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宏國
[摘 要]:專業(yè)歌手唱通俗歌曲,他們有很多以前都是唱美聲或民族的歌手,但為什么唱起通俗歌曲時卻不如業(yè)余歌手呢?好的歌手演唱聲音要有特點,演唱要有風格,適當調整運用好共鳴,多聽,多看,用真情來演唱。
[關鍵詞]:適當運用共鳴 演唱風格 張揚個性
目前,我們國家一些高等院校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紛紛開設了流行歌曲演唱專業(yè)或現代音樂演唱專業(yè)。我們所知道的,就有沈陽音樂學院設立的通俗系、星海音樂學院社會系,包括通俗演唱等,一些院校設立歌舞表演專業(yè),也包括通俗演唱,還有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劇表演專業(yè)等。中央電視臺每兩年一次的青年歌手大賽也設立了通俗唱法,分業(yè)余組和專業(yè)組。我觀察了幾屆的比賽,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專業(yè)組的通俗演唱與業(yè)余組的相比較并不占優(yōu)勢,其中的原由很多,專業(yè)歌手唱通俗歌曲他們有很大的優(yōu)勢,即聲音基礎牢固,舞臺經驗豐富,有很多人以前都是唱美聲或者民族的歌手,但為什么唱起通俗歌曲時卻不如業(yè)余歌手受歡迎呢?他們在演唱中應注意什么呢?
一、切忌過分強調字正腔圓
由于專業(yè)歌手長期的聲音訓練,美聲的技能技巧很熟練,在唱通俗歌曲時,不自覺地就表現出來,讓大家聽起來有種一會是通俗演唱,一會又是美聲演唱,給人不舒服感,這使整個歌曲的表現受到了影響。
如歌曲《那片?!烽_始部分:
“告訴我這個夜會不會有我……”是敘述部分,在唱時吐字就在唇和齒之間,不要過于打開去強調腔圓,那樣就會生硬,無味道。
二、切忌過于擋氣
流行歌曲有一個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即“氣聲唱法”,就是聲帶不完全閉合來唱,這往往讓專業(yè)歌手唱起來有些不適應,因為美聲中是要完全閉合來唱的,不是漏氣來唱的。因此,專業(yè)歌手要練習稍微擋氣來唱,不要過于閉合來唱,會收到好的效果。如歌曲《聽?!贰拔业男氖撬{色的……”這段都要用氣聲來唱。這樣,才能把主人公的那種內心空虛感表達出來。
三、切忌過于強調音的明亮
只有用心來唱歌的人,才會真正地打動人心。歌者在演唱時不要故意去做聲音,有的歌曲可能因情感需要用一些方法來增加色彩,但也不要過了,要不留痕跡地給人一種真誠感,才能打動人。學過聲樂的人往往會在演唱中只注意聲音而忽略了情感的真與質樸,觀眾聽起來不會被感動,我感覺毛阿敏在唱《綠葉對根的情誼》時,她的聲音樸實,沒有過多的滑腔,但卻給人以質樸、真誠,沒有故意去做什么聲音,但聽起來卻流暢、高亢、感人。
四、恰當發(fā)揮優(yōu)勢
有美聲基礎的人,在演唱一些高難度歌曲時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歌者需要展示發(fā)揮優(yōu)勢時把美聲的聲音方法用上。
如《一個真實的故事》最后“啊……”字就要用方法來唱,因為它的最高音到highc,所以此聲音即有點,又要有心,又稍加些氣聲,把對小女孩的思念之情表達出來。
歌曲《回家》中“而你卻怎么能夠”中的“你”字要帶方法來唱,一個點要集中,但不要過,否則就生硬了,要做到整體感流暢。
五、適當調整運用好共鳴
流行歌曲的共鳴運用也很多,主要是咽腔與口腔的共鳴,適當調整用好共鳴會對歌曲的表現有很大幫助。如歌曲《我需要你》、《風往北吹》、《星光燦爛》等歌曲,適當調整用好共鳴會對歌曲的表現有很大幫助。如《星光燦爛》中“穿過黑夜飛到你身邊”要唱得大氣,每個字都打在一個點上,加進口、咽腔的共鳴,尤其是“邊”字更突出一些,使聲音既流暢又有穿透力。
六、聲音要有特點,演唱要有風格
流行音樂是隨時代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它張揚的是個性,只要有特點、新穎、有風格,大家就會喜歡,往往專業(yè)歌手會忽略這一點,腦子里總在強調字呀、氣啊、共鳴呀、位置呀,所以唱10首歌風格都一樣,音色也沒有變化,沒有特點。有的歌曲是不需要把字唱得很清或很扎實,有的句子不需要太多的共鳴,不需要什么位置統一。我們在訓練學生時,也不應該把每個學生都練成一個音色,那就沒有個性了。
如樸樹唱的《生如夏花》;林俊杰的《江南》;藏天朔的《朋友》。
都是有自己的嗓音特點和演唱風格的,因此,作為專業(yè)歌手,就要明白自己的聲音特點是什么?不同風格的歌能否有不同的音色。同時,還不離自己的聲音本色,這是需要動腦的。
七、多聽、多看
作為專業(yè)歌手要多聽、多看,了解國內、國外的先鋒音樂或歌曲,掌握最新的時代節(jié)奏,如我們大家都看過的電影《泰坦尼克》中的歌曲《我心永恒》的演唱,可以說是完美感人的。
電影《保鏢》主題歌是由慧特尼?休斯頓演唱的,她的聲音充滿著磁感,讓人至今難忘。因此,作為專業(yè)歌手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借鑒國內、國外的演唱技巧及風格,融入到自己的演唱中,用真情來演唱,就會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更加成熟。
參考文獻:
[1]徐小懿等.聲樂演唱與教學.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徐競存.跟我學唱歌——通俗唱法卷.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3]趙梅伯.唱歌的藝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