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麗
呂叔湘先生曾說過:“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fù)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比绾尾拍苁箤W生切實掌握“語文”這個工具,看來只有以訓(xùn)練為主,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dǎo)下進行反復(fù)的語言實踐,把“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
字中“潤油”——油光閃亮
漢字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每個漢字都有啟迪智慧的神韻。對于這些獨特的個體,在進行語言訓(xùn)練中,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烹調(diào)”時適時“潤油”,不僅可以獲取具有無限創(chuàng)意的精彩鏡頭,而且這種恰到好處的“潤澤”更顯油光閃亮。王崧舟老師《荷花》一文中有關(guān)“冒”字的教學片段,就是一個生動鮮明的例子。
師:老師覺得文中有一個句子寫得特別美?!鞍缀苫ㄔ谶@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眲e看句子很簡單,如果不仔細體會,是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之美的。
生:我覺得“大圓盤”用得很美,不僅表現(xiàn)出荷葉可愛的形狀,而且還表現(xiàn)出了荷葉旺盛的長勢。
生:我覺得“冒出來”很美,讓我感覺到荷花開得十分茂盛。
生:我也覺得“冒”用得好。
師:既然大家都覺得這個“冒”字很美,那我們來好好地體會體會。這個“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
(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了“露、鉆、長、頂、穿、伸、擠、開”等字)
師:是呀,盡管同學們說出了這么多與“冒”字意思差不多的字,但作者為什么偏偏對這個“冒”字情有獨鐘?你們先讀讀這段課文,體會體會,你覺得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怎樣地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
(學生自由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
生:我覺得迅速地長出來是冒出來。
生:我認為是悄悄地長出來。
生:是爭先恐后地長出來。
師:說得多好,是爭先恐后地長出來。是呀,這一朵急著要出來,那一朵也急著要出來,誰也不肯讓誰。我們透過這個“冒”字已經(jīng)體會到了荷花的心情,是什么心情呢?
生:我感受到了荷花急切的心情。
(學生還體會到了荷花“高興、激動、歡天喜地、迫不及待、心花怒放……”的心情)
師:(播放“白荷花在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配樂課件,同時真情旁白)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那么急切,那么激動,那么爭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這些白荷花仿佛想要說些什么,又仿佛想要做些什么。同學們,請盡情地展開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其中的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現(xiàn)在你想說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請寫在練習本上。
(輕音樂響起,學生獨立寫話)
師:“白荷花們”,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你們想說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生:我是一朵招人喜歡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想跟別的荷花比美,你們誰也沒有我這樣美麗動人。
……
【賞析】一個“冒”字何其簡單?!但正是這一“冒”,才體現(xiàn)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萬般神韻和氣質(zhì)。王老師敏銳地將這個“冒”字確定為語言訓(xùn)練的載體,并以此為切入點,在品讀中設(shè)計了五個循序漸進、滾動推進的精彩訓(xùn)練環(huán)節(jié):第一步,換詞。讓學生以“冒”字為圓心,盡可能多地找出與之意思差不多的詞,一方面為學生進行了母語的分組積累,另一方面又為下面進一步體會“冒”字的傳神之處鋪墊了基礎(chǔ)。第二步,會意。他以“這么多相近的詞,作者為什么對這個‘冒字情有獨鐘?你認為怎樣的長出來才能叫冒出來”為引導(dǎo),誘發(fā)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進而促成了“迅速地長”“爭先恐后地長”等獨特體悟。第三步,悟情。王老師讓學生以這個“冒”字為窗口,走進文中,與荷花“促膝交流”,體會荷花迫不及待、興高采烈、心花怒放的心情,其實這也正是學生被激活的情感在文中的充分折射。第四步,賞景。教師播放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配樂課件讓學生欣賞,以豐富視像內(nèi)容,彌補文本解讀時“還原”視像的缺失,最大可能地實現(xiàn)多重感官的融通,深入感悟課文,同時也以此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品味美的能力。第五步,練筆。在“我即花,花即我”的美妙情境中,學生的表達興趣和表達動機得到有效激發(fā),真情得以流露,憧憬得以激蕩,精神訴求得到充分滿足,母語表達能力得到相應(yīng)培養(yǎng)和提高。
詞中“入鹽”——咸鮮可口
詞語是構(gòu)成文章的基本單位,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帶領(lǐng)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語),和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王堯語)。一道豐盛的菜肴如果沒有鹽的調(diào)味與滋潤,將是淡而無味的,不覺其香。閱讀教學中游離閱讀語境進行詞語教學,猶如品嘗一道淡而無味的菜肴。聚焦當今名師的課堂,我們發(fā)現(xiàn),詞語教學總是能和閱讀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從細節(jié)中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為閱讀教學撐起一片藍天。在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課堂中,我們常常能看到與課文語境融會貫通的詞語教學片段。
(課件:月光、水面、樹影及八個四字詞語,共四組)
師:第二組誰來讀?
生: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師:哪個聲音,哪種感覺,就像是“一泓清泉”?來,一起讀,一泓清泉,靜影沉璧。(生讀)
師:你看,在泉水當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啊,一泓清泉,靜影沉璧。你閉上眼睛看,一泓清泉,靜影沉璧??吹搅藛?你看到了嗎?
生:我看到了!在靜靜的月夜,月亮沉浸在水中。
師:你從哪個詞語看到月亮就浸在水中?
生:靜影沉璧。
師:靜影沉璧指的就是……
生: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師:是啊!你知道那個“璧”指什么?
生:璧,指……老師,可不可以請您告訴我?
師:哈哈哈,其實啊,你仔細看看這個字,我不說,你也能讀懂。靜影沉璧的“璧”下面是個什么字?
生:“玉”字。
師:對,你猜一下,這個“璧”可能指什么?
生:可能指月亮像玉佩一樣皎潔,皎潔的月亮倒映在水中。
師:呵呵,太好了!掌聲。(掌聲)老師可沒告訴你啊,是你告訴老師的,厲害!那個月亮,那樣的皎潔、那樣的清純,就像是一塊潔白無瑕的美玉一樣。這種感覺是如何來的,大家把它讀出來,一泓清泉,靜影沉璧。(生讀)
師:太好了。要把這八個字讀到你心里去。在你面前出現(xiàn)的是那緩緩流淌的一泓清泉,就在那個泉水的底下,那個皎潔的月亮的影子像美玉一樣倒映其中,一泓清泉,靜影沉璧。(生再讀)
【賞析】王老師的詞語教學沒有一絲拼湊雕琢之感,正如夜間的“二泉映月”一般輕柔和美,又如清泉汩汩流入心田,叫人如癡如醉。他不是孤立地指導(dǎo)學生學習這些詞語,而是把詞語與畫面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引導(dǎo)學生從畫面中找到“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對詞語意思的敏銳感知,有了這背景的依托,詞語不再顯得陌生,仿佛是在自我介紹。通過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詞語聯(lián)想畫面,搜尋“感覺”,建立情感,在身臨其境中誦讀詞語、感悟詞語。一遍又一遍地讀,卻絲毫沒有重復(fù)之感,詞語的“表象”在學生頭腦中逐漸變得清晰明朗。課堂上,王老師用自己的情感、聲音、體態(tài)營造了一種忘我的氛圍,磁石一般地吸引著學生的心靈。這種全身心的“高超烹飪”,造就的必然是一道咸鮮可口的美味佳肴。王老師與一群鮮活的生命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著生命成長的快樂。
句中“點醬”——醬香醇厚
句子是言語的核心基礎(chǔ),是表達思想的基本單位,可以多方位、多層次地被人們分析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句子教學無疑是“半壁江山”,是最重要的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能力之一。葉圣陶先生也說過:“講析課文,無非是把語句講清楚?!眱?yōu)秀教師的語文課堂藝術(shù),往往借助句子的教學,或吟誦、或推敲、或揣摩、或觸發(fā)、或鑒賞,多層次地體味課文中的深層義、言外義、雙關(guān)義、象征義、情韻義等隱性語義,全面推動語文的讀寫聽說活動,展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
有西方美食家說:任何菜只要放了醬油,再炒一炒,嘗起來都是中國菜的味道。醬油,點了中華美食的穴。由此,醬油與菜肴的色、香、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在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句子中,融入“點醬”藝術(shù),使“菜肴”噴發(fā)“醬油”的醇厚魅力,這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不懈追求。特級教師左友仁在導(dǎo)讀《航天飛機》一課時,對重點句的教學片段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示。
師:同學們,課文中有一句話回答了什么叫航天飛機,你能找出來嗎?
生:是“他專程來往于地球和空間軌道之間”這一句。
師:對,請想一想,“專程”“來往”“于”“之”分別是什么意思?
(幾個學生分別回答為:“專門”“往返”“在”“的”)
師:你能把書上的話變成自己的話講一講嗎?
生:航天飛機專門往返在地球和空間軌道的中間。
師:誰能不改變意思,換一種方式說一說?
生:航天飛機專門在地球和空間軌道的中間往返。
生:專門在地球和空間軌道的中間往返的是航天飛機。
……
師:真了不起!同樣一個意思會用好幾種句式來表達。其實,還有別的表達方式,這說明我們祖國的語言多么豐富多彩。
【賞析】左老師抓住什么叫“航天飛機”這一重要概念,在學生對詞義“自主研發(fā)”的基礎(chǔ)上,適時引出句式訓(xùn)練,既抓住了課文的知識要點,促進了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和內(nèi)化,又訓(xùn)練了組織句子的靈活性,領(lǐng)悟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學生生發(fā)得是如此順暢,這說明訓(xùn)練點的選擇對訓(xùn)練質(zhì)量有密切的相關(guān)性。一個準確的訓(xùn)練點加上得體的訓(xùn)練形式,便會使課堂訓(xùn)練如流水行云、舒暢自然,達到動人的藝術(shù)境界。這種醇厚濃香的語言訓(xùn)練,雖然沒有華麗的裝飾點綴,但其中純真、鮮活的“簡約”“本色”的語文風采,不正是烹飪藝術(shù)中的“點醬”之筆嗎?
段中“熏醋”——醋香縈繞
重點語段不僅有生花妙筆的語言,而且包含著文字、詞匯、句子、標點、修辭、邏輯的知識,還涉及中心、選材、層次、表達等方面的技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扣住精彩語段中的綜合性知識點,把字、詞、句、篇的教學同語段分析結(jié)合起來,就能給學生以具體、深刻的印象,并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特級教師竇桂梅在引導(dǎo)《圓明園的毀滅》的重點語段(2~4自然段)的學習中,圍繞一點,盡情施展“熏醋”的烹飪之道,讓我們品嘗到了極具風味的美食大餐。
師:昔日的圓明園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們說它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請結(jié)合課文2~4自然段看一看。
生:讀了2~4自然段,我體會到圓明園當時輝煌的景象。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師表揚該生匯報時會用連接詞表達,并板書“有……也有……)
生:還有根據(jù)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板書“還有……)
生: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板書“不僅有……還有……)
生: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特別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師表揚該生會用“不但……還”“上自……下至”介紹)
師:從先秦到清朝大約有多少時間?
生:我估計怎么也得有2 000多年吧。
師:你很會說話,“2 000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幾百年,經(jīng)歷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大約是2 400年左右的時間。同學們,就應(yīng)該這樣,當你對所估計的時間拿不準的時候,就用上“左右”“多一點”等一類詞,這樣可以使你的語言更準確。
生:2 000多年的時間啊,想想這會有多少名人字畫和奇珍異寶?!(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
師:有誰查過資料,知道圓明園面積有多大嗎?
生:好像5 200多畝,應(yīng)該是500多公頃吧。
師:據(jù)老師了解圓明園占地面積有458.9公頃。一公頃有多少平方米,我們來估算一下,這個教室大約120平方米,看看圓明園相當于多少個這么大的教室。
(學生七嘴八舌估算:起碼有8 000個;得有一萬來個這么大的面積吧……)
師:是的,圓明園的面積相當于1萬多個這么大的教室(學生發(fā)出感慨),可見圓明園有多大!你想,這么大的面積,由這些大園以及小園眾星拱月般地環(huán)繞在圓明園周圍,是怎樣的景觀。
師:圓明園里所擁有的珠寶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
(學生依次說出:應(yīng)有盡有、不計其數(shù)、成千上萬、數(shù)不勝數(shù)……)
師:所以我們說“圓明園不愧是舉世聞名的最大的博物館、藝術(shù)館”。(讓生齊讀這句話)
師:那好,請回過頭來再讀課文2~4自然段,讓我們感到通過你的介紹,它的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shù)館。(指導(dǎo)學生用介紹的語氣來讀,教師適時示范)
師:下面我們只選20處景觀,請大家讀一讀。(出示:正大光明、天然圖畫、上下天光、杏花春館、長春仙館等20處景觀名稱,生讀)
師:同學們,光讀這20景就這么長時間,如果一景一景地參觀,得需要多少天啊!下面,我們就到三處風景名勝參觀參觀,(出示“蓬萊瑤臺”“雷峰夕照”“平湖秋月”三幅圖畫)你可以選擇一處說說感受。
生:“蓬萊瑤臺”在云端里若隱若現(xiàn),我住上去就成了神仙,真是人間仙境。
生:“平湖秋月”在夜晚的燈火映襯下感覺很朦朧,住在那里一定會做美夢。
生:“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沖晚霞,多壯觀啊!
師:這美麗迷人的景色只是圓明園的冰山一角!法國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圓明園是怎樣的呢?拿出雨果寫的文章,有選擇地讀一讀。(略)
師:難怪書中概括道———
生:“圓明園是園林藝術(shù)的瑰寶、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p>
師:現(xiàn)在,回過頭來再讀課文,讓我們一起陶醉在這恍若月宮的圓明園中。(朗讀2~4自然段)
師:面對這人間奇跡,你心中一定升騰起一種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樣———“雖然是皇家園林,可是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最終都是屬于人類的。”所以,此刻在你心中,圓明園擁有的是什么?
生:我想是結(jié)晶。(學生也有說“智慧、創(chuàng)造”等)
生:是文化。(在互相討論中,再經(jīng)教師的引導(dǎo),學生脫口而出)
師:對,是文化!而且是不可估量的祖國文化!(回扣“不可估量”)請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以及天下所有人———圓明園的價值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賞析】竇老師緊緊圍繞“昔日的圓明園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們說它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這一主題,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入境學習,通過對文本的推敲、感悟、反思,學生感受到了文本主題的內(nèi)涵和語言魅力。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學生走進廣闊的語文天地,進行主題閱讀的拓展和相關(guān)的語文實踐,如引入名人字畫和奇珍異寶,補充圓明園20處景觀并說感受,引入雨果的文章以及圓明園占地面積等相關(guān)歷史資料,在豐富學生的積累上可謂達到極致。綜觀教學,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大師的“廚藝”之精湛,“醋香”之綿延。其精妙之處在于教學內(nèi)容密度高、容量大、綜合性強,學生所學層次分明、立體豐滿,既有信息資源的獲取,又有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有價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語文素養(yǎng)的逐步形成和發(fā)展。這樣的課堂,在對文本的解讀中超越、整合,在整合中生發(fā)提煉,母語文化在課程資源的不斷補充和融合中,滲透并豐盈學生的生命,“醋香”縈繞,令人神往!(作者單位:浙江紹興縣孫端鎮(zhèn)皇甫莊小學)■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