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摘 要】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下,學生課前的預習和課上的認真交互討論中,學生形成了自己新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我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最終理念。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質量 整合課程資源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知識經濟呼喚創(chuàng)新教育。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創(chuàng)新教育的研究也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如何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已成為教育實踐發(fā)展的迫切要求。
正是為了適應這一發(fā)展趨勢,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多重交互、資源重組的學習環(huán)境,使信息技術切實成為課堂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在總結了自己對信息技術改革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等方面的思考與探索后,結合自己的一堂示范課,設計了高三英語人教版教材中第六單元“西進運動”。
一、教學設計分析
本單元以“西進運動”為話題,旨在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了解美國的“西進運動”及其所代表的美國人勇于開拓、不畏艱辛的西部精神。并能正確運用表示“不屈不撓”及“成功”類的交際用語,學習相關語法,同時擴大知識視野。文章通過介紹西方的文化歷史,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的求知欲,采用了“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形式展開教學。
1.情境引入(發(fā)現(xiàn)問題)
本節(jié)課為閱讀課,內容圍繞西進運動中美國人的堅忍不拔精神展開話題,為了能很好的導入新課,使學生能夠在開課之時便對本節(jié)課產生濃厚興趣,我使用電影“與狼共舞”(反映美國西進運動的電影)片段導入,讓學生根據(jù)電影中的情景展開聯(lián)想,為深入理解課文中的美國人堅忍不拔精神作好鋪墊。
2.自主學習(研究問題)
學生看完電影后,對西進運動產生了濃厚興趣,渴望知道課文中的主人公是否與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歷盡千辛萬苦,此時學生就有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此時,讓學生帶著這種疑問進行閱讀課文,讓他們獲得新知識、新內容。
3.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
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研究,西進運動與中國的西部開發(fā)是否存在異同點。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①看美國原聲電影“與狼共舞”,內容為美國西進運動片段,讓學生想象課文中主人公一家遷徙的困難及其精神所在。
②任務活動。提出問題What information do you get from the film?目的在于激起學生興趣和想象。
③播放閱讀的聽力帶,感受純正的英語口語,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情況下,感受文化差異。
(2)感受氛圍,自主學習
①提出問題,訓練口語
在Skimming部分主要是通過幾個淺顯的問題,如:“When did their travel begin and what was their destination?”“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at does ‘giving upmean?”來引入課文,先理順文章的基本內容,再歸納理解篇章主要細節(jié),讓學生從粗的線索理解篇章的整體結構,建立課文的整體概念。在這里,教學實際操作效果取決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學生預習做得好才會保證教學的流暢進行。這時如果學生的理解不到位,我會把課前收集來的學生的預習內容加以整理,在投影儀上展示。而Scanning問題難度的一步步加深,讓學生更加細致,詳盡的閱讀課文,加深理解。最后在Discussion部分設置了問題“What life necessity and quality do we need if we want to make such a trying journey?”使課堂教學得到了升華,也通過這幾部分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互相研究的氛圍下,提高口語。
②體驗語言情境,領會文章主旨
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后使用英語討論交流的方式來了解美國的歷史和西進運動,及作者一家西進遷移過程中所遭受的種種艱辛,進而闡明要想成功就需要“不屈不撓”的精神。主題鮮明,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共鳴,使得學生能夠以文章中的主人公為榜樣,開發(fā)自身的堅韌精神,投入緊張的高三學習生活中,為明年的高考做出鋪墊。
然后通過填空、判斷對錯、選擇及最后的概括提煉中心思想、填文章等多樣的練習和鞏固形式,并采用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等方式把問題逐步推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回答問題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課上學習內容和理解在電腦上直接進行回答,對于錯誤的答案學生可以通過點擊講解來完成。
若Pre-reading部分為鋪墊,While-reading部分為核心,那Post-reading部分即為本節(jié)課的升華。而我更是緊密圍繞教材的這三部分將教材重組,使得三個部分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細致。問題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同時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更是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完成了教學中的學能目標,并且在情感價值觀上給予了學生以指導。在討論時建議學生使用文章中體現(xiàn)“不屈不撓”精神的句子。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的開發(fā)自身的堅韌精神的斗志。其難點也就在于如何運用所學語言素材恰當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和更好的理解文章。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則又與高考中的閱讀相呼應。
(3)拓展學習,寓教于樂
在本文中,學生通過看電影片段,進入課文學習,使得緊張枯燥的高三學習得以適當?shù)姆潘?而在觀看電影的同時,又能夠從電影中得到有關人生觀、價值觀的啟示。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上又再次達到共識:堅韌和恒心是成功的關鍵所在。在回答問題環(huán)節(jié),學生更是通過電腦這個多媒體的手段來完成,錯誤答案通過點擊講解,就會得到很詳細的講解,這樣也有助于實現(xiàn)課上的因材施教,因時施教,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實現(xiàn)今日事今日畢。
(4)學以致用,寫作訓練
在讀完本文后,每位同學都會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產生很多想法,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夠進一步加以思考,感悟人生。感悟恒心在人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感悟面對高考的心態(tài),然后成文,并把完成的文章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郵寄到教師的信箱,老師可以給予更為詳細的批閱,在網(wǎng)絡上回復后,學生以后可以更為方便的復習。
二、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功能,各步驟設計在遵循語言學習本身的特性,符合語言思維的特點的基礎上,讓多媒體服務于課堂學習,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過程和英語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習目標豐富,英語學習的材料和范例也更加多樣并富有動態(tài)性,提高了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提高了學生思考的深度。有效督促了每個學生的參與和確保了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
這一節(jié)課重在要在課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要更新學生的思想觀念,使他們意識到多媒體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式,對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習慣有積極的影響。讓學生明白這種學習的主動權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主動參與認真探究,在討論過程中,要聽取別人觀點,吸取別人信息,促成自己的觀點,通過合作交流,互助互補,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探究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跨學科綜合學習的能力。這使我們的英語課程真正成為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