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摘 要]:本文探討了農村小學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自己做主,誘發(fā)寫作興趣。二是與閱讀結合,豐富語言積累。三是與班級活動相結合。
[關鍵詞]:農村 小學生 能力 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水平和素質重要尺度和綜合表現(xiàn)。進入新課改以來,在作文教學方面廣大教師進行了積極有益探索,但是農村小學有不少教師對作文教學性質不知道,對作文教學作用不了解,對寫作教學能獲得多大效益心中沒有底,缺乏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加上不少學生對寫作課不感興趣,甚至對作文厭煩和害怕,這就導致了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水平比城鎮(zhèn)小學偏低,從而影響了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和教育改革提高國民素質的宗旨。那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象,如何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呢?下面就我個人對農村小學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一、自己做主,誘發(fā)寫作興趣
長久以來,大部分農村小學教師的作文教學因循守舊,不敢大膽嘗試,以致學生討厭寫作文,作文水平難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探求新路,這是我們農村教師的共同職責。
1.自己設計作文要求
教育是富有情感的教育,情感又是教學的紐帶,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創(chuàng)造互動的、積極的師生情感關系會讓學生受到激勵、鼓舞和引導。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夸美紐斯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外教育思想都強調寓教于樂,以趣促學。小學生的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開創(chuàng)構建在和諧的情感互動中進行。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心理學研究證明,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他的意識,注意都傾向并集中到學習上去,以至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同時,識記的能力、思維的效果也都好。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因勢利導,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時間、空間,提供學習的手段,使學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悅,從而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作文寫作歷來都是教師規(guī)定范圍與體裁,讓學生被動的去寫,很少考慮學生們的需求。我讓每名學生都來當老師,仿照老師布置作文的要求自己布置一次習作。聽到這里學生們興奮起來,靜靜的思考起來,翻找每個單元的習作要求,認真的編寫。在寫的過程中他們注意到了很多細節(jié)的問題而這些是平日應付作文時從不曾在意的。
2.匯總要求,進行分類
孩子們設計的作文要求五花八門,但仍然有很多相同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起把學生們設定的要求進行分類。比如:童話類、散文類、寫人類、記事類等等。在參與分類的過程中,學生們對每類作文有了更明晰的認識。
3.抽簽寫作,確定評審團
練習作文時我們按類別進行。每次作文抽簽決定,抓到哪名同學設定的題目,就進行創(chuàng)作。然后讓所有創(chuàng)作這類題目的同學來當評委,選出做優(yōu)秀的當范文,人手一份。每種類型選出優(yōu)秀的十篇作文裝訂成冊,成為我班的《作文周刊》。
無論是參與評審的孩子還是寫作的孩子都熱情高漲而又一絲不茍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知不覺中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都提高了。
4.加大練習,每天一篇
把學生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后,我決定加大練習力度,作文變?yōu)槊刻煲黄<哟笞魑念}目的流通量。
提高作文,多練是最好的方式。寫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寫了。優(yōu)秀作文大量涌現(xiàn),以至于評審團不得不借助我的幫助才能評審出最好的文章。
二、與閱讀結合,豐富語言積累
《教育心理學》指出,“在兒童的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理解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能活動水平的基礎。這個‘儲備的手段,就是背誦。不背誦是不會將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植入記憶的倉庫,內化為自己的語言?!?/p>
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以掌握祖國的語言為目的,以熟讀背誦為手段。”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訓練,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
另外,抓好課外閱讀,在博覽中豐富積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必要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使其在讀中積累語言。廣泛涉及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讀物,充分感受并學習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
還有,教師篇篇作文做到先“下水”。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對葉圣陶老先生的話體會最深:“教游泳當然要講一些道理,但是教的人熟悉水性,跳下去游幾陣給學的人看,對學的人好處更多。語文老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自己經(jīng)常動筆,或者作跟學生相同的題目,或者另寫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因此我在指導學生每寫一篇作文前,都先寫“下水文”。然后再進行有的放失的指導,這樣能使我深知作文甘苦,無論是文章的取材、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都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對作文的內容要求非常熟練,指導寫作時也就隨機應變得心應手,隨時給學生以恰當?shù)闹笇?而教師自身的寫作能力也和學生一起提高。其次,教師談“下水”文能激發(fā)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三、與班級活動相結合
在學生的作文中常常出現(xiàn)假話、空話、抄襲的現(xiàn)象,這說明孩子們沒有觀察、沒有實踐、沒有積累,針對這種情況就必須讓學生多觀察、多積累、勤練筆。而勤練筆又不可能一天寫一篇作文,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進行小練筆—寫日記的訓練。讓學生把自己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都寫下來,隨事隨記、隨記隨議、隨議隨感。為了拓寬思路,提高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無素材,就等于愚婦無米,炊就更難了。怎樣才能讓學生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呢?這就得深入生活、廣開文源。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異的思維定勢,引導他們進入多彩的生活,不僅能開闊眼界,增加其知識的積累,而且能活躍其思維,激發(fā)其提筆表達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細心觀察外,還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創(chuàng)造寫作素材,為“愚婦”找到大量的“米”。如元旦節(jié),我便組織學生開展“新年大聯(lián)歡”的活動;3月5日,開展“我們要做活雷鋒”系列活動;清明節(jié),開展“弘揚民族精神”的活動;母親節(jié),開展“我送媽媽一件禮物”的活動;教師節(jié),開展“老師,我想對您說”的活動;國慶節(jié),開展“祖國媽媽,我愛您”詩歌朗誦活動。我還組織學生開展“讀書筆會”活動、“尋找春天”的活動、“優(yōu)秀詩文背誦擂臺賽”活動等,布置學生利用假日搞燒烤、登山、探險等活動。經(jīng)過這些活動,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多了,視野擴大了,積累的寫作素材就豐富了,拿起筆來就有大量的內容可選擇,改變了過去看到題目皺眉頭、咬筆頭,無話可寫搖著頭的狀態(tài),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fā),聯(lián)系農村小學生的作文實際情況,大膽創(chuàng)新,總結經(jīng)驗,探求新教法,讓農村小學生的作文寫出創(chuàng)意,寫出自己的特色。同時廣大農村小學生也應該自覺地擴大知識面,豐富閱讀內容,勤于練筆,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