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祥
關鍵詞:南唐詩 風格 宋初詩壇 影響
摘 要:南唐詩在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具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由南唐入宋的詩人,把南唐詩人的詩風帶到了北宋,他們的苦吟詩風、平淡詩風、學人之詩開啟了北宋初的詩壇局面,對宋初詩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主宰宋初詩壇相當長一個時期。
南唐詩的發(fā)展階段處于唐詩與宋詩兩個峰巔中的山谷地帶,具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詩創(chuàng)作連接著唐宋,成為一條紐帶。因為,唐末的詩體流派與詩風在南唐繼續(xù)盛行,如“白體”詩派、“賈島體”詩派、“溫李體”詩派成為南唐詩的主要流派,使唐末詩風得以在南唐延續(xù)與發(fā)展。而由南唐入宋的詩人,又把南唐詩人的上述詩風帶到了北宋,開啟北宋初的詩壇局面,主宰宋初詩壇相當長一個時期。所以,從唐末與宋初詩壇的兩個角度去考察,南唐詩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是連接唐宋詩壇的橋梁。
一、苦吟詩風
南唐有相當一部分詩人仿效晚唐體的苦吟詩風,因為晚唐體詩的苦吟味和病態(tài)美,確實適合于一些詩人的創(chuàng)作個性。這種苦吟詩風的特點大致有三:
其一,就是它的僻澀味,表現為詩句和辭藻的工整與雕飾,拘泥于格律而不流暢,這種風格正與“白體”的淺俗流暢相對立?!短妻浴肪硪欢?“元和中,元白尚輕淺,賈島獨變格入僻,以矯浮艷?!闭f明了這種詩風與元白詩風走向了反面。“變格入僻”是賈島的獨到處,賈島、姚合為中唐詩人,他們的苦吟是人生和藝術的自覺追求;而到了唐末五代(包括南唐在內),情形卻大不一樣。司空圖說:晚唐體詩和賈島詩“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于蹇澀,方可致才”{1}。此語道出了苦吟詩作的內容特點,即蒼白空洞,徒有警句。
其二,南唐的苦吟詩人除孫晟等幾個少數作家之外,大多為隱逸之士,或者是終生窮于詩道者。他們對當時政治幾乎不聞不問,超然物外,或者說是無力過問,只是埋頭作詩,不復有他想。這是直接把吟詩當做了畢生的事業(yè)去追求。
其三,苦吟詩人一個較為顯著的特征,也正如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賈島》里所說的:“愛靜、愛瘦、愛冷,也愛這些情調的象征——鶴、石、冰雪……他們甚至愛貧、病、丑和恐怖?!边@種詩境和物象方面的獨特之處,不僅屬于賈島,也屬于那些賈島的崇拜和仿效者。寒苦凄冷的意象,正是苦吟詩人感興趣的東西。
其四,在詩歌體式上,“晚唐體”詩人一般都長于五言律詩。南唐苦吟詩人的寫景精策之句俯拾即是,它們均對仗工整,氣象狹小,且看以下幾聯(lián):“鷓鴣啼竹樹,杜若媚汀洲”(李中《江南春》)、“小舟聞笛夜,微雨養(yǎng)花天”(鄭文寶《送曹緯秀才》)、“蓮中花更好,云里月長新”(唐鎬詩句)、“泉美茶香異,堂深磬聲遲”(李中《寄廬山白大師》)、“露團沙鷗起,人臥釣船流”(任濤詩句)、“風便磬聲遠,日斜樓影長”(潘天錫《游古觀》)等等。在南唐詩人中,耽于“晚唐體”苦吟詩風的,有幾位較為著名的詩人,惜其詩作大多失傳。這些詩人有陳貺、孫晟、劉洞、江為、陳甫等。南唐詩人的這種苦吟詩風對于承前啟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直接影響著宋初的詩壇。
宋初詩壇的晚唐體苦吟詩人無不承襲南唐苦吟詩風,如潘閬、林逋、魏野、寇準與“九僧”等人的苦吟詩風乃是南唐詩風的余緒。而學晚唐體最逼真的是九僧。歐陽修《六一詩話》云:“國朝浮圖以詩名于世者九人,故時有集,號《九僧詩》,今不復傳矣?!敃r有進士許洞者,善為詞章,俊逸之士也。因會諸詩僧分題,出一紙,約曰:‘不得犯一字。其字乃山、水、風、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于是諸僧皆擱筆?!睆倪@一記載中可見其詩境極其狹窄的特點。這些晚唐體詩人的風格,正如潘閬的《敘吟》詩所說:“發(fā)任莖莖白,詩須字字清,搜疑滄海竭,得恐鬼神驚?!彼麄円埠湍咸瓶嘁髟娙艘粯?由于視野狹窄,沉溺于描摹景物,抒發(fā)清苦幽僻的個人性情。
林逋的詩風格清淡,意趣高遠。當時與林逋并稱而詩名較大的是晚唐體苦吟詩人魏野?!端问贰る[逸傳》云:“野為詩精苦,有唐人風格,多警策句,所著有《草堂集》十卷。大中祥符初,契丹使至,嘗言本國得其上帙,愿求全部,詔與之。”可見他的詩名很大,遠播異域?,F存《東觀集》十卷,《四庫提要》卷一五二云:“野在宋初,其詩尚沿五代舊格,未能及林逋之超詣,而胸次不俗?!彼纬酢巴硖企w”的苦吟詩人中,寇準是唯一的達官,同時也是這一派詩人的盟主。當時名士如魏野、林逋及“九僧”等,都是他的詩友?!端膸焯嵋肪硪晃宥u曰:“準以風節(jié)著于時,其詩乃含思凄婉,綽有晚唐之致。然骨韻特高,終非凡艷所可比?!薄跺伤琛肪硪?誘亦云:“萊公詩學晚唐,與九僧體相似?!边@些評語是符合實際的。
“苦吟派”詩人的特點在于窮搜苦求,詩中常有一些沁人心脾的佳句,而且多在中間兩聯(lián)。但他們生活積累過于狹隘,描寫景物常溺于小巧細碎,抒寫性情多流于清苦幽僻。至歐陽修等人起來反對,這種雕刻破碎的詩風,便被革除掉了。
二、恬淡風格
南唐詩人的詩風表現為追求平淡自然。無論是宗白詩人還是宗賈島詩人,都有一種平淡詩風,因為白居易的閑適詩所表現的自然淡泊風格和賈島詩所表現的幽閑淡泊情趣有相同之處。所以平淡詩風為南唐多數詩人效法。這種平淡自然詩風是指詩人為表達閑適或悵然的心情所塑造的靜謐與淡雅的意境,抒發(fā)一種幽深而寧靜的情懷;即使表現憂愁,也是淡淡的憂,淡淡的愁??滹椄∑G詩風多為“溫李體”詩人所宗法,他們?yōu)榱讼矈蕵返男枰?用濃麗的辭藻塑造女性形象,鋪張描繪豪華的場面,給人以虛浮、濃麗之感。
追求平淡的詩風在南唐詩人中有李建勛、李中、梁藻等人。如李中的《落花》:
年年三月夢,無計惜殘紅。
酷恨西園雨,生憎南陌風。
片隨流水遠,色逐斷霞空。
悵望叢林下,悠悠飲興窮。
詩人在此詩中抒發(fā)一種暮春的淡淡哀愁,似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之嘆,面對落花、風雨,詩人也可能想到了世間的好景不長,時光易逝,從而有一種悵惘心情。李建勛的詩追求淡泊,也與他自己的身世有密切關系,他時仕時隱,不以為懷,去留心情兩自如,表現出一種淡泊名利、超脫世俗的情懷。其情志表現在詩作上,便是抒發(fā)一種平淡的情愫,形成一種幽遠的意境。在抒情中追求平淡的詩是較多的,我們再看一首梁藻的《南山池》:
翡翠戲翻荷葉雨,鷺鶯飛破竹林煙。
時沽村酒臨軒酌,擬摘新茶靠石煎。
詩中表露出平淡的野趣與詩人的生活有關。梁藻性格蕭散,不喜俗務,本來應該承襲其父的官職,但他不愿屈就,而愿意做一個優(yōu)哉游哉的處士。故其詩中也表現出一種恬淡的風格。在這里,不妨提及一下詩人何昌齡的一首詩,此詩不但在平淡中表現一種意境,而且,它還成了一首別人的讖詩:“經旬因雨不重來,門有蛛絲徑有苔。再向白蓮臺上望,不知花木為誰開?!?《題楊克儉池館》)這是何昌齡贈給楊克儉的詩?!对娫捒傹敗非凹砣对娮忛T》載:“昌齡宰廬陵郡,有衙將楊克儉能媚州牧而移其權,昌齡以兄事之,嘗游其池館,貽其詩曰云云。未幾,克儉連延范,貸死而刑,其家破焉。議者以為其詩之讖也?!弊屑氉x一下,此詩幾乎真是一首不吉利的詩,詩中“不重來”、“蛛絲”、“苔徑”、“為誰開”,在平淡之語中,似乎意有所措指,暗寓殘破景象。頂替其位的楊克儉不久遭禍,此詩成了讖語。
南唐詩人的這種平淡、閑雅詩風直接影響著北宋初的詩壇。因為宗白詩人徐鉉由南唐入宋,并成為詩壇盟主,直接把白居易閑適詩的恬淡風格帶到了北宋。另外,宋初的統(tǒng)治者為了頌揚圣明和粉飾太平,便有意提倡應酬贈答的詩賦。所以,宋初文壇盛行的是唱和詩,而白居易的元和體便成了時流學習的榜樣。這種應酬贈答之作完全是為了消遣,內容上是流連光景,形式上是依次押韻,風格則平易清雅,不求雄渾典麗。這批詩人主要有徐鉉、李昉、李至、王奇、王禹偁等人。徐鉉的詩被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六評曰“有白樂天之風”,詩風平淡淺切;而李昉亦被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一評為“昉詩務淺切,效白樂天體”。可見他們的詩風受南唐白體詩平淡淺易詩風的影響。
三、學人之詩
相對于上面所論及的幾種詩風,學人之詩在南唐比較不突出。雖然南唐三主提倡尊崇儒教,學風很盛,但博通經史,學問足佐其詩作的詩人并不多,最突出者有徐鉉、徐鍇、史虛白諸人。他們直接影響著宋初的“西昆體”詩人。特別是徐鉉由南唐入宋,更成為宋初學人之詩的先導。
南唐詩人中,有一群學力深厚的儒者,在學人詩的創(chuàng)作上別有建樹,成為其詩創(chuàng)作成就的一個方面(對徐鉉本人來說,當然這還不是主要的方面,徐鉉詩的主要成就是在宗白體詩),然而在學人之詩的傳承上,都不能不仰仗他們的努力。
徐鉉。徐鉉與其弟徐鍇皆是學問贍博的大家(關于其生平及詳細情況,前面已經涉及,此不贅述),《十國春秋》本傳稱:“鉉簡淡寡欲,質直無矯飾。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隸書亦工。入宋后,受詔與句中正、葛湍、士惟恭等?!墩f文》。有文集三十卷,《質疑論》若干卷。……鉉博學,能讀異書。常與弟鍇隸貓事,至七十余條?!?/p>
徐鉉詩今存291首,其中次韻酬唱之作占十之七八,他的詩多為唱和而作。正如嚴羽所說,唱和之作最能害詩人。因為再工巧的無病呻吟也會令人讀來味同嚼蠟,索然無味。但其有些詩作若按學問之詩去看待,還較有些可取之處?!端膸焯嵋肪硪晃逡弧厄T省集》提要云:
鉉精于小學,所校許慎《說文》,至今為六書矩鑊,而文章淹雅,亦冠一時?!蹲x書志》稱其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常不喜預作,有欲從其求文者,必戒臨事即來請,往往執(zhí)筆立就,未嘗沉思。常曰:“文速則意思敏壯,緩則體式疏慢?!惫势湓娏饕子杏喽罹蛔??!鸵粫r體格言之,則亦迥然孤秀。
其中說他作詩撰文才思敏捷,不必苦思冥想,便能出口成章,一揮而就,也反映了他詩文風格的淋漓酣暢,不矯揉造作,這與其質直的個性是相輔相成的。且看他的兩首詩作:
賈生三載在長沙,故友相思道路賒。已分終年甘寂寞,豈知今日返京華。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歡日欲斜。明旦江頭倍惆悵,遠山芳草映殘霞。(《還過東都留守周公宴上贈座客》)
危言危行古時人,歸向西山臥白云。買宅尚尋徐處士,餐霞終訪許真君。容顏別后應如故,詩詠年來更不聞。今日城中春又至,落梅愁緒共紛紛。(《寄蕭給事》)
從這兩首贈答詩作中,可以看到徐鉉學人之詩的流暢慧秀風格及華麗辭采。另外,其詩中用典工切贍博,無雕琢痕跡。
徐鍇。徐鍇的詩文于南唐滅國時焚燒殆盡,今存詩僅五首。其中《太傅相公以東觀庭梅》《太傅相公與家兄梅花酬唱》兩篇為依韻唱和之詠物詩。其余三篇,用事切對,也屬于學人之作。徐鍇之詩在當時頗負盛名,流傳也較廣,時有歌妓詠唱之佐酒。據《江南余載》:
徐鍇以屯田郎中知制誥,久次當遷中書舍人,而宰相游簡言每抑之。鍇遂詣簡言,簡言從容曰:“以君之才地,何止舍人?但兄弟并居清要,物忌太甚。請少緩之,使眾稱淹恤,進固未晚?!卞|頗怏怏。簡言徐出妓佐酒疊唱,歌辭皆鍇所制,鍇乃大喜起謝。歸以告兄鉉,鉉曰:“汝乃為數闋歌換中書舍人耶?”
其中可以看出宰相游簡言對徐鍇才學的賞識和對其詩作的喜愛。另外,徐鍇也與其兄徐鉉一樣,作詩作文才思敏捷,援筆立就。據《詩話總龜·幼敏門》引《詩史》載:“徐鍇字楚金,年十余歲,群從宴集。分題賦詩,令為《秋詞》,援筆立成。其略曰:‘井梧紛墮砌,塞雁遠橫空。雨久莓苔紫,霜濃薜荔紅?!薄队駢厍逶挕吩u價此《秋詞》詩曰:“盡見秋聲之意?!卞|十歲時就能吟出這樣的詩,可見其才氣不凡。從下面的兩首詩作中,我們也可觀其詩風:
靜對含章樹,閑思共有時。香隨荀令在,根異武昌移。物性雖搖落,人心豈變衰!唱酬勝笛曲,來往韻朱絲。(《太傅相公以東觀庭梅》)
諸公長者鄭當時,事事無心性坦夷。但是登臨皆有詠,未常相見不伸眉。生前適意無過酒,死后遺言只要詩。三日笑談成理命,一篇投吊尚應知。(《同家兄哭喬侍郎》)
其詩的總體風格呈現為:雖用典而不露鑲嵌痕跡,順手拈來而自然流暢,一氣呵成而前后貫通,這與其學養(yǎng)和才思有很大關系。
史虛白。據馬令《南唐書》本傳記載:“史虛白,山東人,世儒學,與韓熙載友善。唐晉之間,中原多事,遂因熙載渡淮。聞宋齊丘總相府事,虛白放言曰:‘彼可代而相矣。齊丘欲窮其技,因宴僚屬而致虛白,酒數行,出詩百詠,俾賡焉。姿女奴玩肆,多方撓之。虛白談笑獻酬,筆不停綴,眾方大驚。”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史虛白的才氣。史虛白本為北人,因北方戰(zhàn)亂而僑寓南唐。初到南唐,虛白負其才能,說烈祖李■長驅以定中原,烈祖未采納其建議,虛白頗以為恥,遂南游廬山,以詩酒自娛。后來,元宗即位,征召而不就。史虛白的才氣不在徐鉉、徐鍇之下,頗為人所欽慕,另據《南唐近事》載:
史虛白,北海人也。清泰中客游江表,卜居于潯陽落星灣,遂有終焉之志。容貌恢廓,高尚不仕。嘗對客弈棋,旁令學徒四五輩各執(zhí)紙筆,先定題目,或為書啟表章,或詩賦碑頌,隨口而書。握管者略不停輟,數食之間,眾制皆就。雖不精絕,然詞彩磊落,旨趣流暢,亦一代不羈之才也。晚節(jié)放達,好乘雙犢板轅,掛酒壺于車上,山童總角負瓢以隨,往來廬阜之間,任意所適。當時朝士,咸所推仰。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史虛白以其學識、才氣、氣節(jié)而受時人仰慕,可惜這樣的一位高人,竟以不遇明君而志不得伸,做了一輩子隱士。史虛白的詩僅存散句,其詩作沒有流傳下來。他的筆記體著作《釣磯立談》論述了有關南唐的人事風物。是不可多得的南唐史料。
“西昆體”詩是宋初學人之詩的集大成者。為了梳理清楚學人之詩的源流及傳承關系,我們有必要對宋代的學人之詩再作進一步論述,以闡明南唐學人之詩對宋初詩壇的影響。
未及南唐滅亡,徐鍇、史虛白已身歿,徐鉉入宋,把學人之詩的風格帶到了北宋,成了學人之詩的執(zhí)牛耳者,很自然地對宋初詩壇產生巨大影響。這時北宋的學人之詩又有了楊億、劉筠、錢惟演等幾位較負盛名的繼承人。他們后來居上,把學者詩的創(chuàng)作推向了高峰。由于他們的努力與倡導,以學問為詩似乎成了一種風氣,學者之間互相酬唱贈答,蔚為大觀,且給其詩作起了一個專門的名稱,叫“西昆體”?!拔骼ンw”是由楊億所編《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這部詩集是南唐(乃至五代)至宋初文人唱和詩風發(fā)展到頂點的標志。集中共收十七位詩人的五、七言唱和詩250首,代表作家為楊、劉、錢三人,他們的作品就占了202首。楊億《西昆酬唱集序》如是說:
予景德中,忝佐修書之任,得接群公之游。時今紫微錢君希圣,秘閣劉君子儀,并負懿文,尤精雅道,雕章麗句,膾炙人口。予得以游其墻藩而咨其???。二君成人之美,不我遐棄,博約誘掖,置之同聲,因以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發(fā)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
由此可見,他們的創(chuàng)作只是為了唱和消遣,其創(chuàng)作方法則主要是從歷代文籍中“挹其芳潤”而已,且注重于“雕章麗句”。關于“西昆體”的出現,前代學者均未能從南唐(或五代)至宋初的詩風流變中去作考察,而是越過了這一發(fā)展階段,直接從晚唐前期的作家作品中去追源尋根,將李商隱歸為“西昆體”的始祖, 這樣便切斷了詩歌發(fā)展的鏈條,忽略了它們的連貫性。但西昆體準確地說是學五代(主要是南唐)的學人詩,卻只是從形式上模仿他們,實質上并未能繼承那種在精麗字句和恰切典故中蘊含真情實感和深悲積怨的優(yōu)秀品格。楊、劉、錢三人都曾是秘閣中的編纂人員,博學多聞。他們一方面從事宮廷的文秘事務,一方面參與各種宴游集會。在那樣一種特定的環(huán)境里,他們發(fā)揮才學,描摹物態(tài),流連光景,次韻唱和。這樣,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詩歌的主題與內容?!段骼コ瓿防锩妗秳e墅》《夜宴》《直夜》《屬疾》《霜月》《清風》《鶴》《梅》之類的作品,便是那種特定生活的藝術反映。我們翻開南唐詩人的詩作,無論是學人之詩,還是其他類詩人的作品,十之七八是唱和之作,所以說,宋初人的這種唱和詩,無不受南唐詩人的影響,況且,偏安一隅的南唐君臣的尋歡作樂也與宋初宮廷文人的生活環(huán)境有相似之處,這又給他們的傳承關系提供了條件與契機。
歐陽修曾說過:“予嘗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祖政治幾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習。后是有余年,韓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復于古。唐衰兵亂,又百余年,而圣宋興,天下一定,晏然無事,又幾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3}這段話雖是就古文而言,但對我們理解唐末五代(尤其南唐)宋初詩的流變也頗具啟發(fā)性。在詩歌發(fā)展史上,唐詩為不可企及的高峰,此為不爭的事實。故而,魯迅先生說:“一切好詩,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圣,大可不必動手。”{4}唐末五代(尤其南唐)及宋初的詩人,就面臨著這種“好詩已被作完”的困境。但他們猶不能不盡心于詩道,雖然艱難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從晚唐至南唐,從南唐到宋初的一百多年間,詩人們就只能在低谷中探索新的出路。如果沒有南唐乃至整個五代詩的整體衰微和屢屢失敗的嘗試,宋詩要在破舊立新中建立自己的新風貌,無疑還需要一個更長的歷史過程,甚至“蘇黃體”能否成為宋詩成熟的標志,也大可懷疑。所以,從此種意義上說,五代時期成績斐然的南唐詩壇,在迎接唐詩到宋詩的過渡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紐帶與橋梁,它在詩歌發(fā)展歷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這就是我們研究、探討南唐詩的根本意義所在。
作者簡介:鐘祥,文學博士,周口師范學院新聞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研究。
{1} 司空圖.司空表圣文集[M].卷2《與李生論詩書》,北京:中華書局,2001.
{2} 劉克莊.后村詩話[M].前集卷二,北京:中華書局,2005.
{3} 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居士集[M].卷四一《蘇氏文集序》,北京:中華書局,2001.
{4} 魯迅.魯迅書信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699.
(責任編輯:古衛(wèi)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