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民
一、新課改深化下反觀有效教學
教學的有效性,并非新的提法,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里,教學有效性也始終是教育教學追求、評估的“標的”之一。然而新課改的目標之一,不僅是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而是在此基礎上,要達到教育教學的高效性,以往我們也曾明確提出“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率”,至今仍不失為一種教學準則,可是在新課改下審視就存在著一定問題。我們都知道,教育教學是個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這種情況下反思“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率”看似在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性,實則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尤其是策略的有效性。從事教育的人共識為:只有備課、指導、互動、管理、練習、策略多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才能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高效性,看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或幾個環(huán)節(jié)在無效或低效上旋轉(zhuǎn),“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率”就將成為空話。在應試教育主導下,“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率”只強調(diào)了教學重要性,削減了教育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于重視“智商”而輕視“情商”,沒有對學科的熱愛,對知識的熱求,所謂“智商”是很難持久的,往往是“試”后遺忘了,所以導致只有“知識點”沒有“文化面”,素質(zhì)教育也就打了折扣。因此,新課改下的有效教學,非單一的教學有效,而應是系統(tǒng)整體的有效,并且要具有高效才行。
二、有效教學的重新認知與界定
既然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那么教學有效的重新認知與界定的研究與探討就勢在必行,可以概括為:
1.學生主體的進步和發(fā)展成為有效教學關注的焦點。為此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新理念就確立起來。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教學”一詞的內(nèi)涵就界定為是“教”學生如何“學”。教的主導地位將向?qū)W生傾斜,教的再好而學的沒會,即可視為教學的低效或無效。
2.教學效益的大小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成敗。由于“教學”一詞內(nèi)涵的“新解”,就當然使教學效益演化為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學到多少內(nèi)容,培養(yǎng)了多少能力,而不是教師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教了多少內(nèi)容,這樣,正確地理解時間和效益的關系需重新認知,只有正確理解和掌控時間和效益的“最佳值”“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率(要價值)”才會收到實效。
3.明確可行的測量性,使評價目標“動”起來,方能有效教學。把部分評價目標歸還給學生主體,使學生主體在較為詳細的評價目標網(wǎng)絡上,找準所處的點。網(wǎng)絡可設定靜止,學生主體業(yè)績隨著單元、學年在“動”,這樣使學生主體在較短的時間,可視性地感知我學懂了什么,我又學會了什么,具有了哪種能力,主體自身的激勵機智才能被激活生效。
4.教師群體反思意識確立后才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對日常教學行為的反思,并加以歸納、總結、存錄形成定勢,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最佳渠道?!敖虒W的過程是不斷留下遺憾的過程”,對這些“遺憾”的反思,具有前車之鑒, 益補后事功效。課即是預設的又是生成的,反思無論對預設和生成都是必要的,要有效教學,就必須使教師群體養(yǎng)成常常反思教育教學行為及過程。
5.需加大有效教學是一種策略的共識。新課改下,教學策略指的是:要求教師對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提出系統(tǒng)具體的問題行為以及解決方式,這不僅僅是怎么改,而是應認真慎思怎么學,怎么能學好,“學情”作為學好的主導因素體現(xiàn)出來,也需關注起來,這不是教法單一問題,而是教學策略的宏觀問題。
三、有效教學的拓展之一————“引學法”
正是鑒于新課改深化下反觀有效教學的內(nèi)容,加之對有效教學的重新認知與界定,仔細分析我校的學情,結合學情,我校借鑒“洋思經(jīng)驗”,在校本教研基礎上,我們創(chuàng)立了語文學科“引學法”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學,教師的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體現(xiàn)先學后教的教育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真正達到有效教學、有效學習、有效評價的目的。
其教學流程為五個部分,具體為:
1.檢查預習,引入新課。設計意圖是檢查督促學生認真預習達到先學的目的。
2.分組交流,合作探究。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達到以好帶差共同進步的目的。
3.匯報成果,教師點撥。疑難匯總,強化指導,鍛煉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質(zhì)疑精神。
4.品讀欣賞,拓展延伸。品讀文本語言,體會其語言特點,分散難點,目的達到欣賞語言的魅力,品讀文本,增強語感,提高欣賞能力。
5.整體評價,布置作業(yè)。學生談體會,教師進以小結,作業(yè)布置目的是激勵教學,用評價促行動。
“引學法”創(chuàng)立后,在我校三個學年語文課堂上加以推廣,收到良好的效果,將有效教學的平臺架構起來,其模式覆蓋到了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引學法作為科研成果得到關注并被專家學者們肯定,實是得力于這種教學模式,適應了新課改深化下的有效教學效率訴求的要求,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的高效性,解決了新課改深化下有效教學的高效性,達到新課改深化的目標之一?!?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