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
摘要: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位置舉足輕重。人們常圍繞“豪放”一詞來概括蘇詞的特點,這種評說難免有失全面,有過偏頗。本文通過對蘇軾詞作風(fēng)格的全面解讀,概括出了蘇軾詞作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詩化、清雄、曠達。
關(guān)鍵詞:蘇詞;詩化;清雄;曠達
有關(guān)蘇軾的詞作風(fēng)格,自宋迄今,評說者難以數(shù)計?;蚝昶獋ブ?或片言只語,林林總總可謂盡矣。本文無力再創(chuàng)什么新意,只是泛談而已。梳理一下前賢的論述,汲取其中的精華,若能取得較為一致的認識,對當(dāng)前的教學(xué)與文學(xué)知識的普及,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zhì),也許不無裨益。
談到蘇詞的風(fēng)格,但凡受過中等教育的人都會脫口說出“豪放”二字。知道他是豪放派的代表,甚至知道他是豪放派的開派者。詞之分“婉約”與“豪放”兩大基本流派,起于明張綖撰、王象晉《詩馀圖譜 ·凡例》后之“附識”:“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鼻逋跏康潯痘ú菝墒啊钒褟埥炞膬审w說引申為兩派,他說:“張南湖廣論詞派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這里已明確提出流派一說,但僅以婉約、豪放來概括詞的流派,似欠妥帖。對此,我不多再加以評論。我想說的是若簡單地用豪放來概括蘇詞的風(fēng)格,真的是有失偏頗。
那么,又該怎樣來概括蘇詞的風(fēng)格呢?首先我們應(yīng)該搞清“風(fēng)格”一詞。所謂風(fēng)格是指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或一個人的文藝作品所表現(xiàn)的主要的思想特點和藝術(shù)特點。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這一解釋可以知道,我們要分析的是蘇軾詞作的思想特點和藝術(shù)特點,因此我認為蘇詞的風(fēng)格可以從兩方面來概括:詩化和清雄曠達。前者是他的創(chuàng)作主張;后者既是他的藝術(shù)特點又是他的思想特點的總結(jié)。
我們在蘇軾的《與蔡景繁書》中可以讀到這樣的語句“頒示新詞,此古人長短句詩也?!边@也正如陳師道所稱“子瞻以詩為詞?!痹谔K軾之前,人們普遍認為“詞為艷科”。在風(fēng)格上主柔曼婉媚;在內(nèi)容上只描寫艷情。及至蘇軾,大大開拓了詞的題材與意境。使詞由為文造情應(yīng)歌而作轉(zhuǎn)為感事而發(fā)。把詞的視野由單一的相思艷情轉(zhuǎn)向豐富復(fù)雜的心靈世界和廣闊的現(xiàn)實人生,凡詩中可以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詞中亦能。正如劉熙載所言:“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碧K軾在深度和廣度上對詞的題材和內(nèi)容進行了更深一步的開掘。用詞寫悼亡始于東坡,他把詩的題材引入詞,同時也把詩的那份凝重深沉引入了悼亡詞。
江城子
乙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在那超凡的時間感和空間感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作者那淚流千行,肝腸寸斷的苦痛。蘇軾一生經(jīng)歷坎坷,在仕途上起起落落,多次被貶,所到之處甚多。因此在他的詞作中,所提到的省市也真不少:如山西長沿《浣溪沙》(門外東風(fēng)雪灑裾);江蘇徐州《永遇樂》(明月如霜)《江城子》(天涯流落思無窮);江蘇揚州《江城子》(墨云拖雨過西樓);連云港《更漏子》(水涵空);浙江湖州《南歌子》(山雨瀟瀟過);山東濟南《陽關(guān)曲》(濟南春好雪初晴);諸城《望江南》(春未老);湖北武漢《滿江紅》(江漢西來);湖北黃岡《念奴嬌》(大江東去)《水調(diào)歌頭》(落日繡簾卷);海南《減字欄花》(春牛春杖);成都《河滿子》(見說岷峨凄涼)等等。在這些詞作當(dāng)中,東坡或者抒發(fā)離別之恨,或者狀寫思國之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無論是從內(nèi)容的豐富,還是從意境的廣闊來論,絕不遜色于歷代詩作。而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與他的“詞為詩裔”這一主張密不可分的。正是這一文學(xué)主張的施行,構(gòu)成了蘇軾詞作的第一大特點:詩化。
如果說一個人作品的風(fēng)格是他的精神的自然流露,那么,蘇軾詞作的第二特點可以概括為:清雄、曠達。
要想了解蘇詞的風(fēng)格,就應(yīng)該了解他的境遇與情懷??梢哉f蘇軾是一位難得的天才,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通才”。林語堂先生曾這樣評論過:“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憐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者,是瑜珈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詞人,是生性愛開玩笑的人。”(《蘇東坡傳》)這段文字概括了蘇東坡的一生,他天性樂觀,認為“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超然臺記》)即使被貶期間,仍然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所到之處,他都會對當(dāng)?shù)匕傩沼兴?成為黎民百姓的好朋友。在任杭州太守期間,他了解到由于水草過多無法打魚,就除草挖泥,又用這些泥草筑堤。這樣,既解決了群眾的生活困難,也方便了交通。為了百姓,他使自己成為了一名水利工程師。東坡雖然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一波三折,但他最高還是做到了皇帝的秘書這種高位。他是不可多得的通才。他不僅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書法繪畫方面為后人留下了豐富而珍貴的精品,而且在思想上、在改變生活質(zhì)量上,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與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一生灑脫、曠達、自然、純樸。正如他對弟弟子由所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東坡在逆境中寫有很多表現(xiàn)其樂觀曠達思想的詞作?!端{(diào)歌頭·中秋》即為一典型詞作。這首詞寫于他因與王安石等人不合,自請外調(diào),離京五年之時。這時的他有迷茫,有困惑,但我們還是可以體會他那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對人生的極盡暢想。詞的上片側(cè)重寫天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連續(xù)的兩個問題道出了作者的迷茫,實則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但“我欲乘風(fēng)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一個“欲”,一個“恐”,進一步地表明了作者那份困惑:正是“出世”與“入世”、“進”與“退”的矛盾困惑著他。。東坡很是欣賞陶淵明,但他卻不能完全歸隱。是真的擔(dān)心高處不勝寒嗎?接下來作者給出了答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笔撬臒崆樽屗粼诹巳碎g。下片則側(cè)重寫人間。仍然是天地對照來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把人間之事與天空之物相對照,說明其同樣不可逆轉(zhuǎn)。正所謂“此事古難全”。盡管如此,并不防礙人們有美好的愿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庇纱宋覀兯x到的是作者那份灑脫與曠達,對人間世事的豁然態(tài)度。這種思想觀念的形成,影響著他的一生,以及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
在他被貶黃州之時,又寫下了使之成為豪放派代表的“千年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這絕不是以往詞人可以擁有的氣魄與胸懷。把景物與人物相結(jié)合,構(gòu)筑了廣闊的空間與時間,引發(fā)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思索。接下來,拉一近景“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秉c出了具體的人物、地點。“亂石穿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穿、裂、卷”三個動詞的運用,使整個畫面有了充足的動感,表現(xiàn)了作者如弘的氣勢,讓我們的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也許這正是他的豪放所在。為了避免全詞的過于平直,下片筆鋒一轉(zhuǎn),“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使整首詞剛中有柔,張弛相配,正如姚鼐所謂“文之雄偉而勁直者,必貴于溫深而徐婉。”同時也讓人充分地領(lǐng)略了人生的跌蕩起伏、坎坷不平。因此“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背俗x到那份壯志未酬的感慨外,絲毫看不到抱怨、不滿與懈怠?!叭松鐗?一樽還酹江月?!苯杈剖闱?人生茫茫,只能勇往直前,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天地依然寬廣。通讀全詞,給人以滌腸蕩肺的震撼。另外還有很多被貶時期的詞作,如《西江月》(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定風(fēng)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同樣表達了詞人超塵拔俗,灑脫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實為俗人難以到達之境界。
再來看看其清雄風(fēng)格的體現(xiàn)。所謂“清雄”即為清新雄放。從審美風(fēng)格的類別來看,清與雄相去甚遠。清偏于優(yōu)美,雄則屬于壯美,是相互對立的一對風(fēng)格范疇。但過清則無力,過雄則獷悍。而清雄相屬互補,則剛?cè)嵯酀|坡論書云:“顏魯公平生寫碑,惟東方朔畫贊為清雄?!?《題顏公書畫贊》《東坡題跋》卷四)論畫云:“山水以清雄奇富變態(tài)無窮為難?!?《跋蒲傳正燕公山水》《東坡題跋》卷五)論文云:“獨念吾元章邁往凌云之氣,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與米元章九首》之一,《東坡續(xù)集》卷七)(中國詞學(xué)大詞典)
東坡清雄之代表作甚多,在這里簡要分析一下《卜算子·孤鴻》?!肮馒櫋奔词乔迮c雄的極好配搭。孤字體現(xiàn)了清靜幽雅,而鴻則體現(xiàn)了那份高曠俊雄。
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詞人借月夜孤鴻來抒發(fā)情懷。上片都是清靜的描寫:“缺月、靜、幽人、獨、孤、影?!弊肿志渚涠荚诤嫱心枪录?、冷清的氛圍。但蘇軾的詩詞永遠都是那樣百味聚于其中,有喜有悲,有快樂有憂愁,有清新亦有雄放。這也正是他樂觀的天性與殘酷的事實之間斗爭的真實寫照。無論現(xiàn)實怎樣,東坡那不滅的熱情永遠在胸中燃燒。下片一個“驚”字用得很是巧妙,使那份孤靜立刻有了勃勃生氣。因此即使“寂寞沙洲冷”,我仍然“揀盡寒枝不肯棲”。這份“清雄”正是東坡品格的體現(xiàn)。正如黃庭堅所云:“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參考文獻:
[1] [明]·張綖撰、王象晉.《詩馀圖譜》[M] 山東齊魯書社,1997。
[2] [清]·王士禎.《花草蒙拾》[M]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3] 林語堂.《林語堂文集第六卷·蘇東坡傳》[M]作家出
版社,1996。
[4] 陳邇冬.《蘇軾詞選》[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
[5]馬興榮、曹濟平、吳熊和.《中國詞學(xué)大辭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