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編輯老師:
我父親與張某是曾經的同事,張某在本市的明光小區(qū)有一套住房想賣,而我父親當時也正想在明光小區(qū)買一套住房。他們于2006年2月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我父親以21萬元的價格購買張某的住房。但由于我父親手頭暫時沒有足夠的資金,雙方沒有馬上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2007年3月,錢某找到張某,提出愿以25萬元的價格買下張某的住房。張某為錢所動,當即又與錢某簽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合同,在錢某交付20萬元的現金之后,雙方到房管部門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xù)。當我父親籌集到足夠的資金,欲找張某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時,才發(fā)現這一情況。我父親與張某、錢某協調無果,遂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張某與錢某之間的買賣行為無效。
請問老師:我父親與錢某之間,誰應該取得標的房屋的所有權?對未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如何補救?
××中學李慶紅
李慶紅同學:
根據我國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房屋所有權的設立、變更和轉讓,必須辦理登記手續(xù)。其理論依據是:不動產物權的取得、消滅和變更,非經登記,不能產生法律效力。盡管你父親和張某之間訂立的房屋買賣合同在先,但由于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xù),只在當事人之間發(fā)生效力,仍屬于債權,不屬于物權;而張某和錢某在書面合同的基礎上進行了實際履行,并辦理了房屋登記過戶手續(xù),他們的交易活動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也會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應認定錢某取得了房屋所有權。法院會根據登記的事實而不支持你父親關于確認張某與錢某之間的買賣行為無效的訴訟請求。
你父親的補救可以通過對張某提出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來實現,其請求權是基于你父親與張某之間已有合同成立,而張某的出賣行為使合同無法得到履行,已構成違約。故而張某應對因其違約而給你父親造成的損失承擔違約責任。
編輯老師:
陳某與王某是夫婦,也是我的鄰居。2004年,妻子陳某下崗后開辦了一家個體小超市。但陳某開店的想法一直都遭到丈夫王某的反對,所以雙方簽訂了一份協議,協議約定:陳某開店的一切責任自負,雙方的各自收入歸個人支配。后來,陳某的經營效益時好時壞,王某從不過問。陳某開店后經常以店中的商品用于生活消費,但兩人的收入的確各自保管。2008年,陳某由于幾次進貨失誤,造成商品嚴重積壓,并欠下8萬多元的債務。2009年初,債主紛紛前來討債,陳某將全部貨物及自己的存款用于還債,結果仍欠供貨商林某2萬多元。林某因向陳某要不到全部欠款,便向法院起訴,請求以其夫王某的存款償還。法院經查實,王某在銀行有5萬元的存款。請問老師,林某是否有權請求王某償還陳某所欠的債務?
××六中洪欣欣
洪欣欣同學:
我國《民法通則》第29條規(guī)定:“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判斷是個人投資還是家庭投資,應審查兩方面:一是投入個體工商戶的財產是個人財產還是家庭財產;二是個體工商戶經營中的收益是僅用于經營者個人享用還是用于家庭共同享用。本案中。王某必須承擔陳某的債務。我國夫妻財產制是夫妻所得共同制和約定財產制。如果夫妻間沒有對整個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全部財產作特別約定,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43條的規(guī)定:“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一方從事個體經營或者承包經營的,其收入為夫妻共有財產,債務亦應以夫妻共有財產清償?!北景钢嘘惸撑c王某僅對個別財產作出約定。即他們僅對經營收入作了約定,而其他財產并沒有約定,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所以王某仍要以他的財產對其妻陳某的債務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