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興 周國榮
摘要:不動產登記是物權法中的重要制度?!段餀喾ā返?1條第2款規(guī)定,“因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登記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登記機構賠償后,可以向造成登記錯誤的人追償?!薄段餀喾ā芬?guī)定了登記錯誤的賠償責任,但是對賠償責任的性質還沒有具體規(guī)定。這就為理論界留下了討論的空間,而明確不動產登記錯誤賠償責任的性質,對于登記責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規(guī)范不動產登記秩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不動產登記錯誤 責任 性質
《物權法》沒有回答責任到底是國家賠償責任還是民事賠償責任,筆者認為該分歧源于對登記機構在不動產登記中的行為性質認識的不同?!段餀喾ā返谑畻l第二款的規(guī)定,把統一登記制度的確立交給了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另行規(guī)定。這就為理論界的爭議留下了空間。
一、登記機構在不動產登記中的行為性質
在立法過程中,關于不動產登記機構的責任,曾經有過幾種意見。有人認為,現在的登記機構都是行政機關,所以登記錯誤應當提起國家賠償。有人認為國家賠償不合適,因為登記機構以后是行政性質的還是事業(yè)性質的,或其他什么性質的,現在都不好確定。有人主張建立賠償基金來解決登記錯誤問題。有人說登記機構的責任應當采取過錯責任制,有過錯的承擔責任,沒有過錯的不承擔責任。有些單位反映強烈,認為現在當事人造假水平很高,假資料別說登記部門審查不出來,連公安部門都審查不出來,最后錯了還要登記部門來承擔責任,這似乎有違公平原則。
不動產登記的行為性質從根本上說是由登記的功能所決定的。然而,我國有關不動產的單行法律法規(guī),從名稱到內容無不體現了強烈的行政管理色彩,從而沖淡甚至淹沒了登記的民事行為性質。例如,有學者指出,由于我國土地使用權基本上是通過行政渠道取得的,這就決定了我國的土地法在性質上只能是一部行政管理法,而非物權法。也正是由于土地的這種非私有財產性決定了國家不僅對土地實行嚴格的管理,而且也要對其上的房產實行一定的監(jiān)管,這樣我國的房產法由于與地產法的不可分性,因此不動產登記在性質上也基本上屬于行政管理法的范疇,應為行政行為。還有學者指出,從當前狀況來看,有關土地權利和土地管理的法律可能是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公法與私法關系最為混亂的一個部分。《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集房地產交易中私法與公法規(guī)范于一體。臺灣有關土地民事權利的規(guī)定均放在民法典的物權篇中,屬私法規(guī)范性質;而土地法則主要是有關地政方面的規(guī)范,屬公法性質,私法公法涇渭分明,避免了相互間的重復矛盾。
筆者認為,房地產登記的性質應為民事行為,其理由是:第一、登記行為源于登記申請人的請求行為,該申請權及所為的意思表示當為民事領域范圍。第二、登記的功能主要表現為權利確認功能和公示功能,其本質是為了確保房地產權利人的合法物權,承認并保障權利人對房地產的法律支配關系,以及保護交易的安全和穩(wěn)定而設計出來的法律制度。第三、登記與交付是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也是民法物權法的重要內容,動產的交付是典型的民事行為,與之并列的不動產登記如果定性為行政行為,則不倫不類。
二、不動產登記錯誤應承擔民事責任
如前所述,我國目前不動產登記機構雖為行政機構,但不動產登記行為本質上是民事行為,而非行政行為。其特殊之處在于其是國家設立的擔負公共職能的機關參與的私法行為。故此,不動產登記機關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的性質是民事侵權責任,而非國家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121條的規(guī)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zhí)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從我國司法實踐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民事案件案由中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的案由。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第1款第1項規(guī)定,“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筑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逼渲行姓鞴懿块T對國有公共設施管理缺陷或者設置缺陷致人損害的責任,按理也是一種行政不作為引發(fā)的行政賠償責任,但該解釋作為人身損害賠償民事案件進行規(guī)定。因此,不動產登記的錯誤造成的損失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第121條的規(guī)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如果不動產登記錯誤的賠償案件適用民法通則第121條的規(guī)定,作為民事侵權案件來審理的話,在實踐中就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對于侵權訴訟的因果關系證明,即不動產登記錯誤并由此造成他人損害的事實,應當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二是登記行為是否正確履行職責,對于登記機構是否正確履行登記審查職責義務的事實,則應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的規(guī)則,由登記機構承擔舉證責任。這樣處理符合舉證責任分配的司法裁量原則。
參考文獻:
[1]李明發(fā):《論不動產登記錯誤的法律救濟——以房產登記為重心》,《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2]常鵬翱:《也論不動產登記錯誤的法律救濟》,《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作者單位:平頂山市石龍區(qū)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