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智
摘 要:新課程化學教材的練習變化、特點以及新的教學建議,主要是把過去的練習改為“練習與實踐”,注重各方面的實踐能力發(fā)展。
關鍵詞:練習與實踐 變化 特點 教學建議
經(jīng)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4年初審通過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化學新教材,其練習設計思路與以前教材的練習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把握這些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新課標新教材的理念,順利開展新教材的試驗。練習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發(fā)展的功能,編制恰當?shù)木毩曨}不但能鞏固、拓展、深化學生的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也能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得到發(fā)展。通過練習可以進行教學反饋、教學調控,促進預定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練習是教材設計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透過這個環(huán)節(jié),也許還可以窺見高中化學教育改革的某些發(fā)展趨勢。
一、練習設計的功能結構變化
傳統(tǒng)練習的功能主要是讓學生鞏固和強化課堂知識,是培養(yǎng)學生應試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手段。總結2002年通過的人教版化學教材,其練習設計普遍較為簡單,針對性強,題量多,且大多重在對基礎理論的純粹理解,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練習題太少(有的幾乎沒有),很難適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而且提供生動情境的題目很少,絕大多數(shù)是抽象的“純粹化學”問題。而蘇教版·化學新教材,其練習設計連貫性強,結合當代社會信息化、開放性和實踐性,以及多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使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后應用于實踐活動,有助于促進學生各方面發(fā)展。
二、新教材練習的特點
首先,將過去的“練習”改成現(xiàn)在的“練習與實踐”。“練習”這一名稱在以往非常激烈的應試教育壓力下,人們往往容易把它與大量機械繁瑣的“題?!庇柧毬?lián)系起來。因此,為了體現(xiàn)淡化訓練、加強能力、培養(yǎng)素質的教育時代精神,倡導一種實踐、探究的學習新方式,新課程教材就“練習”這一名稱做了改動,它說明現(xiàn)在的練習,再也不是過去那種上完課后學生獨自回家寫在作業(yè)本上,第二天交給學習委員,再由老師批改打分,公布所謂“正確答案”的那種形式了;而主要是讓學生結合課堂上的學習,主動積極地思考訓練,結合社會生活實踐,大家共同討論,從而得出豐富多樣的結論。
其次,練習題量與以往化學教材相比大大減少。以往教材中每一節(jié)有8道題左右,每單元又有15道題左右,而現(xiàn)蘇教版化學教材刪去大量的練習,只有單元練習8道左右。之所以大大減少題量,一方面是想把學生從過去練習題的“汪洋大?!敝薪饩瘸鰜?讓他們扎扎實實地多理解課本知識,多看課外資料書,多開展一些化學實踐活動。另一方面,把老師從練習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化學教改的實踐中去。
再次,新教材練習設計中還突出了實踐要求。要求學生豐富課外閱讀實踐;要求學生利用科學意識了解生活實踐;要求學生走入社會,學會社交活動實踐;要求學生關心生活,收集材料的實踐活動,這些實踐練習,要求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全面發(fā)展。
最后,新教材練習設計中突出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讓學生多寫化學方程式是學習化學的前提要求。新教材中很重視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學生只有對化學方程式足夠熟悉,學習化學才是既輕松又快樂的學習。
三、新教材中練習的變化,給我們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建議
一要確立一個觀念,即設計練習的本來目的不是要給學生增加課業(yè)負擔,而是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本的重點、難點所在,使教與學都更有的放矢;也可加強課外的自主實踐,培養(yǎng)化學能力。在教學中我們的做法是,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先仔細研讀教材,再根據(jù)練習的設計思路,參考教師教學用書(特別是教學建議),設計出本課教學方案和步驟。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當堂課學完時,學生對大部分練習也自然應該基本上能夠處理。
二對不同類型的練習要作不同方式的處理。對于一般性練習,主要指那些針對課本本身的整體感知和局部把握的練習,教師教學前可先布置學生根據(jù)練習預習課本知識,即帶著練習中的某些問題去探究課本,這就使預習更有針對性。這樣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著問題教,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學。而那些拓展性實踐性練習,由于需要花不少時間才能完成,則要事后布置下去,并規(guī)定一個大致的完成時間段,讓學生主要在課外完成。為了加強檢測,拓展性練習最好要舉辦專門的匯報交流會,教師要有一定的成績記錄。
化學新教材中的練習與實踐不僅充實了教材知識的完整性,讓學生的學習加以鞏固,而且這樣豐富多樣的實踐性拓展練習,是新教材中一道美麗的風景,與舊教材的練習設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說明,當代化學教育試圖實現(xiàn)學校內外、課堂內外和書本內外的溝通,努力與火熱的社會生活接軌。我們全體師生都要好好地對待新教材
的練習與實踐,讓學生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同時更充實一些教材以外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必修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蘇州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錢庫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