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精髓告訴我們: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nèi)容,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痹诮虒W新課程過程中,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運用到教學中,對推動教學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放眼時下的思品課堂教學,多數(shù)教師都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回避紛雜的現(xiàn)實生活,未能真正從兒童的心靈深處產(chǎn)生觸動和影響。筆者認為,有效的教學必須回歸兒童的世界,回歸生活的世界,回歸現(xiàn)實的世界。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生活
不同于其他學科,品德與生活課程必須是真真切切來自于生活的。道德與生活是一體的。人要生活就要與環(huán)境、與他人、與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情境的主要作用是讓學生在真實具體的環(huán)境中進行主體體驗。
例如: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教學中,我首先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同學小明到“誠信超市”買面包,認真挑選付款后,出門時被保安搜身,回家后食用面包中毒。然后我讓學生根據(jù)情境進行角色表演。正因為學生在生活中都有過消費時合法權益受侵害的體驗,所以他們表演的惟妙惟肖,異常精彩。小品表演完后,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這時我及時針對小品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很自然地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切身體驗出發(fā),對知識的理解展開討論,寫出討論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教學的成功在于藝術地設置情境沖突,引導學生從實踐中探索真理,再指導實踐。讓學生成為感受、體驗生活的主人,使學生在不斷地感受體驗中,輕松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
二、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品味生活
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因而,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大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品味生活。
在教學《家人的愛》時,我組織了一個“小鬼當家”的活動,讓學生當一天家,從早晨買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間。課堂上,讓學生交流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說,在做家務時最好需要幫忙;有的說,在感到累的時候需要歇一歇。我就說:“是啊,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和你們一樣,最需要這些,請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給你的爸爸媽媽。”這種情感就是最真摯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這種生活化的活動,使學生品味到生活就在身邊,領悟到思品課的魅力,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三、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思品課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將觸角伸向廣闊的社會大課堂,進一步拓展生活,從正在發(fā)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實踐中檢驗和豐富所學知識,引導學生建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讓他們明白“生活即教育”。
在教學“地球的煩惱”這一內(nèi)容時,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白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提高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環(huán)保小組并給他們分配相應的任務:小記者組,他們就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觀察調(diào)查、訪問,收集有關資料;小制作組,他們負責將收集的資料編成圖文并茂的環(huán)保小報;宣傳組,負責在自己周圍的小區(qū)進行環(huán)保宣傳。通過這種“零距離”的現(xiàn)實生活的實踐活動參與,不僅使學生的整理資料、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能力提高了,還使學生實實在在地體驗到了環(huán)保的重要性,使他們自覺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落實環(huán)保行動。
只有讓學生參與實踐,在實踐中鍛煉,促進知行統(tǒng)一,也就是說將思品課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的優(yōu)化。這種真正從實踐中體驗生活的活動無疑將成為思品課永遠的生命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源頭活水”從何而來?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教育教學資源,假如思想品德教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能認真思考,為學生打造一個簡約的生活化課堂,讓學習真正回歸生活,那么,我們的課堂將會是一個生機勃勃、激情四射、有血有肉的課堂,將會涌動更多生命的靈性,成為學生向往的精神家園!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qū)西華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