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虎 吳 韻
摘 要:攝影的藝術表現(xiàn)力包括很多的方面,而攝影色彩的準確表達則是重中之重。攝影是色彩繽紛的,不管是自然世界還是人為世界,都充滿了無限豐富和不斷變化的色彩。色彩是一種視覺神經刺激,它的產生是由于視覺神經對光的反應。視覺是感性認識的一個方面,與各種物體有關,包括物體的表面和光源,它具有顏色、明度(或亮度)和純度等特征。對于攝影師而言,相機只是一個工具,猶如獵人手中的武器。捕捉色彩的美麗瞬間,卻要我們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
關鍵詞:色彩 攝影 運用
攝影的藝術表現(xiàn)力包括很多的方面,而攝影色彩的準確表達則是重中之重。攝影是色彩繽紛的,不管是自然世界還是人為世界,都充滿了無限豐富和不斷變化的色彩。
人類對色彩的愛好幾乎是與生俱來的。色彩作為視覺藝術的語言和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長期以來一直是美術、設計師們探索的課題,而在攝影方面則更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色彩的性質和人類對色彩的感覺
色彩是一種視覺神經刺激,它的產生是由于視覺神經對光的反應。視覺是感性認識的一個方面,與各種物體有關,包括物體的表面和光源,它具有顏色、明度(或亮度)和純度等特征。色彩的性質。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和飽和度。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特性,是色與色的別。
在同一色彩中,色相的明度高,給人的感覺就顯得大,相反,就小。在消色中,白色就顯得大,黑色就顯得小,灰色呈中性。在彩色中黃色的明度最高,也就顯得最大,而紫色的明度最低,也就顯得小。另外,色彩濃顯得小;色彩淡,顯得大。
其次,色彩的色性會引起人們產生距離上的差距。冷色和暖色對遠近的感受影響較大,暖色調顯得近,而冷色調顯的遠,明度高的色彩顯得近,明度低的色彩顯的遠。
第三,色彩的重量。人們觀察消色的視覺重量是黑色最重,白色最輕。明度高,色性冷的顏色視覺重量輕,相反明度低色性暖的顏色視覺重量比較重。表面質感粗糙的顏色視覺重量較重,而表面質感光滑的顏色視覺重量輕。
第四,色彩的冷暖。色彩中色性能影響人們的心理。這是由于人們在自然、客觀的事物中長期接觸和積累了生活經驗所產生的感覺。例如紅色會與火相聯(lián)系;藍色綠色則給人清涼的感覺。
第五,色彩的動靜。在色彩中暖色系列的波長,其透射作用大,能引起人們的關注,使人們產生緊張、興奮的動態(tài)感覺,而冷色的光波短,其透射作用小,不太引起人們的關注,使人們產生平和、清涼安寧的靜態(tài)感覺。
第六,色彩的軟硬。色彩的階調層次十分豐富時,其彩色的明度和飽和度的關系就細膩,畫面的色彩感覺就柔和而軟弱。相反的,色彩中的階調層次明快時,其色彩的明度和飽和度的關系就簡潔,畫面的色彩感覺就粗狂而強硬。
第七,色彩的聯(lián)想及象征。不同的色彩能使人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如紅色使人聯(lián)想到太陽和火焰,使人感到溫暖,紅旗象征著勝利,紅色象征喜慶,表現(xiàn)出熱烈歡騰的氣氛。同時因為紅色的光波長,穿透力強,富有刺激性,使人感到興奮,有時也做危險的信號;黃色使人聯(lián)想到豐收的象征,給人富麗堂皇的感覺。
盡管色彩感覺形成于一大串事件的末尾,而且這種感覺是內在的,但通常都反映到外部的世界上,并往往以為物體本身就“含有”色彩,于是形成了白雪、黑炭及紅蘋果這些詞語。在一般情況下,由于物體的反射或各種光波波長的傳遞,物體確實能強烈影響所見的色彩。譬如,在白天,無論室外自然光的色彩有多大的變化,草總是呈現(xiàn)出綠色。另外一方面,藍色的海軍服在燈光下卻可能成為黑色。由此可見,在感覺中,光源的色彩時一個重要的因素。
樹林茂密的遠山,看上去是淺藍色的,這是因為光線受大氣阻擋而散射的緣故。眾所周知,樹木茂密的山坡實際上是墨綠色的,但在這種情況下,環(huán)境卻決定了我們的感覺。
以上各例表明,觀看者要準確地知道所將見到的是什么顏色,需要一種包含許多微妙的相關知識。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知識是無法獲得的,正因為如此,對色彩感覺的研究需要老練的觀看者自己動腦筋。在所見的色彩與到達觀看者嚴重的光線波長和強度之間,當然不是一種簡單的唯一的關系。
二、色彩在攝影中的運用
(一)色彩在風光攝影中的運用
風光又俗稱為景色,因而色彩在風光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從色彩的純度上來講,各種色彩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白光,白光含量越低,色彩就越飽和,給人的視覺效果就越鮮艷,如果白光的含量越高色彩的飽和度就越低,給人的色彩效果就越黑暗。在風光攝影中,飽和度的色彩可以給人很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低飽和度的色彩卻給人一種神秘感,引人遐思。根據(jù)要求的不同,可以選擇飽和度的使用。
在風光攝影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是在色彩上追求和諧統(tǒng)一,恬靜淡雅感覺的風格,也就是更多的利用低飽和度色彩,甚至在彩色攝影中也很普遍地使用白、灰、黑等飽和度為零的色彩。在色彩的對比上更多的追求統(tǒng)一,一個畫面通常以同一個色調為主,給人的視覺感受是賞心悅目,清新自然。而另一種以表現(xiàn)自然的色彩和光影效果的風光攝影作品,往往追求自然界中和各種事物在陽光下的真實表現(xiàn),甚至是刻意的追求各種高飽和度的色彩,在色彩的對比上喜歡使用互補色,以求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前者融合了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情感,后者則更接近自然的本質。
色彩的冷暖是由于人們的心理感受而產生的,人們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對不同的色彩產生不同感覺的聯(lián)想。如藍色聯(lián)想到清涼、海洋;綠色聯(lián)想到樹葉草原等。當人們攝影時這種對色彩的心理感受可以表現(xiàn)特定的主題。比如要表現(xiàn)海之寧靜山谷之空靈多用青、藍色調。
當然在攝影中也要進行冷暖色調的對比。冰藍曠野下的火山爆發(fā),還有什么比這大面積冷色調中透露的些許暖紅更具震撼力呢。
(二)色彩在商業(yè)攝影中的作用
在商業(yè)攝影中很大一部分,應當說絕大部分是用彩色圖片來描述商品的,如食品的描述能增加人的食欲感,因此作為一個商業(yè)攝影師要懂得和掌握色彩的運用,才能把創(chuàng)意在畫面中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要做到善于在不同光源的情況下觀色,研究光對色彩的影響,通過細微的觀察,發(fā)現(xiàn)微妙意想不到的色彩。二是要做到善于配色通過色彩有效的組織和搭配拍攝出多樣性的彩色畫面。
在商業(yè)攝影色彩的配置上要注意主體與背景的關系。色彩配置主體中色調與背景色的關系,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拍攝效果,因此在配色時應注意:主體的顏色要比背景色更明亮、更鮮艷,因為明色、艷色比暗色、濁色更具效果;明亮、鮮艷的主體色彩面積要小,暗而純度低的背景色彩面積要大,小面積的比大面積的更具效果。
優(yōu)秀的攝影色彩設計,首先是由整體色調決定的。因此,配色中的色相、明度、純度關系的畫面一定要有整體色調。例如:暖色調畫面可獲得溫暖、熱烈感;冷色調畫面可獲得清冷、寧靜感;明度高的畫面可獲得明亮、輕松感;明度低的畫面可獲得深沉、莊嚴感;明度對比或色相對比為主調可獲得活躍和運動感;明度調和或色相類似為主調可獲得穩(wěn)定和平靜感;以色相多的色來統(tǒng)一畫面可呈現(xiàn)出熱鬧、活躍的氣氛商業(yè)攝影在配色上要注意平衡關系。拍攝形狀上的平衡感是由其形的數(shù)量、大小、質感等方面決定的,而色調上的平衡感則是依賴顏色的強弱、輕重、冷暖等方面來左右色彩面積大小的形成的。例如:若拍攝同一畫面中的暖色、純色面積小,冷色、濁色的面積大,其色調容易取得平衡。凡是補色關系又是相似明度的純色配色,改變其色彩的純度和面積大小即可獲得平衡。若明度,那么純度高而強烈的色彩面積要小,純度低而濁色灰色面積就要大,如此,亦可求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