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春
一、轉(zhuǎn)變思想觀念,確立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意識
1要防止和克服教師高高在上、脫離學生,擺出一副先生的面孔,讓學生怕老師,顯示老師高學生一等,無視學生等心態(tài)。樹立教師和學生在人格、地位和真理面前平等的思想意識,要明白教師和學生作為自然人具有同樣的屬性,教師有自尊心,學生同樣有自尊心,學生作為普通人也需要得到尊重。
2要防止和克服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以教為中心,要倡導教與學的互動,師生雙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和觀念。要明白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平等合作。
3要防止和克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知識的灌輸為中心,把學生當“容器”;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事事過問,事事親為,或不允許學生違背自己的意愿,讓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軌道前進等心態(tài)。要提倡把“人道主義”作為師生關系的起點,始終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誠地了解和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學生的能力,理解學生,熱愛學生,與學生平等交往。要明白學生也是具有個人品質(zhì)、個人愛好、個性要求和個人情感的人。
4要防止和克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對學生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把學生的人格、品質(zhì)和學習成績簡單的轉(zhuǎn)化成一個分數(shù),用分數(shù)來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忽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和教育等心態(tài)。要提倡用辯證發(fā)展的觀點評價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從多方面考察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二、教師主動走近學生,密切師生情感關系,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切入點
1教師要盡可能地擠出時間和學生在一起。早晨與學生親熱地互相問好,與學生一起打掃班級和環(huán)境區(qū)的衛(wèi)生,與學生一起做廣播操。課間與學生一起聊天、一起談心,一起娛樂。放學時到教室與學生道別,如能同路,與學生一起回家。只要教師心中擁有學生,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機會和學生相處在一起,打成一片。
2教師要用心走近學生。教師要有民主意識,與學生平等相處,以朋友相處,以心相交,師生之間,心心相印。教師要對學生有愛心。要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要給予最大的、最多的愛心,不討厭,不鄙棄他。教師要對學生要面帶微笑,因為教師的微笑是學生最大的快樂。
3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lián)系,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我們相信,教師的真情投入,必定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
4教師要把學生當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性的大寫的“人”。學生有敏銳的觀察力,活躍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判斷,有自己的選擇。
三、改革課堂教學,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1采取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jié)論為終點即“問題、解答、結(jié)論”的教學模式,構(gòu)建“問題、探究、解答、結(jié)論、問題、探究一”的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jié)論,而是要讓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fā)展能力,激發(fā)興趣,從而主動尋求、發(fā)現(xiàn)和解決新的問題。解決一個個自主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實質(zhì)上就是一次次的創(chuàng)新演練,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思考的自主權,鼓勵學生發(fā)表有獨特的、有想象力的、有個人見解的見解。
2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新課程強調(diào)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zhì)和學習能力。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等于獲得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因此教學中要變重教為重學,變被動為主動,變知識獲得為知識獲取。
3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開端,它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種渴求,是教師利用的資源,因此教師要充分保護好、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
4發(fā)展學生的自信心。有實力才有自信。班上幾十個孩子各有各的優(yōu)點,也各有各的不足。學生實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師特別關注的地方。對待學生的不足甚至是錯誤,教師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學生,要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勵的強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學生、誘導學生,給學生自我修正的時間、自我進步的主動性。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1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教師是塑造他人靈魂的人,要塑造別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教師如果有了比較高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美德修養(yǎng),就能影響學生向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fā)展。在思想道德方面,要讓學生以教師為楷模,比理想,比正氣:在學習上要以教師的敬業(yè)精神為動力,比成績、比進步;在生活上以教師的高雅、樸實、莊重的形象為鏡子,學會時常對照自己,修正自己。
2豐富的知識水平。教師必須精通本學科的專業(yè)知識,熟知本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對教材內(nèi)容理解透徹,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同時要不斷地更新知識,了解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此外還要擁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必要的青少年心理學知識。3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自身必須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要有超越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保持較為沉穩(wěn)的心態(tài),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4多方面的教育能力。新課程對教師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了解、賞識學生的能力,組織、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進行教學研究的能力,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能力等等。
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的核心問題。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轉(zhuǎn)變,還是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課程的推進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最終都要依靠師生互動與交往來達到教育目的。我們廣大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與時俱進,努力建設既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識資源與見解的共享,又有助于豐富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教學相長,民主平等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新型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