增加收入。廣大在職教師、離退休教師也是組成家教廣大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占家教隊伍人數(shù)最多的大學生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搞兼職,從事家教是比較穩(wěn)妥的方式。這樣已初步形成一支“家教”隊伍,大體維持了有求有應的局面[2]。
1.3 社會方面的原因
1)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教育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不足的現(xiàn)實,使得受教育者進入不同的學校后,接受的教育存在差別,有時可能是巨大差別,即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為消除這種不公平,大多數(shù)家長會有2種選擇:一是擇校,二是聘請家教[3]。
2)升學競爭強烈。當前由于高考、中考招生人數(shù)的限制,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升入高一級學校,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往往一分之差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為了穩(wěn)操勝券,一些家長就把目光投向“家教”。
3)就業(yè)越來越難?!叭雽W難,入好學校更難,就業(yè)更是難上難?!边@與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形成巨大的落差,造成家長對孩子未來就業(yè)不樂觀甚至悲觀的想法,迫使他們只有將希望寄托于讓孩子接受最好、最優(yōu)質(zhì)的教育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家教熱”是家長對未來不樂觀判斷后的無奈選擇。
4)收入的不斷增加。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家庭經(jīng)濟收入不斷增加,這就使得大部分家庭具備了請“家教”的條件。
2 家教造成的影響
2.1 家教對家長的影響一些家長對家教也產(chǎn)生依賴心理,放松對學生的督促檢查,從“陪讀”走向請“家教”,把孩子從自己身邊推向“家教”,認為自己就可以輕松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一個學生思想上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放松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
2.2 家教對學生的影響人們請家教往往忽視家教的負面影響。其實家教對孩子的學習和發(fā)展存在諸多方面的不利影響。1)產(chǎn)生逆反和厭學的心理。學生在校上課,離校后又走進家教課堂,沒有用來玩耍和進行其他活動的時間,必然對長期重復、單調(diào)乏味的事情產(chǎn)生抵觸和厭倦的情緒。2)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心理。課堂上的學習內(nèi)容依賴課后家教教師的輔導,課后作業(yè)依賴家教教師講解,逐漸喪失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能力。3)影響身心健康。家教占用孩子大量的時間,占用游戲與休息的時間,對他們的身心造成更加深遠的不良影響,無異于涸澤而漁、殺雞取卵。
2.3 家教對在職教師的影響教師除了用于教學和家務的時間之外已經(jīng)沒有多少空余的時間,而現(xiàn)在要拿出一部分時間做家教,有可能導致放松心理的產(chǎn)生。因為學生課后有家教補課,有些家長請家教,有的家長沒有請家教;有的學生是補缺補差,有的學生是提前學習和提高,這必然會導致學生水平的高下不一,從而增加教師的教學難度,間接地影響教學質(zhì)量。
2.4 家教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1)對學校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家教與新課改、素質(zhì)教育和“減負”的精神相背離。新課改是為了徹底改變應試教育對人的全面性發(fā)展的不良影響,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而家教已變成課本知識的俘虜,學校減負了,家教又加上了。可見,家教與新課改、素質(zhì)教育、減負精神相違背,影響學校教育的健康發(fā)展[4]。
2)不利于學校的管理。家教影響教師的本職工作,導致教師隊伍分散,影響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順利實施,使各項教學要求不能很好地得到貫徹落實,校風、學風趨于下降,也給學校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另外,教師本身就是一種資源,這種資源的校外支配與使用對學校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戰(zhàn),制造新的難題。
3 對家教的幾點思考
家教,不能只是關注于知識的填充,更主要的是激發(fā)培養(yǎng)兒童潛在的能力。因此,我認為家教應該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
3.1 不能忽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每個學生都應有自己獨特的記憶知識、理解知識、解疑析難的方法。有的學生,特別是初中生,學習方法僅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作業(yè)。因此,家教除輔導學生知識外,還必須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否則即使教給學生的知識再多,收效也甚微。
3.2 不能忽視意志的培養(yǎng)家教只注重傳授知識,忽視培養(yǎng)學生勇于攀登的意志。久而久之,易使受教育者產(chǎn)生依賴情緒,形成讓別人抱著走的習慣,甚至產(chǎn)生在學校上課思想不集中,回家完成作業(yè)時每題都問,對自己所完成的作業(yè)正確與否缺乏自信心的現(xiàn)象。
3.3 不能忽視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家教僅重視知識的傳授,這樣勢必造成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將思維禁錮在已有知識的圈子內(nèi),不易開啟學生心扉,啟迪智慧,發(fā)展思維;不易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談不上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家教活動繼續(xù)這種僵化死板的模式,扼殺了兒童自由想象的權利,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套上枷鎖。
3.4 不能剝奪孩子美好的童年孩子的世界充滿童真、童趣,他們喜歡根據(jù)自己的方式進行毫無拘束和壓力的活動,因此,在對他們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內(nèi)容、教育手段等一切教育活動的安排都應以孩子的世界為依據(jù),使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而不是厭學、恨學。人的發(fā)展是逐漸的、循序漸進的。孩子的成長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成人應理解到他們生活世界的這一特點,給予他們生長和成長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然、自由地生活,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參考文獻
[1]楊啟亮.家教:一個教學論邊緣的實際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5)
[2]柴洪濤.“家庭教師”現(xiàn)象透析[J].教育探索,1996(1)
[3]胡學志.“擇校熱”與“家教熱”背后的冷思考[J].青海教育,2006(Z2)
[4]王建軍.家教和學校教育:走不出的惡性循環(huán)[J].基礎教育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