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虹
當我們真正走進小學語文課堂,就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低效”是造成教學質(zhì)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隨著新課程改革
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是當前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
一、課前準備要充分
當前,一部分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平時課前準備不足。他們的課前準備簡單,只限于讀讀參考,寫寫教案。寫教案多數(shù)也是為了應付檢查。開學初,買來各類精選教案,不假思索,全盤抄襲。有的甚至連原本中因疏漏造成的個別失誤也照抄不誤。不僅全然脫離了自己的教學實際,而且丟開了新課程標準、教材、單元等必不可少的深鉆細究、課前反思,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徒勞無功,沒有實效。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要求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精細的準備工作,把準備的內(nèi)容書面化,完成符合自己實際的教學設計,這樣課堂上才能應用自如。大量的事實證明,凡優(yōu)秀的教師在課前都很認真的做好課前準備,有的反復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有的細細斟酌考慮。他們所做的教學設計方案,許多都成了青年教師學習參考的材料。反之,課前缺乏充分的準備,沒有認真設計教學方案的教師,在課堂上或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重點不突出,或教學方法使用不當,或?qū)W生的提問不能正確的解答等等。由此,教師課前要做好五大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的準備。
2.教學理念的準備。
3.教學內(nèi)容和相關知識的準備。
4.教學設計的準備。
5.教學和學具的準備。
這五種準備中,教學設計是課前準備的關鍵,其他四種準備是教學設計準備的基礎。進行教學設計要達到以下要求:(1)有明確的價值追求,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2)要以“三維目標”為中心設計。(3)要重視雙基,重視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4)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習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上五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就有了保障。
二、聯(lián)系實際,巧用教法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推行了四年,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在不斷的改變著,但有一部分教師的轉變力度不大。課堂依然存在著以“教師主宰課堂”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以分析講解為主要形式,采取灌輸式,課程改革流于形式。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發(fā)揮,只是被動的聽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一部分學生還有厭學的心理。課堂教學效率可想而知。面對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農(nóng)村教師要徹底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眼花繚亂的教法改革成果中,有選擇地引進和吸收,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語文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我們農(nóng)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shù)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如果每節(jié)課在再面對同樣的教學程序,同樣的學習方法,那就會更覺得單調(diào),甚至會覺得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fā),課堂效率難以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現(xiàn)代教育技術。用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充分展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激發(fā)起濃厚的興趣,獲得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感知,培養(yǎng)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提高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還有很多,有待于你、我、他共同探究。讓我們攜起手來,使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走出一片燦爛的天空。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青口鎮(zhèn)第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