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欣賞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凈化陶冶,還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許多與音樂相關的人文知識。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欣賞關系到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關系到我們整個民族的人口素質。我們中學音樂教材中選編了大量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為了較快地改變學生呆板學習的狀況,筆者認為教師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作為創(chuàng)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在人的發(fā)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如何使這些名曲進入學生心靈深處,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教育功能,就成了我們音樂教師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下面,筆者根據(jù)幾年來在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心得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一下如何進行高中音樂欣賞教學。
一、 授課形式靈活機動,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要上好一堂音樂課,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合理組織。上好一堂音樂欣賞課,就更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安排。如何開好頭,導入新課至關重要,它將對整節(jié)課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絕不可輕視。如欣賞《春江花月夜》,先不急著向學生介紹新課內容,而是拿出一幅美麗的山水風景畫讓他們看。在音樂課上,教師舉起的不是音樂課本,而是音樂課中從未出現(xiàn)過的一幅畫,無疑把所有的視線都吸引到畫上。這樣,教師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就達到了。而后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這幅畫:“春天靜謐的夜晚,遠處群山連綿,一輪圓月掛在當空,幾只小船在江面上輕輕蕩漾。近處岸邊,柳枝、花影在輕輕搖曳。”這么迷人的大自然景色,怎樣用音樂來進行描繪呢?從而引出課題——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這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欣賞的內容,引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明確樹立新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完善自我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一直沒有得到落實,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淡薄,依賴教師和課本,缺乏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不敢對老師的教學內容發(fā)表意見和看法,課堂氣氛沉悶、呆板。教師辛勤的教學并沒有帶來輕松、愉快及豐碩的成果,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首先要改革課堂教學觀念,改革傳統(tǒng)教師在課堂中的形象,創(chuàng)造新穎的課堂和諧氣氛。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教師在討論某一問題時的論點,只是個人觀點,每個學生應該都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觀點,要使學生感受到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是平等交流、真誠相待,要讓學生敢于表述,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要將自己今后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付諸實施。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點、論點在學生心目中永遠是正確的。學生在思考問題前或在提問之前,總是考慮教師講的是什么觀點,自己的觀點看法是不是符合教師的觀點,而教師有時在評論學生發(fā)言時又會流露出一些傾向性,這些都會影響學生選擇自主思考時的依據(jù)。所以,在改變課堂教學觀念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完善自我”。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我想,學生在通過音樂欣賞的同時,可以展開自由的想象翅膀去自由聯(lián)想,并各抒己見,暢談感受。這樣,學生才能走進音樂,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最終達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三、 加強理論知識學習,促進培養(yǎng)欣賞能力
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的鑰匙。教師必須要正確引導、耐心講授音樂知識,要對樂曲的作者、樂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以及樂曲的趨勢結構等向學生做介紹。但這種理論型的介紹要精而簡,抓住樂曲的重點、難點、特點,簡潔明了,點到為止。還以《春江花月夜》為例:教師應點明《春江花月夜》原為一首唐詩,后變成一首名為《夕陽簫鼓》的琵琶曲。1925年后經許多音樂家的精雕細刻,成為一首由引子、主題樂段、主題多次變奏及尾聲構成的優(yōu)美的民族管弦樂曲,成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一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在國際樂壇上享有崇高的聲譽。接下來教師再結合《春江花月夜》中所使用的樂器,對照樂器圖片,一一講解民族管弦樂器的外形特征及音色。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比較深入、全面地感受音樂,從而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四、 深刻體會意境,適當加以引導
音樂作為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chuàng)設一種與音樂意識和諧的氣氛,才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音樂空間。創(chuàng)設輕易的手段很多,如講故事、看圖畫和音像資料等。教師要善于敏銳地捕捉和收集一切有利于自己教學方面的信息,為己所用,使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靈活豐富而又恰到好處。如《春江花月夜》這首古曲共分十段,內容各不相同,每段都要稍加提示。在“水云深際”中,低胡深厚低沉的音色使人聯(lián)想水天一色,濁浪推涌;在“洞簫拍岸”中琵琶和古箏的演奏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飛濺的景象等等。教師的點撥使學生融入音樂所展現(xiàn)的意境中,調動了學生想象力的參與,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也成功地完成了欣賞的目的。
總之,中學生時期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欣賞能力不可忽視的階段,有著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美化學生行為的獨特功能。中學音樂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達到對音樂有一定的鑒賞力,發(fā)展想象力,豐富情感,陶冶情操?!敝袑W生該如何欣賞音樂,怎樣才能提高音樂欣賞和感知力,還需要眾多音樂教師的努力。以上只是筆者的一些粗淺見解,不足之處,望各位同行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