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黃鷺閩 本報特約記者 邢 奇 汪新華
雖然已經落幕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被一些國家嘲諷為接近失敗,但印度卻沉浸在媒體營造的另一種喜悅之中,因為它與中國的關系得以改善。這甚至被稱為是此次峰會帶給印度的“唯一紅利”。半個月前炒作邊界和達賴問題帶給兩國的陰霾,被印度媒體上中印“同仇敵愾”的驟濃氣氛遮蓋。
在哥本哈根峰會開幕前后,印度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力度迅速增加。印度最為知名的24x7電視頻道對印中兩國談判代表進行了聯(lián)合專訪,鏡頭中也多是兩國領導人共同與會的情景。印度《教徒報》、《經濟時報》等的報道都非常積極。這令生活在印度的《環(huán)球時報》記者為不久前“緊張氣氛”的消散而暫時長舒了一口氣。記者的朋友律師納文·卡普爾興奮地打來電話,詢問記者有沒有注意到兩周來印度媒體對印中關系的積極報道。當聽到記者說感受很深時,他高興地說,“‘印地秦尼帕伊帕伊(印地語,意思是印中人民是兄弟),這個宣傳口號本身就一直是這樣的?!?/p>
“中印因丹麥草案抱團”,印度《商業(yè)標準》這樣認為。8日,一份發(fā)達國家繞開發(fā)展中國家私下制定的密約被曝光掀起軒然大波。此后,印度代表團團長拉姆什公開表示,印度將與中國、巴西和南非一起共進退,保持集體行動。談到中印兩國在談判中的緊密關系,他透露說,兩國一天最多會見了6次?!队《葧r報》評論說,為了應對富裕國家在這次氣候峰會上的大規(guī)模攻勢,印度加入中國以及巴西和南非的陣營,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舉動”。 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舉行關鍵峰會的前夕,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印度總理辛格決定舉行單獨會談。對此,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網(wǎng)17日評論稱,隨著印度和中國迎戰(zhàn)美國,世界很可能看到一個非同尋常而有趣的對陣。
關于這個對陣,《印度時報》19日解釋稱,小布什把印度視為“反華”國家,想以“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制衡“世界上最古老文明”。在奧巴馬上任后,印度領導人卻尚未認識到美國對華外交的轉變。但現(xiàn)在“世界新秩序到來了”?!队《瓤靾蟆贩Q,對于印度來說,失敗的哥本哈根峰會有一個正面意義,那就是在氣候變化的討論中,印度發(fā)展了與中國的關系,并且找到了兩個亞洲大國保持在一起的方法。
在歡呼中印關系改善的同時,印度媒體也對此前的態(tài)度做出了反思。印度《經濟時報》19日稱,中國是一個充滿神話、傳統(tǒng)的國度,我們對它更多的是驚嘆和好奇,卻一知半解。報道援引印度尼赫魯大學漢學家奧卡·阿恰亞的話說,中國具有風俗、趣味、要求和愿望的多樣性。對于政治精英來說,一個中國政策是必須的,而對于商界精英來說,這絕對是不行的。必須理性面對籠罩兩國關系的猜疑和不信任,通過理智和良好的政治及經濟往來消除。
事實上,這樣的“中印蜜月”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美國政治評論網(wǎng)站eGov monitor報道稱,去年在多哈談判中,兩國曾一同譴責產業(yè)化程度更高的國家要求的自由貿易。包括此次哥本哈根峰會在內的兩次合作都像是實用的聯(lián)盟,用來保護直接的經濟利益。這表明中印是國際體系中完美的合作者,中國和印度可能不會形成“新的亞洲權力集團”,但他們也不會是戰(zhàn)后自由秩序的支持者。
有人質疑,這種媒體上的親近是一個暫時事件,那些強調沖突、糾紛的話題很快將死灰復燃。印度《瞭望》雜志外事副主編普拉內·夏瑪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即使在前不久因邊界等問題產生的不友好的氛圍中,也并不是說印中雙邊關系真的偏離了發(fā)展軌道,而是因為來自雙方部分媒體的負面報道,把一些不利兩國關系的因素放大了。哥本哈根會議使兩國人民重新明白,印中是可以如此緊密合作的,也為雙邊合作給出了樣板。“對印中雙邊關系的務實積極的報道,我相信,同時也希望,這僅僅是個開始?!毕默斦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