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娜
印象主義音樂(ImDressiDnistmu.slc)是19世紀末萌生在歐洲文化活動中心巴黎,由法國作曲家德彪西(c A DebussH 1862一1918)首創(chuàng)的一種新音樂風格。印象主義音樂深受當時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征派詩歌的影響.追求刻畫實物周圍的色彩與光影在瞬問的迷離變幻,用暗示和隱喻的方式,為人們提供一種意象或心境,用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以滿足人們感官對于美麗、愉悅的最大享受。因此。在印象派的音樂巾.富有色彩效果的和聲遠比旋律重要。不僅如此,印象主義音樂在聽覺感受、觀念意識和心靈體驗上都超越傳統(tǒng)進行了全方位的更新。
印象主義音樂反對后期浪漫派音樂以自我為中心的英雄崇拜以及音樂過度龐大膨脹,從當代法國的社會背景.心理特質和美學觀點出發(fā),力圖恢復法國音樂明晰、典雅的特征,追求藝術形象的真實與新穎獨創(chuàng)。喜歡表現(xiàn)微妙和難以捉摸的東西.而不喜歡堂皇、不朽的雄偉氣派.喜歡隱喻、暗示.而叫i喜歡直率和過分夸張。因此.腺朧的色彩.模糊的輪廓,難以分辨的色稠變化,都是印象派音樂的標志。德彪西曾經(jīng)說過:“文字無能為力的地方.才開始音樂的作用.音樂是為無法表現(xiàn)的東西而設的。我希望它仿佛從朦朧中來。又回到朦朧中去,所以它永遠是簡單而樸素的?!钡卤胛鞯囊簧鷦?chuàng)作r大量成功的作品,包括《牧神午后》、《夜曲》、《?!贰ⅰ兑庀蠹返裙芟覙纷髌芬约啊对鹿狻?、《雨中花園》、《快樂島》和《焰火》等鋼琴音樂作品,此外還創(chuàng)作了一部歌劇《佩里盟斯與梅麗桑德》。這些作品正代表營音樂中的“印象主義”,都是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的成熟之作。也【F是由于他在管弦樂、鋼琴和歌曲中創(chuàng)造了這種新型音樂風格,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才使法國音樂在20世紀音樂文化中占有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德彪西的這種印象主義音樂與當時繪畫中的印象主義是有著密切關系的。這是因為,德彪西與當時的印象主義畫家來往密切,在思想觀念上受到了這些畫家的影響,印象主義畫家強調對于大自然及其他事物的瞬間感受,并對這種瞬間的感受進行表現(xiàn),要求繪畫絕對服從這種瞬間感受,印象派畫家利用色彩抓住自然景物的瞬息變化,給德彪西以很大的啟迪。德彪西的音樂創(chuàng)作也正是強調這種瞬間感受。
在德彪西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打破了傳統(tǒng)的和聲邏輯,由于喜好對不同的色彩與音響作平面的、繪畫式的并列,和聲成為最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通過增加和弦結構的可能性與減弱和聲進行的功能性,得到極其豐富的和聲色彩,創(chuàng)造了更為豐富的、變化多端的和聲色彩。不僅如此,他還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調性和曲式結構原則,熏視調式的表現(xiàn)力,根據(jù)形象要求采用相應的調式,如各種五聲音階、中占調式及全音音階。擴大調性概念,常避免出現(xiàn)明確的收柬式。全音音階的運用使調式中的每一個音居同等地位,減弱了調中心感,nj現(xiàn)多調性因素。在旋律的寫作上,避免使用浪漫主義音樂中常見的重復、擴充、展開等表現(xiàn)手段.而以短小的曲調細胞組合成一種新穎的動機浯匯。聲樂曲調與言語音調密切結合,近似朗誦,器樂曲調也很少有氣息寬廣的線條。為了追求瞬間萬變的感受和印象,德彪西也打破了傳統(tǒng)的旋律線條感,使之朦朦朧朧,結構自由。在節(jié)奏上喜歡使用復節(jié)拍與復節(jié)奏,節(jié)拍不規(guī)則地細分減弱丁推動力,呈現(xiàn)松散流動的狀態(tài)。印象主義音樂注重豐富多彩、獨特新穎的音色表現(xiàn),在聲樂作品中,男高音與女高音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戲劇力量的低音區(qū);廣泛運用各種樂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如術管的低音區(qū)、銅管大量使用弱音器與阻塞音,銅管在樂隊中的作用往往不在于加強力度,而為了取得多變的色彩效果等。配器與織體安排新穎,如弦樂組常常細分,小提琴的高音伸展到過去很少用的音區(qū).大提琴擔任小提琴的角色,中提琴演奏低音,造成模糊不清之感i突出豎琴、鋼片琴、三角鐵和鐘琴清澈的音響,使管弦樂色彩繽紛,把力度與音色聯(lián)系起來。
由于德彪西的印象主義音樂十分富有新意,以至成為20世紀音樂革新的典范.是浪漫主義音樂向現(xiàn)代音樂過渡的橋梁之一,印象主義音樂作為一種新的藝術風格曾啟迪了20世紀初一大批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但它的題材、內容只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和社會意義.因而僅盛行于20世紀初,不久就被新的音樂風格與音樂流派所代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