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飛
[摘要]根據高職高專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思想,針對數(shù)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一體化教學思想運用到教學設計中,克服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弊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數(shù)據庫課程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710175-01
在數(shù)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的教學中,針對數(shù)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的特點,在教法上,以“理論-實踐相結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為主開展教學。但還存在著兩個誤區(qū):一是學生基礎較差又不愛動腦、動手,導致時間花得不少,效果卻不理想;二是只重視數(shù)據庫設計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忽視了其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數(shù)據庫作為后臺設計與前臺程序設計語言之間的銜接關系。從而影響了學生整體性的思維,更缺乏創(chuàng)新的理念。于是,解決這兩個誤區(qū)成為學生是否真正學到數(shù)據庫設計的技能的關鍵。結合自己的課程,通過實踐,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實現(xiàn)一體化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將數(shù)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課程一體化設計”,并結合我校實際,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組織、精心安排、靈活設計,能使學生對數(shù)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有一個全新的感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教學思想
從教學的本義講是包括“教”和“學”兩個方面,是師生共同勞動的過程。但長期以來,舊的教學思想占了主導地位,總是過分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甚至不去研究學生是怎么學的。在整個的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其實,“教”只是外因,“學”才是內因,我們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教師要樹立新的觀念:知識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學會的;能力不是老師‘講會的,而是學生‘練會的?!睂W習是學生的事情,是他們獨立自主的活動,主動認識的過程。
二、努力培養(yǎng)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它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在程序設計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利用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選擇一些有趣的、有實際意義的程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第1課:介紹數(shù)據庫設計使用的運行環(huán)境時,安排一個全部用企業(yè)管理器設計簡單的程序,幫助學生了解如何用Sql Server2005環(huán)境創(chuàng)建數(shù)據庫,讓學生從自身的實踐中感受到用Sql Server2005創(chuàng)建數(shù)據庫并不難,從而迎合了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點。然后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再演示一些既有后臺數(shù)據庫又有前臺調用的、有趣的應用程序,讓學生感覺學習這門課的樂趣,從而吸引學生。并告訴他們學習了數(shù)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后,大家都能夠編出這些有趣的小程序。
三、課程一體化單元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要處處體現(xiàn)能力目標。例如,學生在學習“存儲過程”單元時,可通過如下的任務安排、操作訓練達到本單元的能力目標。
本單元的能力目標是:(1)能利用鼠標方式新建存儲過程;能利用SQL語句方式新建存儲過程;能通過存儲過程傳遞參數(shù);(2)能在VB中調用存儲過程。
為達到本單元的能力目標,設立如下能力訓練任務:
任務1:利用鼠標的方式創(chuàng)建存儲過程。
任務2:利用SQL語句創(chuàng)建存儲過程(輸入參數(shù)),學生模仿。
任務3:利用SQL語句創(chuàng)建存儲過程(輸出參數(shù))。
任務4:在VB中調用存儲過程。
任務1:在學生弄懂創(chuàng)建過程之后,模仿起來并不困難;任務2:學生模仿教師的示例;任務3:只需添加一下不同的參數(shù)——output;任務4:是必須熟悉在VB中調用各種對象的方法,進而完成該任務。通過這四個任務的操練學生基本掌握了存儲過程的創(chuàng)建方法及調用的方式,有了編程的信心。接著進入個人操作訓練環(huán)節(jié),根據上面任務訓練,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以下任務;任務5:通過輸入參數(shù),顯示student表中男學生的信息。在VB的窗體中調用該存儲過程,顯示結果;任務6:通過輸入、輸出參數(shù),顯示某個學生的總成績及平均成績。
在做任務5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用要用到輸入參數(shù)(如:@sex char(2)),二是要將參數(shù)與字段結合(如:where 性別=@sex),最后使用exec命令調用該存儲過程(如:exec my_procs'男')。用類似的方法,就可以很輕松的完成任務6,需要注意的是輸出參數(shù)(用Output聲明)。
在VB中調用該存儲過程的關鍵代碼如下:
adocomm.CommandText="my_procs"
adocomm.CommandType=adCmdStoredProc
adocomm.Parameters(1)="男"
adocomm.Execute
ReturnValue=adocomm.Parameters(0)
在學生進行數(shù)據庫設計時,會出現(xiàn)了多種形式不同的程序清單。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進行交流、討論,從而達成一種共識。教師鼓勵學生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思維,鼓勵學生動手上機操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變得聰明自信,在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得到收獲,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在該單元的教學中用到了多種教學方法?!袄碚撆c實踐相結合”教學法,通過邊講、邊練,先從理論上分析討論,找準理論依據,后通過上機操作驗證其正確性,最后再討論分析、交流程序設計的最佳方法,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可合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盡快地活動起來,并通過自己的自學和同學的幫助來解決問題,在愉快的教學過程中掌握數(shù)據庫設計技能。
但學生的基礎和層次存在著差異,對那些基礎較差、不愛動腦、動手的學生在教學互動、層次把握上,對教師的組織能力、對教材的分析駕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能真正把握住哪些是全班學生掌握的,哪些是部分(即提高)學生掌握的,達到所有的學生在各自的水平上能達到相應的能力目標,即達到真正的因材施教。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
[2]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1.