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燕
[摘 要]: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影響了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思想品德課中采用“互動式”教學,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課堂,讓學生的參與融于教學全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了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注意創(chuàng)造多樣的互動教學形式和把握好互動教學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 課堂教學管理 課程基本理念
“互動式”教學是實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觀的有效形式和全新載體,它擯棄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而代之以學生參與為主的生動活潑、互相促進的教學形式,正如《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鼓勵學生在實際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索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通過“互動式”教學的改革,將思想品德課所期望達到的目標真正能夠實現(xiàn)。
“互動式”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其本質在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學生融于教學全過程?!盎邮健闭n堂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筆者認為“互動式”教學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情景設置——小品表演式
在教學中,當教材內容適合表演小品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即興表演,教師也可以課前準備小品材料,讓學生進行表演。如在上《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時,根據教材內容準備“買一送一”、“兜售假冒偽劣藥品”等幾個內容的小品劇本,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小品,把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幾種消費者權利融入到小品中去,讓學生在情景中去分析消費者的各種權利,從而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這種方式把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它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一個平臺,使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小品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并且在表演小品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表演能力,真正實現(xiàn)了快樂學習。
二、主題討論式
這是教師組織學生圍繞某一理論或實際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討論,以求得正確結論的一種教學形式。如在講授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三框《讓生命之花綻放》這一課時,筆者組織學生觀看了殘疾人舞蹈《千手觀音》,及“汶川大地震”的一些感人片斷,然后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觀后感。在學生發(fā)言時引導他們從“熱愛生命,不放棄生命”的角度進行思想交流。這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自由討論的氣氛中獲得新知識,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在分享、交流討論結果時,教師進行適當的點評,與學生有一定的思想交流與火花碰撞,產生共鳴。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又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三、游戲式
這種形式就是以游戲的形式,使學生在激烈的競賽中,在無比的興奮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癮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思想品德課的內容簡單易懂,但是無法通過自學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識。如果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講解這科的內容,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學起來沒勁。另外,孩子們的天性就是需要玩,這也有益于少年兒童的身心成長。因此,這種形式成為我課堂上較常用的方式。
四、多維思辯式
這種形式就是模擬辯論賽,按辯論的規(guī)則,把在學生中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去辯駁、闡述。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第二課第二框《享受學習》時,就學習的苦與樂的問題組織學生對“學習苦多于樂”和“學習樂多于苦”這兩個觀點進行辯論。在這兩場辯論賽中,正反雙方的辯手在組內智囊團的幫助下,列舉了很多的例子來說明各自的觀點,最后由教師來做最后的點評。學生在辯論過程中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護和自我約束能力。這種形式不僅能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而且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個舞臺。
五、互動式
一個接納性、支持性、包容性課堂能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注重人文關懷、崇尚素質提高的思想品德課應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發(fā)掘、提升,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感授到理性和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歡樂。而互動式教學就是能實現(xiàn)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就是教學過程中圍繞某一主題,討論交流,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發(fā)揮學生的群體效應,使學生在交往中學不斷豐富學生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康發(fā)展。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是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引導者。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為主體的對話、包容和共享的伙伴關系。這種關系并不否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邮浇虒W過程中,教學變成了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教師與學生能夠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六、親自參與,過程體驗式
這種形式要求學生將課堂學習轉移到現(xiàn)實的情境中,按知識內容的要求,進行某種行動,體驗某種生活。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框《豐富多樣的情緒》時,設計一個制作“情緒萬花筒”的環(huán)節(jié)。在這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回憶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體驗當時的情緒,在組內分享自己的情緒,并在課前準備好的白紙上用一種顏色將這種情緒表現(xiàn)出來。這種活動形式既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又堅持了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使課堂回歸生活,讓學生在自身的生活體驗中了解情緒的作用,使學生從體驗生活中獲取有關知識。這種形式對于活躍初中的思想品德課堂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精心組織好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內心世界敞開于課堂,讓學生的生活經歷融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成為師生與生生之間交流合作的舞臺,成為學生探索奧秘的園地。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不斷地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才會不再空洞、單調,而變得生動活潑、有血有肉。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稿).教育部,2003.
[2]葉澄海.讓思想品德課生動活潑起來[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2).
[3]顧潤生.主題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渠道[J].思想理論教育,2005,(7-8).
[4]榮吉平.“互動式”教學法——課堂教學改革的春天[J].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